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倬

徐倬

逝世日期 1713
出生地 浙江德清新塘(今德清士林镇徐家墩)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姓名:徐倬

  性别:男

  出生年月:1624年

  国籍:中国

  时代:清代

  籍贯:浙江德清

  民族:汉族

  身份:进士

  

生平

  十七岁游会稽,受教于倪元璐。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以老乞归。与钱秉镫、柴绍炳、陆圻酬唱,跟吕留良有深交。曾参与编着《明史纪事本末》。晚年缮录《全唐诗录》一百卷进呈,康熙帝大喜,擢礼部侍郎。

  

着作

  《修吉堂文稿》八卷、《应制集》二卷,《寓园小草》一卷,《燕台小草》一卷,《梧下杂钞》二卷等,统称《苹村类稿》,凡三十卷。

 

 

与全唐诗录

  全唐诗录 

  唐诗总集,一百卷,清徐倬编纂。倬(1624—1713)字方虎,号蘋村,浙江省德清县士林乡(今属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曾官翰林编修,乞归养十年,复出,转国子司业,曾主持顺天府试,多得佳士,后授礼部侍郎,年九十而卒。 

  《全唐诗》卷帙浩繁,玉石杂糅,不宜于一般人阅读,徐氏乃采撷其菁英,编为一集以备披阅,全书打破了诸家原别集诗篇的排列顺序,将古今体分编,联句不再像《全唐诗》那样另分一类,而是随人类附,便于查考。每人各附小传,在传后增加《全唐诗》中所缺少的诗论、诗评。 

  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比御定《全唐诗》成书早一年,可知徐氏所据《全唐诗》乃是江南流传的季振宜本,而非现今流行之《全唐诗》。康熙皇帝丙戌(1706)南巡,编者以此集进呈,康熙认为此书“佐邦政裨世教”以及可见“焕乎文教之美”,并说:“展卷而读之,与朕平时品第者盖有合焉。”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 

  此书为皇帝赐金而刻。后御定《全唐诗》问世,俞思谦又据以编《全唐诗录补遗》一卷,收入《销夏录旧五种》。 

  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全唐诗录 

  一百卷(编修徐天柱家藏本) 

  国朝徐倬编。倬有《蘋村类稿》,已著录。是编以唐诗卷帙浩繁,乃采撷菁华,辑为一集。每人各附小传,又间附诗话、诗评,以备考证。康熙丙戌,恭逢圣祖仁皇帝圣驾南巡,倬缮录进呈,得旨嘉奖。特由侍读擢礼部侍郎,以旌好学,并御制序文,赐帑金刊板。儒臣荣遇,至今传焉。谨案御定《全唐诗》,用胡震亨《统签》之例,或分体,或不分体,各因诸家原集,以存其旧。倬是编惟仙鬼之诗仍不分体,馀皆以古体、今体分编。《全唐诗》以上官昭容、宋若昭姊妹列帝后,之後倬则以长孙皇后、徐贤妃、江采蘋附於帝王,而以上官昭容等别入宫闺。又联句随人类附,不另为门。韩愈《效玉川子月蚀》诗不入愈本集,而附於卢仝诗下。香山九老诗不人自列名,而附於白居易诗下。体例与《全唐诗》亦殊。盖《全唐诗》编纂成书在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倬是书则先一年成。虽以全唐诗录为名,实尚未见颁行之本,故编次稍有异同云。 

  ——出《四库总目提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