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区

浑江区

人口 总人口326325人(2018年)
中文名 浑江区
外文名 HunjiangDistrict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下辖地区 下辖4镇和8个乡镇级街道
方言 东北话-白山方言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著名景点 龙山湖、青山湖、北山公园、长白山迷宫、向阳山
电话区号 0439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清代

白山市浑江区白山市浑江区清光绪年间,浑江区为猫耳山巡检的冬季驻地。因自通化玉皇山沿浑江每经过一个渡口,便称一道江。此地正好为第八个渡口,故浑江区原称八道江。浑江区则因浑江从境内流过而得名。

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猫儿(耳)山(又称帽儿山)巡检,驻八道江。盛京将军崇厚奏准在佟佳江(今浑江)之头道江设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县,猫耳山巡检改为八道江巡检。

民国

白山市浑江区白山市浑江区中华民国初仍沿袭清朝建制。

民国二年(1913年)奉天省设东、西、南、北、中五路,本地属奉天省东路道。

民国四年 (1915年)改八道江分防巡检为八道江佐治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八道江镇(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划归辽宁省。

新中国

浑江区浑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属辽东省。

1949年,划归辽东省。

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通化地区。

1956年,设八道江镇。

1959年3月23日,吉林省委批准撤销临江县,设立浑江市。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浑江市府驻八道江镇。为浑江市治所在地。

1985年,成立八道江区。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批复(国函字17号)撤销通化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通化地区分治。通化地区下辖通化、浑江两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2010年2月,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浑江市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子区。

2005年7月19日,经省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5]11号文件,对八道江区乡镇区划作如下调整:

(1)撤销八道江区市郊乡,将市郊乡管辖的七道江村、群生村、团结村、鲜明村划归板石镇管辖;将民华村划归新建街道管辖;将向阳村划归城南街道管辖;交东山村划归东兴街道管辖;将东岗村划归江北街道管辖;将车道岭村划归通沟街道管辖。

(2)将板石镇所辖的河口村、上甸子村、朝阳村、长岗村、翁泉村、里岔沟村划归东兴街道管辖。

(3)将板石镇更名为七道江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5年7月21日,经白山市人民政府批准,下发白山政函[2005]102号文件,同意成立以下4个街道:

(1)板石街道:将原板石镇吊水壶村、新兴村、鹰嘴砬子村、上青村四个村及板石社区划分出来成立板石街道。

(2)河口街道:将原河口乡的河口村、上甸子村、朝阳村、长岗村、翁泉村、里岔沟村6个村及东兴街道河口社区、东庆社区、东华社区3个社区划分阶段出来成立河口街道。

(3)城南街道:将粮丰路以西,通沟街道以东,铁路以南原红旗街道英才社区、文良社区、东苑社区、西苑社区,原新建街道平台子社区、南岭社区、新苑社区及合兴社区、西站社区、金月社区、园林社区部分住户划分出来成立城南街道。同时,将原市郊乡划归新设城南街道管辖。

(4)江北街道。将白山市委党校以西,白山北线公路西出口以东,浑江以北、红旗街道江北社区、新建街道青山湖社区,东兴街道北安社区和民乐桥以北,原板石镇三工地社区划分出来,成立江北街道。并将原市郊乡东岗村划归新设江北街道管辖。

2010年2月22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的批复”(民函(2010)40号),经国务院批准,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10年2月22日,浑江区辖七道江镇、六道江镇、红土崖镇、三道沟镇、红旗街道、新建街道、东兴街道、通沟街道、城南街道、板石街道、江北街道、河口街道4镇和8个乡镇级街道,有54个行政村,41个城市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浑江区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北纬41度30分至42度04分,东经126度07分至126度41分),西接通化市通化县,北于柳河县交界,南与集安市接壤,东临江源县和临江市,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45公里,是白山市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78.8%。

地形地貌

浑江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属浑江盆地。地貌可概括为山、岗、川三大类型,其面积比例大致为三山五岗二川,境内最高海拔1487米,最低海拔320米。

