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散

出处 《医学发明》
中文名 天台乌药散
目录导航

处方

天台乌药 15克;木香 15克;茴香 15克(炒);青皮 15克(去白);良姜 15克(炒);槟榔 2个(锉);川楝子 10个;巴豆 70粒

功能主治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所致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喜暖畏寒。

方解

足厥阴肝经,络于阴器,上抵少腹,若寒邪侵犯厥阴肝经,肝气郁滞,易发为小肠疝气。故有“诸疝皆归肝经”之说。张景岳谓“治疝必先治气”,故治疝之法总不离乎理气疏肝,行气散寒之法。方中乌药辛温,入厥阴肝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青皮疏肝理气,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木香行气止痛,四药辛温芳香,合而用之,加强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共为臣药。槟榔行气导滞,直达下焦而破坚;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增其行气散结之力,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络调和,则疝痛自愈。

用法

每服3克,温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热酒下亦得。

禁忌

本方药性温散,疝痛属肝肾阴虚气滞或湿热下注者均不宜使用。

方歌

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方义

 方中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槟榔下气导滞,川楝子行气止痛,与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减少川楝子寒性,又能加强行气散结之力。

运用

  1.本方主治气滞寒凝之疝气痛。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证治要点。

  2.临床运用于偏坠肿胀,可酌加荔枝核、橘核等以增强其行气止痛之功;寒甚者,可酌加肉桂、吴萸等以加强散寒止痛之力。

  3.睾丸炎、附睾炎、胃及十二指溃疡、慢性胃炎等属气滞寒凝者,均可加减使用。

方论

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气散结,散寒除湿;槟榔行气破坚,直达下焦;用巴豆炒过的川楝子以去其苦寒之性,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诸药同用,使寒凝解,气滞散,肝脉和,疝痛自除。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