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村地处户县眉邬岭烽火台遗址之上,村子由大堡子,黄家庄,凤凰嘴,郭家庄,李家庄组成,其中黄家庄最大。下辖 13个村民自治小组。王守村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省108国道,西户路,县东西六号公路穿境而过,是西安北线去户县县城的必经之路。历经千百年来人才辈出,近几年来更是新秀倍增。
历史沿革
在1949年解放时,户县人民政府将王守村当时被划归到了第二乡涝峪。在1950年4月16日时王守村被编入永定区嵋邬乡,驻地在现在的王守村戏楼后边。1961年5月,王守村再次被编入大王公社,王守大队自此成立。后经规划,王守村被划归到大王镇。在王守村党委,村委会的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借助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劲东风下,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努力实现“一个中心(村庄基础化建设,二个重点(招商引资、粮食增产),三个品牌战略(王守砖厂,王守个体户,王守城隍文化“的稳步发展思想。村子双委会应该带领全村村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坚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中心,转变产业发展,努力为实现全村人民的富裕生活而奋斗。
王守村村民自古以来喜欢锣鼓演奏,几乎每个村民小组都有锣鼓队。逢年过节,鼓声此起彼伏,在王守村这片富饶的大地上回旋震荡。王守锣鼓曲调平稳悠扬,其中最为有名的”十样景“,分别为”凤凰单展翅、鸡上架、十字滚绣球、二龙戏珠、孔雀开屏、龙虎斗、娃打娃、小鸡啄食、跳门槛、黑驴滚蚺“。其演奏历来深得广大群众喜欢。每遇城隍游行,都是阵容庞大,倾村而动。一路上,探马开道几百面小鼓列队开道,堂鼓压阵,配以勾锣、马锣、梆子、釵、旌旗、号角等,几百名青壮年列队而行、服装统一,色彩鲜艳,鼓声震天,队伍浩荡,听其声而观其景。无不动人心弦。据考证。此沿袭汉代宫廷仪仗阵容,故称之为汉代宫廷锣鼓队。王守人民同样爱好秦腔,也曾出过郭富团这样的秦腔曲牌名师。
在王守村大堡子中间曾经有一座玉皇大帝庙,曾是县北最大的道家庙宇,古时稻田棋布,竹树茂密,该庙宇建于元朝,后屡经破坏,宫苑逐步缩小,后仅存老君庙等(后在文革中被拆除),现址上是学校一座。
在王守村西南一华里处有座圣光寺,在唐太宗执政时,召唤来了韩国太子慈藏来此驻息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