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是管理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管机关,主要负责文秘、会务、档案、人防、民防工作;负责法制、依法行政;负责公关接待、对外联络;负责目标管理、政务督办、电子政务、机关信息化建设;负责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负责机关行政事务、机关内保、办事大厅日常管理工作。管辖行政区域是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城市西部,环依国家级大蜀山森林公园,毗邻在建的新桥国际机场,京福铁路、沪汉蓉铁路、宁西铁路傍区而行,3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千吨级货轮通江达海,园区集现代化交通、工业、高档人居于一体,是合肥城市西部组团核心区。先后荣膺首批“中国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区域面积179平方公里,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合肥滨湖科学城创新引领核、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中国(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核心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七年位居前十名,其中2019排名第6位。2021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2.7亿元,增长11.2%,财政总收入248.7亿元,增长11.7%,规上工业产值1806.5亿元,增长22%,战新产业产值1251.6亿元,增长30.7%。
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四大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中国科大高新校区、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创新研究院坐落于此,形成了“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2018年4月,被国家纳入全国10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跻身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1]
高新区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拥有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电科38所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天地一体化合肥网络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新型研发机构落户运营。大力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引进战略,引进了中科院重庆绿研院、武汉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和华为、BAT、龙芯、寒武纪等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0家,省级以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0余个,R&D占GDP比重达11.7%,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9件,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考察安徽省创新馆时,合肥高新区参展企业248户,占比59%;园区参展成果971件,占全部展出成果的73%。
高新区是新经济的引领区。培育了科大讯飞、科大国盾、芯碁微装、华米科技、阳光电源、智飞龙科马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等高端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国声谷”作为中国首家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聚集企业千余家,产值年超千亿元。在量子信息产业领域,中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峰三院士组成的量子科技“GDP”国家队,已在区孵化设立了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和国仪量子公司,分别开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的研发和产业化。依托新华三、海康威视、高维数据等行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安全谷”,发展网络空间安全产业。
高新区是创新创业的示范区。聚集企业6万余家,培育上市公司33家,拥有各类孵化载体75个,孵化面积380万平方米,集聚了腾讯、36氪、美国巴特恩等国内外知名孵化载体,在孵企业近4000家。建立了天使投资、创新贷、助保贷、股权投资等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聚集各类基金220余支,基金规模超2600亿元。率先建设全省首个县区级区域经济大脑,对区内企业实施精准画像,一网通达,帮助企业在线获取要素服务;合创券自推出5年来,累计为59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支持2.62亿元,提供超过1万次科技中介服务,形成各类知识产权超万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两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
高新区是人才的宜居区。持续优化“养人”环境,高标准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实施领航企业家培养工程,建立全国高新区首家企业家大学,全区从业人员43万人,本科以上占比46.9%,集聚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573人,约占全市的40%。全面推进“名校战略”,中加国际学校、中科大附中高新中学、合肥六中高新中学、合肥七中等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拥有安医一附院高新院区、省国际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省口腔医院(西区)、全国第二家质子重离子医院等高端医疗资源。坚持低碳发展,用科技创新助力环保产业发展和应用,获批中西部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对外开放示范区,高新区块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的核心区域,面积31.43平方公里,约占合肥片区的50%,拥有侨梦苑、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等国际化双创基地,聚集各类海归人才1万余人。
进入新时代,合肥高新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新区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信息、能源、环保、健康等核心领域,自立自强,矢志拼命,聚力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科大硅谷核心区和未来科技城,加快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奋力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到2035年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核心枢纽、全球原创科技和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实现“财富高新、和谐高新、美丽高新”的美好愿景。[1]
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电子信息及软件、光机电一体化、公共安全、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科大讯飞、安科生物、东华科技、阳光电源、美亚光电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知名企业脱颖而出,合肥三洋、美菱、格力、美的、大陆轮胎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在此聚集,美、日、德、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兴办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十余家,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创新资源丰富,创业文化氛围浓厚,服务体系完善。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孵化器、加速器场地100多万平方米。国家级研发中心、基地14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从事风险投资、科技中介、信息咨询等机构和企业60多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大、合肥工大、安徽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微软、思科等在区内设立了研发及产业基地。
·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同志
·工委副书记陆平同志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吕长富同志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方向民同志
·工委委员、纪检监察工委书记孟凡农同志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韦建华同志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宁同志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曹效记同志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登银同志
·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同志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亮亮同志(挂职)
1、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工委办
2、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管委办
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贸易局
4、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建设发展局
5、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
6、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农村工作局
7、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财政局
8、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人事劳动局
9、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场监督管理局
10、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科技局
11、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
12、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分局
1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管理局
14、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总工会(企业党委)
15、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机关党委
16、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纪工委、监察室
17、合肥柏堰科技园
18、合肥南岗科技园
19、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发展研究中心
1990年10月,合肥科技工业园奠基
1991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合肥科技工业园,并题写“合肥科技工业园”园名
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合肥科技工业园等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7月,国家科委同意将“合肥科技工业园”更名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合肥高新区
199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视察合肥高新区
199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合肥高新区
199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视察合肥高新区
