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乐成 乐成镇位于市境中部偏南,地处北纬28°07′,东经120°57′,东临富饶的乐清湾,南接柳市镇、象阳镇和翁垟镇,西傍白石镇和城北乡,北依括苍山脉,104国道过境,东北是天成乡和浦岐镇,是中共乐清市委、乐清市人民政府驻地。乐成镇历史悠久,山水秀美,名胜古迹众多。全镇土地总面积101.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117亩,总户数54769,总人口152021人。下辖68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
乐成镇土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人口90154人。乐成镇是历代县治和现乐清市市府所在地,一直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温州市的重点工业卫星镇,1997年又跨进浙江省经济百强乡镇行列。
美丽的乐成
乐成镇是一个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网络健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镇。人均收入7800元,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小康”生活标准。
199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137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56亿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且发展势头强劲,规模经营面积达1万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机械化收割率达40%,农田机械化率达95%。
乐成镇以104国道为轴线分别建成了金溪、宋湖、万岙、后所、慎海等6个工业小区,占地970亩,170家企业进入工业区生产。98年全镇共有企业412家,工业总产值405800万元,外贸出口供货值35104万元,14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值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8家。乐成镇工业产品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是工业经济发展潜力非常大的经济强镇。
乐成山水奇秀,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东塔云烟、双瀑飞泉等“乐成八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晨沐广场 乐成镇域东、西、北三面为山地和丘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为平原水网区,是乐成平原的组成部分,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平原占1/4。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雁荡山脉南伸的部分。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古人比之为仙窟。镇中心东首有东塔山(海拔160m)、九牛山(谢公山)(海拔297m);西首有西塔山(海拔120m)、箫台山(海拔143m);后有丹霞山(白鹤山)(海拔150m)、县后山(凤凰山)(海拔265m)为屏障。老鹰嘴(海拔553.3m)、乌岩背(海拔667m)、鹰嘴岩(海拔667m)、盖竹山(海拔370m)罗叠群山之中,与城北乡、白石镇交界的白云尖,是乐成镇的最高山峰(754m)。
千名干部一起劳动
全镇耕地面积为29117亩,其中水田23479亩,旱地为5638亩。滩涂面积共25631亩,围塘养殖面积达到3600亩,淡水养殖面积约2500亩。林业用地6.85万余亩,其中有林地为53019亩,灌木林1882亩,竹林1150亩,经济林9507亩,未成林造林地317亩,苗圃地53亩。森林覆盖率31.2%,活立木总蓄积量57523m3,是乐清市重点林区乡镇之一。乐成镇水资源较为紧缺,人均占有量有650m3。境内主要河流有银溪、金溪、横河、湖上岙溪等,金溪、银溪由北而南穿过市区,横河沟通两溪,东通东运河,西接乐琯运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大。镇内有西山水库和十八玍水库,是本镇的饮用水源。
乐成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级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降水量1506.9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的梅雨和台风期,占全年降水量的62%。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东北风。乐成片属十八玍水系,集雨面积为76.6km2,其中山区面积为49.4km2,平原面积为27.2km2。植被属亚热带针阔叶林带。山地、丘陵的植被多是人工林,东南平原多是农业植被。
乐成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宁康二年(374),析永宁县东北部地,置乐成县,属永嘉郡。这是乐清建县之始。南朝宋、齐、梁、陈因之。
隋开皇十二年(592),省乐成县入永嘉县。唐武德四年(621),析永嘉原乐成县地重置乐成县,属东嘉州。武德七年,复省乐成县入永嘉县。载初元年(689),复分永嘉县置乐成县,属温州。
拆除违章建筑
五代后粱开干二年(908),为避梁太祖父朱诚之讳,县名乐成改为乐清,属温州。乐清之名从此时开始。宋太干兴国三年(978),温州降为军,乐清属之;咸淳元年(1265),升温州为瑞安府,乐清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为温州路,乐清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改温州路为温州府,乐清属之。清时,乐清属温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置道,乐清属瓯诲道;十六年,废道制,乐清直属于浙江省;二十四年,在温州设第八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改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乐清隶属之。
