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四’二郎歌会 ,实际就是民歌传统节日。二郎歌会原是祭祀灌口二郎神求雨的一种庙会活动。这种庙会活动,起源于明代,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武德将军王添祥将家祠改建为二郎庙。《平越直隶州志》记载:明天启中(公元1621至1627年)贵州水西安酋义军后感二郎神庇佑,重修了平越县城仓坡二郎庙。由此可见,福泉在明天启以前就有了二郎会的活动。到清光绪初年,平越州境内的二郎庙就有五座。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全县有城关(今金山、城厢)、马场坪、陆坪、牛场、仙桥等地同时举行祭祀活动。
每到二郎神的延辰,都要举办庙会为二郎神祝寿,祈求真君庇佑一方平安。同时,隆重热闹的庙会,给长期封闭在家中的青年们(特别是女青年)提供了选择终身伴侣的机会。青年们经过精心打扮,身着节日盛装,打着心爱的花伞,前住看会,马场坪、陆坪一带能歌善舞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届时相约离开庙会场,大家聚在艳丽的林间草地上,用山歌的形式向对方倾吐爱恋之情。久而久之,马场坪火石坡、陆坪大河河坎边成了青年们庙会期间的山歌对唱聚集地。解放后,迎神活动停止,歌会活动更加活跃,除传统的山歌对唱外,还举行篮球赛、跳芦笙舞等活动。
“6月24”民歌传统节日因其独特的地域,特殊的源头——祭祀功德无量的李二郎,供奉、祈佑驱祸降福而聚集起来的以布依族青年男女为主,苗族、汉族青年男女参与的歌会,其产生的源头,发展的规模,民众的参与性,时间长度以及丰富的内容,都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性。它既是人们对治水功勋卓著的李二郎的敬仰、怀念、供奉,也是布依、苗、汉青年男女们借此机会以歌寻爱、交友、功世、抒怀,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一个节日活动。它是集民族、宗教、文化、社交、娱乐为一体的社会事象。对研究民族地区布依、苗、汉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但现今由于受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冲击,现在会唱布依山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他们的服饰、语言基本被汉化,只有部份老人知道极少的布依语。许多布依族的习俗已经被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