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研究成果须立足科学前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独到见解,并取得突破性贡献;能够反映发展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填补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空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乃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奖励面向全国,也面向海外,但参评成果以近五年来公开发表的论著为主。获奖成果原则上不超过6项。
参评本奖项不收取评审费。获奖成果奖励额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第三届张培刚奖获奖成果的奖励标准是“著作奖每部奖金不低于人民币20000元,论文奖每篇奖金不低于人民币10000元”。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在启动每届评奖前公布最新《评奖条例》和评奖具体细则,在有关媒体上发布最新评奖公告,并通过媒体或直接发函,向发展经济学和相关领域的重点科研机构、高校、学术出版机构、研究社团等单位发出优秀成果征集通知。申报时可以以个人名义,也可由单位申报或同行专家推荐。申请评奖的作品须填写《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书》电子版及打印件各一份,连同研究成果、成果影响的证明等材料,一式贰份,按规定的时间报送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组委会办公室。
第一届获奖者及获奖作品
何炼成:《中国发展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二届获奖者及获奖作品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决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
姚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胡必亮:《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的乡村发展》(英文著作),2007年
刘遵义等:《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蔡昉:《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第三届获奖者及获奖作品
Dwight H. Perkins, etc.:《Economics Of Development》(Sixth Edition),W. W. Norton &Company, 2006
李实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II》,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卢锋:《我国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6)——新一轮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微观基础》,《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6卷第3期
张军等:《中国为何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