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黑翡翠

蓝黑翡翠

动物界
佛法僧目
鸟纲
白领翡翠属
目录导航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 蓝黑翡翠

  【拉丁学名】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命名时间】Wallace, 1862

  【英文名称】Blue-black Kingfisher

  【科属分类】 鸟纲 、 佛法僧目、 翠鸟科、 翡翠属

外形特征

   蓝黑翡翠身长22 cm,雌鸟体重51-54g,雄鸟体重55-57g。成年雄鸟,前额和头顶是蓝紫色。眼眉延长到脖子上是更为清晰的略浅的蓝色。在眼先、颧骨、面颊,颈部和胸部两侧是黑色。肩胛和披羽黑色,略呈蓝紫色。黑色的尾巴。下颏和喉咙是白色。整个胸部有一大段蓝色。界于胸部和腹部间在一条是白色纹,蓝色的腹部。两翼,大腿,肛门区域和尾巴是黑色。嘴和眼睛黑色,虹膜深棕色,腿部灰黑色。雌鸟的腹部白色接到胸部。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 东沙群岛、 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 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爪哇岛以及 巴布亚 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在树木茂盛的 新几内亚 中央山脉,经常出现于低地森林,附近的河流,以及桉树林,沼泽,灌木丛及附近小溪。在沿海村庄的花园和林地也能看到其踪影。该 蓝黑翠鸟原来相当普遍,现今正逐渐稀少,在它原栖息地巴布亚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已经非常罕见。

  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 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没有任何有关其繁殖和 社会行为的记录,它的巢和蛋迄今(2008年)从未被描述。其领地意识及声音和林地翡翠很相似,鸣声包括3声尖锐的短节奏,后面紧接着是长而强大的颤音,需时约3秒。

亚种分布

  (3种亚种)

  1.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nigrocyaneus 分布于 巴布亚岛西部(巴坦塔,萨拉瓦提), 东至海尔芬克湾北和 玛丽安海峡南部.

  2.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quadricolor 分布于印尼的 亚彭岛和 阿斯特 罗莱布湾。

  3.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stictolaemus 分布于巴布亚的欧文· 斯坦利岭西部。

保护等级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