气候

浑江区具有明显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更迭,四季分明,年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多为3-5 ℃, 无霜期一般多为115-140天,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浑江发源于白山市三岔子镇北龙岗山脉磬岭南谷,是长白山区老岭山脉走向鸭绿江水系最大干流,西南流经浑江城北,左纳红土崖河、大罗圈河、至市境城东右纳哈泥河、喇蛄河,左纳水苇沙河,流经吉、辽两省分界处,右纳富尔江,回荡进入辽宁省,经辽宁省桓仁,在集安凉水乡杨木村与鸭绿江汇合,至丹东市注入黄海。

林业资源

浑江区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辖区总面积137,346公顷,浑江区全区共有林地面积83,272公顷,森林总面积10,630,67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76.6%。其中集体林面积28,404公顷,适宜开发种植红松、落叶松、白松、鱼鳞松、柞木、桦木、椴木、曲柳等生态林和经济林;林下可种植人参、五味子、天麻、贝母、天女木兰、黑木耳、山芹菜、刺棒菜、核桃仁等中草药材和绿色食品;林下可圈养、散养紫貂、猞猁、獐、梅花鹿、林蛙等经济动物。

生物资源

浑江区全区有野药用植物、食用植物40余种,经济动物10余种。是“中国林蛙之乡”。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木本植物有33科,196种;草本植物46科,159种。人参、对开蕨、红豆杉、刺楸等珍贵植物在全区均有分布。野生动物有紫貂、花尾榛鸡、黑熊、雉鸡等。是长白山巨大的种质资源全国库。截止到2010年,已建立各种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三处。

矿产资源

浑江区是全国一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蕴藏着30余种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产量5,000万吨,铁矿石7,350万吨,白云石1,000万吨,松花岩1,000万吨,浮石130万吨,石英沙1亿吨,高岭石7,000万吨、岩金51吨。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银、铜、镁等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浑江区全区有牧草面积400万亩,水域面积165平方公里,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理想境地。

水能资源

浑江区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开发建设小水电的条件十分优越,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12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浑江、红土崖河等,全区理论蕴藏量40211千瓦,其中可开发资源27500千瓦。可建电站9座,其中500千瓦以上的有5座,年发电量8250万千瓦时。现已建成投产运行的电站有河口电站、大镜沟电站、三道沟电站、曲家营水库供水电站和余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290千瓦。拟建电站有四道岔电站、曲家营尾水电站、春丰电站,在建的双河电站为异地开发的合资项目。

人口民族

人口

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总人口33.7万。比2004年增加1992人,增长0.6%。其中男性:172504人,女性:164039人,性别比为105.2(以女性为100)。非农业人口达到269456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20‰,人口死亡率为3.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8‰。

2010年末,浑江区总人口346141人,比上年增加2591人。其中:男性176643人,女性169498人。非农业人口达到280,680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4.99‰,人口死亡率4.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8‰。

2019年,浑江区户籍人口32.5万人[9]

民族

浑江区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浑江区有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壮族、藏族、蒙古族、锡伯族等22个少数民族,人口10,99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8%,人口较多的有满、朝鲜、回等少数民族。人口分别为4,786人、4,249人、1,196人。居住比较集中的有三个朝鲜族村,四个朝鲜族社。除农村呈小聚居外,城市呈大分散状态。

经济

综述

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4.2%和5.3%。同比增速与上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的5.3:54.6:40.1调整到5.1:47.5:47.4,经济结构更趋合理。[8]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增加值同比增长2.2%。耕地面积624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87万吨,蔬菜产量4.93万吨。畜禽存栏1.1万头,出栏2.1万头,畜禽产量1710吨。[8]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8.2%,增加值同比增长9.7%,较上年增速分别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和13.9个百分点。[8]

第三产业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虽然投资项目数量较多,但亿元以上项目占比重较少,投资仍以中小项目为主。

2018年,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5.37亿元,同比下降1.1%;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2.67亿元,同比下降14.6。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6.17亿元,同比增长3.0%。税收质量不高,可支配财力有限,财政收支压力持续加大。

2018年,消费市场增速回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近几年来呈现增速逐步回落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受网购冲击影响较大,二是传统产业经营不景气,造成企业效益不理想,收入增速不高,影响消费。[8]