一九四九年五月,乐清县解放,人民政权建立;十月,新中国成立,乐清县属温州专区。一九六八年,温州专区改为温州地区,乐清县属之。一九八一年九月,温州地、市合并,成立新的温州市(地级),实行市辖县体制,乐清县归温州市管辖。
一九九三年九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清县建制,设立乐清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乐清县的行政区域为乐清市的行政区域。十月,省府通知,乐清撤县设市后,行政管理委托温州市人民政府代管。十二月六日,乐清举行撤县设市庆典,授牌授印,从此结束了乐清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县建制的历史,改为乐清市。乐清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大地上,又增加了一座新的城市。
乐清初建县时,其区域界限史缺明确的记载,大致的范围:东面包括木榴屿全境(今玉环、洞头两县),南限瓯江,西界象浦,与永宁县(今温州市区和永嘉县)相邻,北面与临海县(今台州市区)接壤。明时,据永乐(乐清县志)记载,乐清县四境“东西相距二百五里,南北相距一百九十五里,东南距西北一百九十里,东北距西南二百六十里”,四至“东至海渡一十里,越渡至温岭一百三十里为黄岩县界,西至楠溪桐岭六十里为水嘉县界,南至海五里,越海至玉环乡南社一百三十里为海洋,北至接莆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
明成化十二年(1476),乐清县划山门乡三个都和玉环乡三个都共六个都三十二个里之地给太平县(今温岭市)。这是乐清县境第一次大的变动。
维修场所
清雍正六年(1728)六月,析乐清县玉环乡设立玉环厅。嘉庆年间,乐清县分水山以南海中岛屿再划给玉环厅。这是乐清县境第二次大的变动。光绪年间,“县境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东至海十里,至湖雾一百二十里为太平县界,西至象浦东奥(岙)五十里为永嘉县界,南至海五里,北至接莆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东南至海十里,西南至馆头五十里为永嘉界,自界达其治三十里,东北至盘山岭一百二十里为黄岩县界,西北至楠溪桐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
民国期间县境无多大变动。
一九四九年五月县境解放,中共浙南特委曾一度设立黄乐县,乐清县大荆区划给黄乐县,双溪县(今永嘉县)两港区划给乐清县。此时乐清县境北至白箬岭,西至楠溪。同年八月,黄乐县撤销,大荆区重归乐清县,两港区划还给双溪县。这是乐清县境第三次大的变动。一九五六年属温岭县的胡雾乡划给乐清县,永嘉县大岭头、賹崪两村分别划人乐清县甸岭乡、岭底乡。此时起至今,乐清区域未变,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达北白象镇珀头西北的乌牛码道附近,与永嘉县接壤,北到旸谷岙乡黄家村,与台州市相邻。陆域面积一千一百七十四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二百四十九平方公里。
乐清之窗 乐成镇是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镇,城市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突出中心市区优势,坚持软硬环境建设并举,重点抓好城市中心区核心区、市级教育园区、盐盆市级工业园区和市头盔摩配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市区面貌日新月异。
乐成镇现有中小学19所,各类幼儿园44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全镇共有社区医疗服务站13家,村卫生室50家,个体诊所13家。乐成镇的文体广电事业近年来也得到健康发展,我镇还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科普社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体育总会及其11个协会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下,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随处可见,现有晨练辅导站17个,活动点30多个。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镇闭路电视、电信覆盖率达到98%。道路硬化率达100%,主要街道两旁都设置路灯,绿化率达30%。垃圾日产日清,12条主街道实行18小时以上保洁,长效保洁制度得到落实。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工会互动 改革开放以来,乐成镇创造了市场经济“先行一步”的优势,前后跻身于“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镇”、“温州市工业卫星镇”、“温州市三星级文明镇”、“温州市生态合格镇”、“温州首批小康乡镇”、“温州市经济‘八强’”、“温州市十大经济强镇”、“省级文明城镇”、“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浙江省经济百强乡镇”、“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强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等行列。
乐成镇经济取得了飞速增长,人均收入连年递增。199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137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56亿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且发展势头强劲,规模经营面积达1万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机械化收割率达40%,农田机械化率达95%。
全镇呈现物阜民丰,一片繁荣景象,是“温州经济”模式的典型和乐清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预计二十年左右后,把该镇建设成生态经济发达,人居环境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的集工贸、商住、休闲为一体的滨海型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