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1394接口

IEEE1394接口

目录导航

简介

  IEEE1394是一个非常通用的接口,IEEE 1394的前身于1986年由苹果公司所草拟,苹果公司称之为FireWire,Sony公司则称之为i.Link,Texa Instruments公司称之为Lynx,实际上所有的商标名称都是指同一种技术——IEEE 1394。IEEE 1394是为了增强外部多媒体设备与电脑连接性能而设计的高速串行总线,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00Mbps,利用IEE1394技术我们可以轻易地把电脑和摄像机,高速硬盘,音响设备连接到一起。

模式

  IEEE1394分为两种传输方式: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Backplane模式最小的速率也比USB1.1最高速率高,分别为12.5 Mbps 、25 Mbps 、50 Mbps,可以用于多数的高带宽应用。Cable模式是速度非常快的模式,分为100 Mbps 、200 Mbps 和400 Mbps几种,在200Mbps下可以传输不经压缩的高质量数据电影。 

  作为高性能的快速通讯接口,它尤其受到专业扫描仪厂商的青睐。不过,对IEEE1394规范,苹果公司采用收费授权的方式,也就是使用IEEE1394规范的产品都必须向其支付一笔使用费。IEEEl394接口虽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但是目前由于其较昂贵的价格还很难在家庭用户中普及。所以,采用IEEE1394接口的扫描仪的价格比使用USB接口扫描仪高许多。

  1394b 是1394技术的升级版本,是仅有的专门针对多媒体——视频、音频、控制及计算机而设计的家庭网络标准。它通过低成本、安全的 CAT5 (五类)实现了高性能家庭网络。1394a自1995年就开始提供产品,1394b 是1394a 技术的向下兼容性扩展。1394b能提供800 Mbps/s或更高的传输速度,虽然市面上还没有1394b接口的光储产品出现,但相信在不久之后也必然会出现在用户眼前。

  相比于USB接口,早期在USB1.1时代,1394a接口在速度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在USB2.0推出后,1394a接口在速度上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同时现在绝对多数主流的计算机并没有配置1394接口,要使用必须要购买相关的接口卡,增加额外的开支。目前单纯1394接口的外置式光储基本很少,大多都是同时带有1394和USB接口的多接口产品,使用更为灵活方便。

特性

  总体上说,IEEE-1394具有以下特点:

  (1)高速率

  IEEE 1394a中规定速率为100、200、400Mbps,IEEE1394b中规定速率800、1600、3200 Mbps。目前已达到的800Mbps速率,可以轻松实现对未经压缩的原始视频数据进行实时传输。FireWire(火线)这个名称来源于它令人瞠目结舌的传输速度。目前通常的物理流LSI速度通常是200Mbps,而大部分情况下实际传输的数据都是经过压缩处理的,并不是直接传输原始视频数据,因此说200Mbps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速度。但对多路数字视频信号传输来说,传输速率总是越高越好、永无止境。

  (2)实时性

  IEEE 1394的特点是利用等时性传输来保证实时性。在这一点上,SSA、FiberChannel及Ultra SCSI也都与IEEE1394具有同样的性能,所缺的易用性和价格。

  (3)易用性

  IEEE 1394连线由是4根信号线与2根电源线构成的细缆,安装十分简单,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IEEE 1394a标准的接点间距只有4.5米,IEEE 1394b标准的接点间距可以达到100米。

  (4)总线结构

  IEEE 1394是总线,不是I/O。向各装置传送数据时,不是像网络那样用I/O传送数据,而是按IEEE 1212标准读写列入转换的空间。所以从上一层看,IEEE 1394是与PCI相同的总线。

  IEEE 1394总线和常见的USB总线的不一样之处在于,IEEE 1394是一个对等的总线(peer-to-peer),对等总线上的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主动的发出请求,而USB总线上的设备,则都是在等待主机发送指令,然后做相应的动作。因而IEEE 1394设备更加智能化一些,当然也复杂一些,成本高一些。IEEE 1394总线的这个特性决定了IEEE 1394可以是脱离以桌面主机为中心的束缚, 对于数字化家电来说, IEEE 1394更加有吸引力。

  IEEE 1394总线的拓扑结构和USB是一样的,是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就是所有的连接在一起的设备不能形成一个环(圈),否则就可能不能正常工作。不过1394b提出了一个避免环状结构的方法,在即使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圆圈也能保证正常工作。