社会事业

科研

2018年,全年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6项,其中科研攻关项目3项、成果转化项目3项。[8]

教育

浑江区地处市政府所在地,截止到2014年有中小学50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普通初中11所,普通小学35所,公办幼儿园3所。在校学生18268人,在职教师2915人。
全区有区级家庭教育研究会1个,建立家长学校31个,其中,幼儿园、小学、中学家长学校办学率达100%。创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3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6所,合格家长学校17所,家长受教育率达90%以上。建立德育基地219个。

2018年,拥有区属各类基础教育学校39所,其中初中11所、高中1所、小学27所。在校学生达12608人,教职工人数1977人,专任教师1507人。

2018年,拥有各类幼儿园4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所。各类幼儿园有教职工710人,其中专任教师342人。[8]

宗教

浑江区是全市宗教活动最活跃的一个地区。全区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信教群众37 000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12%。现有正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6处,其中:佛教场所2处,既北山的龙山寺、青山湖的青山寺;基督教共11处活动场所;天主教活动场所1处。伊斯兰教民主要在浑江清真寺活动。有各种宗教教职人员34人。

文化

浑江区分别于2002年、2003年在龙山湖举办了两届冰雪旅游节,又于2004年在太平湖举办了第三届冰雪旅游节。2006年,省文化厅提出了建设“农家书屋”工程,止到2010年我区完成45个,总计投资135万元,其中,省资助资金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5万元。目已达到省级标准的农家书屋15个,省投资资助资金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万元。
浑江区分别在2008、2009举办了讴歌党和建国60周年合唱比赛,在各合唱队积极组织和努力排练中提高了全区人民的爱国热忱。2011年合唱节也正在准备中。
浑江区1998年在全省“争先创优”评比中,荣获全省第一名;2000年被市政府表彰为“九五”期间先进单位;2006年被省文化厅表彰为“文化稽查和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度被省文化厅授予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现金集体。

体育

2008年,全区社会指导员196人,其中国家级9人、一级28人、二级122人、三级47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占全区总人口的40.5%。
全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达到中小学校总数的100%,达标学生达到97.3%,优秀率达到19.4%。全区每年举办1—2期体育教师培训班,体育教师专业论文有100余篇,获省、市一、二等奖。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中,实验小学、沿江小学、二实验小学、六道江中心校、十六中学分获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共建立晨、晚练站、点51处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50.5%以上。在先后参加的五届吉林省社区健身体育大赛,红旗街道获第一届团体第三名;东兴街道获第二届团体第一名;新建街道获第三届团体第一名;第四届、第五届团体第一名。
参加省乡村大擂台第一、第二、第三届比赛,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代表白山市参加省第四、五届农民运动会,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8年白山市第六届运动会残疾人田径比赛荣获:4人获第一名;1人获第二名;1人获第三名的成绩。运动员刘铁军在省残疾人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获得个人第二名。朱毅选送到吉林省残疾人篮球队,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比赛。
民族体育曾代表市、区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摔跤”、“秋千”、“排球”项目的冠军。
蝉联了白山市第一届—第六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第十三、十四、十五届省运会团体总分获全省五十六个县(市)第七、二、四名。向国家青年队,八一队、大专院校、省体工队、省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207 名,其中,任风波获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冠军。

2009年7月八道江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新楼。新楼总投资660余万人民币,占地面积17040平方米,建筑面积2640平方米。拥有200米塑胶田径场、塑胶篮球、排球场地,以及乒乓球、武术、跆拳道、体育舞蹈、棋牌等场馆和科研检测室。建成44条健身路径、标准篮球场55块、健身活动室30个,另有面积在500平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广场6处。

卫生

2018年,共有各类区属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拥有从业人员4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6人,实际开放床位476张。

2018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54208人,实现现有农民全覆盖,受益人数达到32411人次。

民生社保

2018年,浑江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和精准帮扶,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3057个,城镇新增就业9608人,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2018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顺利完成国有企业接收并进行维修改造,保障性住房家庭准入标准提高到158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4万人。

2018年,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城市低保月补助标准人均540元,农村低保年补助标准人均3600元。累计发放救助保障类资金1.4亿元。[8]

