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集镇

韦集镇

人口 5.1万人
中文名 韦集镇
车牌代码 皖L
所属地区 灵璧县
电话区号 0557
目录导航

农业情况

自1998年以来,全镇人民战胜了交替发生的旱、涝、虫、病等自然灾害。特别是2000年,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优化种植业结构,推广良种良法,实行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取得了农业的丰产丰收。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8013万元。各类养殖初显规模,涌现出了陈圩、王巷、小姜等一批养鸡专业村和双龙等养兔专业村。两年来,在充分尊重群众种植习惯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形象农业。2000年全面实施了“7421”工程,即7万亩花生、4万亩油菜、2万亩瓜某,l万亩烟叶,使全镇粮经比例达到6:4。

财贸经济

2000年税费改革后,全镇财政收入达551万元,由于开展了“零户统管”,增收节支等工作,财政重点支出得到保证,按时发放了干部工资、教师工资,机关运转基本正常。2000年全镇完成粮食定购4000吨。

经济发展

1.狠抓农业经济。顺应市场农业的特点,着力突破四个关键环节。一是狠抓科技带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2007年以来,政府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3次,狠抓畜牧防疫,07年共组织突击防疫活动4次,投入人员100多人次,投入资金2万多元,防疫密度均达100%。二是狠抓调整主线。结构调整是市场农业的主题。为此,镇着力实施稳粮(小麦)、增油(花生),扩大瓜套棉,提升畜牧养殖业发展举措。突出推广瓜套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通过组织经纪人引动,科技大户比较效益现身说法驱动,政府协调有关门扶持推动。07年瓜套棉种植区域以杨马、彭沟、金银山、双圩为中心迅速向周围延伸,达到15000亩左右,全镇农民增收2250万元以上。

2.狠抓工业经济。一是培植做强骨干企业,单圩窑厂、韦集肠衣厂是韦集两大骨干企业。着力做了两件事:一是搞好服务,有力协调行政执法部门“降压减负”,协调有关部门注资,如金融贷款等;二是积极鼓励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据统计,07年全镇个体小企业、小加工较06年增加20%。

3.狠抓劳务经济。把劳务经济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一是狠抓有序输出;二是狠抓劳务培训;三是狠抓返乡创业“凤还巢”工程。07年全镇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务工人员2500人,全镇劳务经济收入突破 8000万元,全镇人均劳务收入达1200元,真正实现了输出一人,带动一庄,发展一方的喜人局面,劳务经济也成为推动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4.狠抓通村工程项目建设。韦集地处泗、五、灵、固四县边缘末梢,交通落后。韦集镇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通村工程战略机遇,把大规模打开韦集出口通道,大面积对接省(县)干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农村发展的长远战略抓住不放。为此,该镇在通村道路基础较差,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的情况下,争取向上争取项目捆绑一点,向社会拆借一点,建筑工程队垫付一点的办法,打破僵局,先后开工建设7条通村路。已铺设水泥路面22公里,总投入330万元,其中国拨210万元,配套100万元,拆借垫付20万元。

5.继续促进小城镇建设。要实现农村现代化,要实现以城带乡,就必须大量减少农民,迅速扩张小城镇以容纳急速向城镇集聚的农民。在2006年的基础上,继续大力促进小城镇建设。2007年重点实施了以下举措。第一,科学规划,请市建委进行小城镇的规划设计。第二,加快建设。开工建设街道三条,即韦集蔬菜大市场、韦集胜利路东大街、藕庄西大街。设计建筑商住房350套,建筑面积3.31万平方米。到2007年底韦集小城镇新增商住房290套,新增人口1500人以上。第三,从严管理,落实规划。在土地紧缩导致小城镇建设停滞的不利条件下,韦集镇依然保持着加速发展的势头。

6.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积极组织帮助镇卫生院协调水毁项目资金,改善医疗条件;帮助镇中心校及中学协调危改资金,改善教学条件;积极组织垓下古文化的搜集、挖掘,抢注垓下古战场商标使用权;积极参与垓下古战场文化旅游经济版块的勘查、设计规划工作,为加快文化旅游经济作出不懈努力。

行政辖村

徐圩村引 湖北村 陈圩村 湖南村 丁李村 王巷村 韦集村 东刘村 双圩村 四马村 陈元村 小徐村 城后村 幸福村 杨马村 小姜村 龙岗村 双龙村 永久村 朱家村 藕庄村 韦光村 代家村

人口数据

徐圩村引 湖北村 陈圩村 湖南村 丁李村 王巷村 韦集村 东刘村 双圩村 四马村 陈元村 小徐村 城后村 幸福村 杨马村 小姜村 龙岗村 双龙村 永久村 朱家村 藕庄村 韦光村 代家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