  IEEE 1394和USB这类串行总线和PCI这类并行总线不一样,这类串行总线的两个设备之间如果必须经过第三个设备,那么数据必须也从第三个设备穿过,也就是说第三个设备也要参与传输。而PCI这类并行总线,象一条大马路铺到各家的门口,两个设备如果协议好传输数据,并申请到了总线,就可以直接在两个设备间传输,不用经过第三家。当然更本质的区别是,PCI是并行总路线;IEEE 1394是串行总路线。

IEEE 1394总线有异步和等时两种传输方式,每个总线支持64个节点。总线上的设备之间也会选举出一些设备作为总线的管理,做一些额外的工作, 如:

  根节点:主要是在总线仲裁中做最终的裁判。

  同步资源管理器:主要是在同步传输中,管理带宽,或者提供总线的拓扑结构和有限的电源管理。

  总线管理器:可以设置根节点,提供总线拓扑结构,优化网络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级的电源管理。

  (5)热插拔

  能带电插拔,增删新装置,不必关闭电源,操作非常简单。

  (6)即插即用

  增加新设备不必设定ID,可以自动予以分配,操作非常简单,接上就可以用。实际上每当有新的设备接入某个1394端口时,整个总线将会进行一个“欢迎仪式”,这个是总线自发的, 和PC主机没有特殊的关系,学名叫做“总线复位” (bus reset)。这个过程,所有设备重新给自己起名字(节点标识,NODE ID),新的设备趁机为自己取个名字。IEEE 1394的起名字的机制很简单,从0开始往上,最多到62。一般子节点的ID小,根节点的ID最大。这个仪式结束后,大家又是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了。IEEE 1394的bus reset是很平常的事情,短的只要1us,长的要160us。而USB下,却跟凤凰涅盘一样隆重而冗长,至少在USB 2.0下,一个端口复位要150ms,而一个bus reset就要复位所有连接设备的port,所以在连接4个设备时必须600ms以上的时间。这个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各自的工作方式不一样而已。

接口介绍

  IEEE 1394有两种接口标准:6针标准接口和4针小型接口。最早苹果公司开发的IEEE1394接口是6针的,后来SONY公司IEEE1394接口将6针接口进行改良,重新设计成为4针接口,并且命名为iLINK。6针标准接口中2针用于向连接的外部设备提供8-30伏的电压,以及最大1.5安培的供电,另外4针用于数据信号传输。4针小型接口的4针都用于数据信号传输,无电源。6针标准接口多见于台式计算机、外置硬盘、大型数码摄像机等设备。4针小型接口多见于笔记本电脑、微型数码摄像机等设备。

具体应用

  虽然IEEE 1394技术从问世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但是仍然没有在PC市场上占据显著位置。这主要是因为对于是否改变接口技术目前存在着很大的阻力。众所周知,IDE是计算机硬盘所普遍支持的接口技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的得到改进,正逐步向ATA/66和ATA/100过渡。不过,目前硬盘已经成为整个计算机系统性能的瓶颈,随着CPU和内存速度的不断提升,硬盘的速度已经越来越让人无法接受。人们纷纷期望IEEE-1394成为新一代的硬盘接口标准。

  ATA/33可以提供264Mbps的传输速率,ATA/66可以提供528Mbps的传输速率,相对于目前可提供速度为400Mbps的IEEE-1394来说,PCI似乎并不处于劣势。对此,目前业界主要有两种观点。支持PCI的一方认为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PCI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即将出台的PCI/64新标准可以提供高达2,128Mbps的传输速率,IEEE-1394即使能够达到1.6Gbps的速度也不免相形见绌。另外一方则对IEEE-1394持乐观态度,认为IEEE-1394与PCI不同,既可以作为内部总线,也可以作为外部总线,而且IEEE-1394支持热插拔,允许设备之间直接进行通信,占用的系统资源更少。

  其实,客观的说,PCI标准仍然会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使用,但是随着PC朝着更加大众化方向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式外设的出现,IEEE-1394将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

  串行总线:也许有人会认为象IDE或PCI这样的并行总线似乎更加可取,因为更多的导线将提供更大的带宽。其实,并行端口非常复杂,相对于串行总线来说需要更多的软件控制,而且系统开销也很大。因此,并行接口不一定能够提供更快的传输速率。此外,价格也是一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控制软件和连接导线都会增加技术的实现成本。而且并行导线容易产生信号干扰,解决这一问题同样也需要增加费用。相对于并行总线,串行总线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节省空间。串联线体积更小,使用更加方便。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