交通运输

浑江区国土面积3008.5平方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公路38.3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值21.2公里。国道G201,省道S103、S303贯穿浑江区全境,境内有白山火车站。

浑江区的公路网主要由1条国道、2条省道、3条县道和若干条乡道组成。截止2001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为652.9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里程40公里,占总里程的6.1%;省道里程51公里,占总里程的7.8%;县道里程173.1公里,占总里程的26.6%;乡道里程329.4公里,占总里程的50.5%,专用公路里程59.4公里,占总里程的9.1%。按技术等级划分,全区等级公路总里程424.4公里,其中一级路51公里,占总里程的12%;二级公路89.9公里,占总里程的21.2%;三级公路151.2公里,占总里程的35.6%;四级公路132.3公里,占总里程的49%;次高级路面里程29公里,占总里程的53.6%,其中,高级路面320公里,占总里程的49%;次高级路面里程29公里,占总里程的4.4%:中级路面里程144.6公里,占总里程的22.1%;低级路面里程159.2公里,占总里程的24.4%:水泥路面79.2公里,占总里程的12.4%;无路面里程85.5公里,占总里程的7.4%;公路绿化里程1139.4公里,占总里程98.8%。全市晴雨通车公路里程1017.8公里,占总里程的88.3%。

2006年到2010年全区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相继完成了以“路网、电网、通讯网”重点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八三”线和“兴给”线公路建设,开通了“临青”线公路和三道沟至临江界边防路,新增公路里程298公里,提高公路等级202公里,整修公路367公里,实现了镇镇通油路和村村基本通油(砼)路目标;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401.9公里;全区各乡镇全部开通无线通讯和程控电话。

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

浑江区全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座落在鸭绿江中游的龙山湖旅游区市区边缘的青山湖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长白山迷宫、镜月湖也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便利的交通道路是通往长白天池、锦江大峡谷、温泉度假村的最佳路线。

截止到2014年,浑江区有生态功能区四个,青山湖、龙山湖、长白山迷宫为省级生态功能区,三道沟剌楸林保护区为市级生态功能区。

文物古迹

“七道江会议旧址”位于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村距市区六公里左右,因“七道江会议旧址”长年由七道江村管理。保护不力,房屋的房架已经腐烂,房屋多处漏雨,使展室内图片、资料、文物无法展出。近几年来已不能接待参观,也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决定把“七道江会议旧址”重新修建并让区委区政府来具体实施,区委区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资300万元用来修建“七道江会议旧址”。2005年11月新建成七道江会议纪念馆,占地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实体建筑面积约为1100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兼于“七道江会议”的重要性,吉林省政府于1987年10月24日把“七道江会议旧址列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4年3月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06年6月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且还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百家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文物保护在浑江区文化工作中是重要工作,截止2010年末,已经完成文物景点在册30余处。

风俗习惯

方言

浑江区的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的东北次方言。该地方言与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基本,不同的部分,地方色彩浓郁。因居民祖籍大部源于吉林、山东、辽宁、河北等地,便将吉鲁、辽、方音土语融入其中。