1996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合肥高新区
1997年9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 “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
1998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合肥高新区,并题写了“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名
1999年6月,被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高新区
2000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认定为国家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2003年9月,在国家火炬计划实施15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称号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合肥高新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视察合肥高新区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合肥高新区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合肥高新区
2004年11月,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起步建设
2005年4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与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举行签约仪式,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冰洗产业工业园正式落户合肥高新区
2005年10月,合肥高新区与肥西县签署协议,合作开发柏堰科技园
2005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合肥高新区
2006年2月,美的荣事达合资公司冰洗三期工程奠基
2006年9月,蜀山区南岗镇部分区域委托高新区代管移交仪式在南岗镇举行
2006年10月,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项目在柏堰科技园开工
2006年12月,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来高新区参观科大讯飞公司
2007年8月,高新区与蜀山区签署协议,合作开发南岗科技园
2007年10月,高新区管委会和德国大陆集团签定协议,大陆集团在华第一家工厂落户合肥高新区,项目拟投资1.5亿欧元
2007年11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2008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高新区中电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鼓励科研人员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争取更大成绩
2008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临高新区,亲切慰问和看望了奋战在抗击雪灾一线的干部群众
2008年8月,被科技部、中国保监会批准成为“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园区”
2008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管理单位”称号
2008年12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称号
2009年1月,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并原则同意示范区总体规划
2009年1月,高新区再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5月,高新区与肥西县在市政务中心隆重举行扩大合作开发柏堰科技园协议签字仪式
200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高新区
2010年6月,被科技部批准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2010年9月,合肥高新区在全省首家获批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0年9月,科技部火炬中心以2008年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工作,合肥高新区综合评价跃升至13位,其中知识创造与孕育出新能力居第11位
2010年10月,长安汽车合肥基地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2010年12月,高新区与蜀山区举行南岗科技园(二期)合作签字仪式。二期合作面积约7.8平方公里,东至合淮阜高速,南至响洪甸路、西至小庙镇、北至方兴大道和侯桥路
2010年12月,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项目26个,总投资106.9亿元,重点项目有美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项目、格力中央空调项目等
2010年12月,合肥高新区跻身全国首批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
2011年1月,合肥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揭牌仪式在合肥高新区科大讯飞公司举行
2011年4月,合肥创新平台(一期)落成典礼暨5个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
2011年6月,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连续跃升至第12位
2011年8月,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2011年10月,首个日资重大项目——日本精工合肥恩斯克有限公司项目开建
2011年12月,高新区提前一年实现千亿目标,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1015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高新区
2012年2月,获批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
2012年5月,跻身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2012年7月,被授予“国家高新区建设20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2年10月,合肥市与中科大在高新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
2012年10月,高新区创新产业园二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2013年1月,全国第八家、中部地区首家网上路演中心——中国(安徽)路演中心在高新区正式启用
2013年1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在高新区正式启用
2013年4月,日本精工株式会社中国内陆最大工厂——合肥恩斯克(NSK)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
2013年5月,高新区巢湖工业园举行揭牌仪式
2013年8月,国家住建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发布,合肥高新区成为合肥市惟一入选智慧城市试点的市(区、县)
2013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名单
2013年11月,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投产仪式在高新区举行
2014年4月,高新区管委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4年5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先导试验网开通仪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
2014年6月,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启动仪式在高新区举行
2014年7月,长安自主品牌轿车合肥基地正式投产,首款产品奔奔mini成功下线
2014年8月,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安广传媒产业集团总部落户高新区
2014年9月,高新区被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授予“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称号,成为中西部首批、安徽省首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2014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安徽国购投资集团在肥签署发展合肥机器人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4年9月,安徽美时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全省首家大型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落户高新区
2014年11月,高新区获“2013年安徽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荣誉称号
201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安徽合肥高新区中国科大先研院
2018年4月,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2018年5月,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
2018年6月,高新区2018年百个亿元以上高质量发展项目进行集中签约
2018年11月,高新区正式启动全力创建"中国(合肥)安全谷"工作
2019年6月,高新区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开展的2018年度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中获评4个“优秀”等级之一
2019年7月,高新区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2019年10月,2019合肥网络安全大会举行“中国安全谷”新驻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国安全谷获省批复支持建设
2019年11月,高新区成功举办2019全球人工智能创芯峰会
2020年初,高新区综合排名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跻身第6位,连续六年稳居全国前十
2020年7月,国盾量子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量子通信领域首家A股上市企业
2020年9月,高新区举办"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首批改革创新举措"启动仪式
2020年12月,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召开,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一
2021年2月,合肥市2021年第二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暨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二期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高新区顺利举行
2021年3月,中国科大实现远距离高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
2021年4月,高新区与蜀山区签订区域托管协议,高新区管辖面积增加51平方公里
2021年4月,高新区获批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2021年6月,中国化学环保研究院暨中化科学科技公司合肥研发中心在高新区揭牌[1]
这里政策聚焦,空间广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等政策高度叠加,机遇前所未有,入区企业可享受国家、省市和高新区出台的投资、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各类优惠政策。
当前,我们正强力推进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机融合,加快实施“重点企业发展计划”和“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动力强劲、高端产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创新人才集聚、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到合肥高新区创新、创业,我们将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投资者、创业者一起,携手共进,共创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