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务镇

米家务镇

中文名 米家务镇
车牌代码 冀F
地理位置 雄县县城东北部
下辖地区 20个行政村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0312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米家务镇在雄县位置米家务镇在雄县位置米家务镇原属新城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划入雄县。

1953年,设七米乡。

1958年,并入昝岗镇。

1961年,设置米家务人民公社。

1984年,改置米家务乡。

1996年,板家窝乡并入。

2009年10月,改米家务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末,米家务镇辖米南庄、米东大村、米西大村、米西庄、米北庄、米黄庄、米宁庄、杨庄、相庄、板东村、板西村、板北村、蛮子营村、八东村、八西村,八南村、八北村、周庄、仁义庄、上岔河。共计20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米家务镇辖20个行政村,[2]镇人民政府驻米西庄村。

米家务镇区划详情
米北庄村 相庄村 米东大村村 板东村 板北村 八西村 八北村 仁义庄村 米黄庄村 米南庄村
米宁庄村 杨庄村 米西大村 板西村 八东村 八南村 周庄村 上岔河村 米西庄村 蛮子营村

地理环境

米家务镇区划详情
米北庄村 相庄村 米东大村村 板东村 板北村 八西村 八北村 仁义庄村 米黄庄村 米南庄村
米宁庄村 杨庄村 米西大村 板西村 八东村 八南村 周庄村 上岔河村 米西庄村 蛮子营村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米家务镇地处雄县东北,京、津、保三角中心,西南距县城16千米,东和东北与廊坊霸州市、固安县相邻,北与高碑店市交界,南邻昝岗镇,西接大营镇,东依双堂乡,西北与北沙口乡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总面积57.69平方千米。

气候

米家务镇境内为海河流域平原,地势东部低洼,西部稍高。米家务镇地形图米家务镇地形图

水文

米家务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有效积温2500多℃,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无霜期132天。

自然灾害

米家务镇境内南部陈家柳北排灌渠干渠过境。北部人工友谊河过境,全长7千米。

自然资源

米家务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蝗灾等。

人口

米家务镇主要自然资源为石油,属华北油田主产区,有油井61眼。地热资源丰富。

经济

截至2013年末,米家务镇辖区总人口3.7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万人,城镇化率36.7%。另有流动人口3400人。总人口中,男性18657人,占49.5%;女性19029人,占50.5%;14岁以下6140人,占16%;15~64岁人口20783人,占55%;65岁以上10763人,占29%。总人口中,汉族33002人,占总人口的87.6%;满族4684人,占总人口的22.4%。人口出生率14.16‰,人口死亡率6.16‰,人口自然增长率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06人。

截至2017年末,米家务镇常住总人口39872人。

截至2018年末,米家务镇户籍总人口39998人。

综述

第一产业

2013年,米家务镇农业总产值2.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35元,工业总产值26.5亿元。

2018年,米家务镇有工业企业95个,其中规模以上9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第二产业

2013年,米家务镇耕地面积5.3万亩,种植业以小麦、玉米、红薯及果品生产为主,生产粮食3.25万吨,人均862.39千克,其中小麦0.97万吨,玉米1.1万吨。米家务镇主要经济作物为红薯。红薯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2.7万吨。米家务镇畜牧业以饲养猪、羊为主,生猪存栏9200头,出栏17800头,绵羊存栏5400头,出栏8100头。米家务镇有大中型农机具753台套,配套机井821眼,100%的耕地实现水利化。

第三产业

2013年,米家务镇工业以电线电缆、塑料管材为主。米家务镇有电线电缆企业25家,沙及全镇9个村,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产值占全镇民营企业的70%以上,其中规模企业4家,年创产值8.4亿元,利税8100万元。米家务镇塑料管材企业27家,产品包括通讯管材、建筑管材、排水管材等5大类17种,年生产能力1500吨的企业15家,年产值5亿元,从事人员1650余人,为镇支柱产业。

交通运输

米家务镇有是传统纸花行业的发源地,始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历史,产品分为8大类别,150多个品种。2002年,米家务镇兴建米家务镇纸花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纸花生产原产地和集散地。2013年末,米家务镇纸花生产从业人员约8500人,从业户数近2100户,拥有8人以上雇工的专业生产户130余家。纸花市场拥有固定门店158个,流动摊点340个。市场每10天设交易日4个,年接待各地客商10.2万人。纸花行业年交易额2.3亿元,纸花销售数量123万件,出口创汇4600万元。

2013年,米家务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亿元,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交易额3亿元。有邮政局2处。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52个,固定电话用户5726户,电话普及率72%;移动电话用户3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5100户。

社会事业

米家务镇境内保津城际铁路自西向东横穿全镇,大广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通,穿越米家务镇上岔河村并于荣乌高速公路互通。还有112国道、荣乌(保津)高速公路、白洋淀温泉城旅游路穿境而过,荣乌高速公路雄县东出入口位于北庄村境内。2013年末,米家务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6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23米。板家窝客运站2007年建成,2013年,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176班次,日均容量850余人次。米家务镇米家务镇

教育事业

体育事业

截至2013年末,米家务镇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370人,专任教师74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2800人,专任教师1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学生620人,专任教师8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91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13年末,米家务镇有学校体育场9个。8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

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末,米家务镇镇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0个,各类文化专业户92户;各类图书馆36个,藏书17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化业余创作队伍达260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3年末,米家务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5个,门诊部(所)45个;有床位20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7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5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20个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1%。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末,米家务镇建成米家务镇自来水厂1处,有深水井2眼及成套净化设备;有米北,板东、仁义庄变电站各1座;有线电视用户290户。

历史文化

2013年末,米家务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户,人数86人,支出20.4万元,比上年增长4.1%,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长2.1%;医疗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0人次,共支出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5户,人数1099人,支出92.3万元,比上年增长2.3%,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1.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万人,参保率85%。

名字由来

文物古迹

米家务镇因镇政府驻米西庄村得名。

特产美食

米家务烈士陵园,是河北省百个红色旅游基地、保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雄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位于雄县米家务镇政府南100米路东,该陵园设有烈士事迹展厅、接待室、办公室,建造烈士名录墙一座,门庭牌坊一处,硬化地面1280平方米,绿化1324平方米,陵园共计占地5.9亩。

米家务镇烈士陵园始建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抗日战争时期米家务是平、津、保抗日根据地三角中心地区,雄县米家务镇是传统的革命老区,是原晋察冀边区冀中十分区司令部、十地委、十专署所在地。原十分区司令员刘秉彦将军(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委旷伏兆将军(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曾带领和指挥全分区人民进行抗日战斗。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冀中一带所有牺牲的革命先辈,兴建了米家务烈士陵园,刘秉彦、旷伏兆两将军遗骨均埋葬于此。[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