礼节

诞生
当地人称妇女怀孕为“有喜”。妇女怀孕的,娘家或婆家开始为小孩准备衣物、被褥。婴儿出生后,要给亲朋好友报喜,亲友上门贺喜,多数送礼金,也有少数人送婴儿用品。产妇生产后,一个月不出门,不下地干活。产房门口挂红布条示意人们不要随便进出,俗称“坐月子”,在此期间产妇要卧床休息,还要吃高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食品,如鸡蛋、面条、小米粥加红糖、鸡汤等。娘家人要买5尺红布,给婴儿做件下摆毛边的红上衣,当地谷称“毛身儿”。孕妇禁止进产房。满月当天,娘家人要接回产妇和婴儿,俗称“躲臊窝”,住3天至5天再送回。
到20世纪90年代,吃“满月酒”之风兴起。
寿辰
俗称“过寿”、“过生日”。汉族人注重60大寿和66大寿。60大寿要宴请亲朋。66岁生日要用6两肉、6两面,包66个饺子给寿星吃,并邀请亲朋好友喝祝寿酒,一般在家里或在饭店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客人,席间,客人要向寿星敬酒,献歌,分吃生日蛋糕,欢歌笑语,喜气洋洋。
朝鲜族老人60大寿称为“花甲大寿”。要聘主持人、请乐队、定酒店、录像。摆寿台是朝鲜族习俗,在寿星座前放桌,上面摆放各种糕点水果,丰盛美观。寿辰这一天,亲朋友好友与寿星相伴,乘车到公园观赏景色,游玩照相后,拉到酒店依次落座,与寿星同背嫡亲并座在寿星左右。依男女的方式各位来宾落座,酒店正厅壁挂金光闪跃的“寿”字。乐队置于一侧,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后,乐声响起,在祝寿歌的乐曲中,寿星的儿子、儿媳、姑娘、姑爷依次行大礼,来宾致祝寿词,席间安排唱歌跳舞,气氛欢快。仪式结束,来宾步入酒席桌,边吃边跳,行至入夜。
婚嫁
汉族婚嫁大体经历介绍、相恋、认亲、结婚4个阶段。
朝鲜族婚礼在女家举行。婚日,新郎身穿西服由长辈陪同坐车到女家,后由主持人主持婚礼。新娘身着粉红色(或白色)民族礼服,头带面纱,同新郎入室。结婚典礼与汉族无差异。典礼毕后,新郎及其随同要在新娘家不同房间内接受“赏大桌”,新郎的“赏大桌”除备有糕点水是外,必不可少的是一只昂首挺胸、嘴叼着一颗大红辣椒的熟公鸡,象征幸福美满。席间,新娘家人常用猜谜语、行酒令等办法考察新郎智力,回答不出,要索取钱钞,以备3日后新娘回门时的招待费。新郎用饭时要将碗里2个鸡蛋吃掉1个,留下1个给新娘吃,席后,新郎、新娘依次向父母、长辈们行大礼(两膝双跪,两手横平放在前额,由上至下,头额抵达炕面)。告别时由长辈陪同一新郎家,新娘及其随同也要接受“赏大桌”,宴席结束,新娘向新郎亲属依次行大礼认亲。“赏大桌”所余食品由娘家人打包带回,留做3日“回门”之用。当晚,亲邻好友聚集,饮酒歌舞至午夜。
丧葬
建区后,浑江区城乡死人,均实行火化,丧事程序繁杂,20世纪90年代厚葬之风大长。分为报丧、吊丧、守灵、出殡。
回族普遍实行土葬。至今,回族死亡皆按伊斯兰教风俗安葬。一般人家丧期不过3天,以体现“亡人为土安”之意。要请阿訇主持殡葬,将死者净身一,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尸匣运入回族公用墓地。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为祭日。

习俗

汉族礼节,路遇熟人,要握手互致问候。客从外来,全家热情相待,为客人敬烟、沏茶。亲朋邻里逢喜事,要前去庆贺。遇病、灾,要去探望、安慰。禁忌:干活时,忌与人握手。访友,忌在吃饭和午休时间访。正月里忌剃头。招待客人菜肴忌单数。丧宴菜为单数,忌双数。
满族孝敬长辈,重视礼节。路遇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小辈要给长辈请安。小辈要给长辈装烟。亲友见面,握手互致问候,有的行抱腰接面礼。满族以西为上,室西炕上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杂物。禁忌:打狗、杀狗、吃狗肉、戴狗皮帽、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近些年淡化,与汉族无多大区别。
朝鲜族讲究礼节,孝敬父母长辈是全民族传统的美德。晚辈对长辈说话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以示文雅、礼貌。吃饭要先给老人盛,并为其摆单桌,等老人举匙就餐后,全家方可吃饭,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放在桌上,表示已吃完。晚辈不宜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在家宴中,年轻人与老人同席而无法回避时,年轻人需举杯背席而饮,以示对老人的尊敬;吸烟时,年轻人不准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视为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中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原委;途中遇有长者迎在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回族讲究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擦净。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尤其重视水源卫生,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衣或洗澡;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在吃馒头、烙饼馕时,忌囫囵吃,一定要掰作两半或更多的小块吃;禁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形容“辣椒的颜色象血一样红”等等禁在人前袒露臂;忌讳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