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北农村,曾流行着薅草“打闹”这一民俗。“打闹”旨在统一指挥,统一调动劳力,监督薅草人莫偷懒,莫摆龙门阵,以提高薅草质量,加快薅草进度。那悠扬久远的歌声,那节奏明快的锣鼓,在宁静的山野久久回荡。于是农家有了生气,山寨有了灵光,欢喜、笑容、自豪,全写在山民们的脸上。
“打闹”时需击锣鼓,需唱歌,由两位歌师来完成。一人击鼓,一人敲锣。这击鼓敲锣有专门的锣鼓谱。锣鼓谱分慢号、中号、快号三种。慢号为:咚、咚咚、哐—咚、咚咚、哐——咚、咚咚哐、咚咚咚咚、咚咚、哐——(无限反复);中号为:哐、咚咚,哐,咚咚哐,哐咚咚哐咚,哐咚咚哐——(无限反复);快号为:哐、哐、哐咚哐,哐咚哐,哐咚哐咚哐咚哐——(无限反复)。
歌师击一阵锣鼓后,首先说开工口号(锣鼓止):“呔,口号口号,随口就到,口才口才,随口就来,若还不来,不算歌郎口才,若还不到,不算歌郎口号。弯刀逗木把,句句老实话,板凳逗木脚,句句老实说。”击一阵锣鼓后接着又说:“初到歌场来唱歌,才疏学浅莫奈何。一怕歌师盘问我,二怕主家客人多。三怕口才言辞顿,四怕声音不柔和。五怕歌场逢对手,还望歌师让一着。”
来主人地里薅草的除乡邻外,还有远方的亲戚朋友。说不定在场的亲戚朋友中就有高明的歌师,所以上场后必须先“拜码头”,以示谦虚。接着就唱上工调(亦称散调):
太阳出来照白岩,亲朋近邻薅草来。
粗茶淡饭待不好,还请各位要宽怀。
这是歌师代表主人向众薅草人说的礼节话,表示谦逊。其实呢,早在两三天前主人就着手准备了。推豆腐、打糍粑、烧腊肉、熬茶糕,为的就是让众乡亲吃饱吃好,提高薅草质量。同时也显示自家的富足和热情好客。
黔北薅草歌多为情歌。在开工调中就有这么两首:
太阳出来照白岩,情哥情妹薅草来。
妹把情哥盯倒起,要想情哥上歌台。
太阳出来照白岩,情哥打鼓上歌台。
情妹心中像团火,一股热汗淌胸怀。
自己的心上人当了歌师,无比激动,无限荣光。因为打闹的歌师很难挑选,不但要嗓音高(假音),吐字清,而且要做到边打边唱,唱腔优美、流畅,不能打住,做到心、口、手相合。一家人有一个歌师,全家人都感到光荣。女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成为一个歌师。姑娘们找对象,都把目光投向未婚的男青年歌师。所以有“歌郎歌郎你莫焦,恁多姑娘任你挑”的顺口溜。上工调唱完后唱正调。正调内容多数是敦促薅草的人莫要偷懒,注意质量。如发现有人偷懒,就唱:
六月太阳似火烧,包谷苗苗半枯焦。
情哥情妹来薅草,莫要伸起蚂蝗腰。
如有姑娘站在边边歇气或躲在树下乘凉,就唱:
六月里来大热天,情妹薅草溜边边。
莫要站起来偷懒,谨防情哥把你掀。
如发现有人薅草不认真,马虎,就唱:
好生薅来好生薅,莫让主人来心焦。
主人心焦有道理,热茶冷水要人挑。
莫要挨来莫要挨,明天就到你家来。
比着葫芦画样样,看你记怀不记怀。
歌师应机动灵活,见子打子。比如大家薅疲劳了,应放稍休息,歌师就要看准火候,适时放稍。并唱:
六月薅草大热天,薅了那山薅这山。
只要这山薅完了,放下锄头吃杆烟。
旧时农村薅打闹草的人家多为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贫困人家虽然也有薅打闹草的,但喊的“活路”不多,一般只有十七、八人,叫打“十八闹”。大户人家则请三、四十人,有的甚至有五十人以上。这就要打“连二号”。请两拨歌师在同一块地里打闹。每当这时,两拨歌师就要大展身手,各显其能。少不了唱“盘歌”。盘歌的形式是一问一答。内容有唱古人的,有唱农事活的,也有唱生活常识的。应有尽有。开始都会这样唱:
清早起来上歌台,你从哪方哪路来?
留下你的名和姓,歌台见面显奇才。
清早起来上歌台,我从东方东路来。
我名就叫张果佬,凡夫俗子你莫来。
一句“凡夫俗子你莫来”就挑起了“战火”。双方便展开唇枪舌战,一问一答,互不相让,大有战死沙场之气概。接着便唱盘歌:
甚么出来三角尖?甚么出来背朝天?
甚么出来横起走?甚么担担不换肩?
铧口出来三角尖,犁弯出来背朝天。
“牛打脚”是横起走,牛儿担担不换肩。
甚么岩上盘脚坐?甚么岩下织绫锣?
甚么会打连天鼓?甚么会唱五更歌?
猴子岩上盘脚坐,蜘蛛岩下织绫锣。
啄木鸟打连天鼓,公鸡会唱五更歌。
甚么烧得连天爆?甚么烧得爆连天?
甚么烧得围墙走?甚么烧得口朝天?
竹子烧得连天爆,火炮烧得爆连天。
猫儿烧得围墙走,碓窝烧得口朝天。
此外,盘歌内容唱古人的也较多。比如:
哪字下来两边排?哪个神仙下凡来?
哪个神仙过海去?怎样显出神通来?
八字下来两边排,八洞神仙下凡来。
八洞神仙过海去,各自显出神通来。
有文化的年轻歌师们,还结合当今的现实,自编了新盘歌,用以宣传党的政策。比如:
什么政策最关键?什么人户最优先?
什么东西一个样?什么东西不要嫌?
计划生育最关键,独生子女最优先。
生男生女一个样,生下女孩莫要嫌。
什么农家最美好?什么东西少不了?
什么人儿带头干?什么人儿齐叫好?
“四在农家”最美好,富学乐美少不了。
共产党员带头干,村民齐声来叫好。
盘歌一般是在晌午前和晌午后唱。太阳落山时要唱收工调:
太阳落坡又落岩,薅草工匠听宽怀。
男的回去担凉水,女的回去抱干柴。
今天歌师得罪你,请你莫要记心怀。
将心比心是一样,明天就到你家来。
黔北打闹歌是黔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自发创作的民间口头文学。是黔北文化的一支奇葩。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本文所记,微乎其微。有待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