田万生

田万生

中文名 田万生
职业 教授
目录导航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教授

  田万生,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咨询 ,博士班毕业。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专业特长心理学教学与科研。

主要代表著作、论文

      《青年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3月)、《青年心理卫生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5月)、《青少年心理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2月);近期课题研究内容: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一从理论点探讨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在整体素质中的重要位置及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二通过在中小学进行心理教育实验,探讨中国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

擅长的讲学题目

       1、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教育;2、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3、青少年的心理诊断;4、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程序与技巧;与讲学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文章、书籍):《青年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3月)、《青年心理卫生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5月)、《青少年心理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2月)、《心理素质教育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5月)、《心理素质教育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8月)、《学校心理辅导》(刘华山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

让生活如桃花般鲜艳

       一个犹太长老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修改着自己的理想,由最初的想改变世界,到想改变国家,再到想改变城市以及家人,最后才领悟到,应该先改变自己。如果先从自己开始,才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家人、城市,甚至是国家和世界。 

       想一想,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总以为自己永远是对的,错误永远是别人的,凡事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却惟独没有从自身去反省错误。看看我们吧: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我们有没有反思过,学生之所以不敢回答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曾因为他们回答错误而指责过他们?当指责学生时,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言行会否伤害学生的自尊? 

       扪心自问,自己似乎没有反思过以上的事情,真是令人汗颜。再想想生活中的我,总喜欢让别人接受我的意见,而很少去考虑他人,包括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总是自己喜欢占上风,有时明明是自己的错误,却往往会忽略不计,总会从对方身上找原因。虽然最后道歉的往往是他,细想一下,他多半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吧。 

       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生活中就应学会时时反思,加强自身的修炼,这样,才会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其实,生活不是不幸福,只是我们不会创造;心情不是不美丽,而是我们不会经营。让我们时时关注自己、修炼自己吧,让生活如桃花般鲜艳!

田万生的人生寄语

       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