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宗宪或孝宗公元1400-1500年间,祖先仇氏姓从宁波搬迁至新凉亭(现唐家桥),后来转移到如今的所在地,繁衍生息。据记载,因当地桐树茂盛,故取名“外桐坞”。新中国成立后,外桐坞村从互助组发展至外桐坞农业合作社;1956年与大清合并形成金星农业高级社;1958年属于上泗人民公社;1961年形成龙坞人民公社外桐坞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外桐坞村。
外桐坞村全村总面积130公顷,现有山林1260亩,茶地282亩,以种植茶叶为主。解放初期,全村收入在当时龙坞地区属二级收入,人均年收入大概250元。到2008年,全村有企业19家,涉及工业制造、艺术设计、钢管出租等行业,社会总产值8281.22万元,人均收入11611元。
外桐坞村借助独特的自然资源及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美院,已经启动了三个艺术公社及周边5家农户改建而成的艺术家工作室,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有二十余位艺术家已在此开设了油画、国画、雕塑、陶瓷、摄影等工作室。接下来将把艺术落户于更多的农户,以点引村,同时深度挖掘朱德文化,全村种植石榴树,发展石榴景观,努力打造“农家石榴村+历史文化村+艺术创意村”一体化的综合体艺术村。它的成功打造,必将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宽村民的收入来源,促民增收,从而加快杭州市西湖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017年11月,外桐坞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
2020年3月,外桐坞村被浙江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2019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3]
2021年,司法部、民政部,命名外桐坞村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