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先秦时,路桥地属瓯越。战国末,越为楚所并,乃属楚。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会稽郡,路桥亦在其中。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l10年),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并其地于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 路桥区浦县,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东汉建武(25年~36年)年间,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此后五百余年,路桥一直隶属章安。
隋唐宋
隋开皇九年(589年),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包括章安县)入临海县,隶处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唐初,析永嘉郡之临海县置台州,台州之名自此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析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路桥即属永宁县。唐武后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县治从章安徙至永宁山西北,县境包括今黄椒路三区和温岭市。五代时,路桥隶属吴越国之台州黄岩县。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
元明清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洪武三年(1370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年)十二月,析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3乡置太平县,即今温岭市。清沿明制,黄岩县仍属台州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制,各县直属省政府。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设道,黄岩县属会稽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八月,浙江省政府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后称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4月,成立黄乐县人民政府,下辖路桥镇。6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区。1954年6月,台 路桥区州专区撤销,黄岩县划属温州专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黄岩再属台州专区。1958年12月。台州专区再度撤销,黄岩县又划归温州专区。1962年4月恢复台州专区。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析黄岩县海门区及周围地区设立海门特区。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路桥仍属黄岩市。
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设市,黄岩、椒江撤市设区,路桥亦升级为县级区。
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台州撤地设市。[5]设椒江、黄岩、路桥三区。路桥区辖原黄岩市的路桥、桐屿、峰江、新桥、横街、下梁、金清、篷街8个镇和螺洋、黄琅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金水路1号。
2000年,路桥区辖4个街道、7个镇、1个乡。
2001年6月28日,浙政函[2001]112号批复同意撤销台州市路桥区黄琅乡扩大金清镇行政区域:撤销台州市路桥区黄琅乡,并入金清镇,辖35个村、7个居委会,驻地不变。
2002年,路桥区辖6个街道、4个镇,46个居民区、287个行政村:路南街道、路桥街道、路北街道、螺洋街道、峰江街道、桐屿街道、新桥镇、横街镇、金清镇、蓬街镇。
路桥区(3)截至2021年,路桥区下辖6个街道、4个镇、1个工业城、1个区。[9]
6个街道:路南街道、路桥街道、路北街道、螺洋街道、桐屿街道、峰江街道。
4个镇:新桥镇、横街镇、金清镇、蓬街镇。
1个工业城:滨海工业城。
1个区:滨海新区。[9]
路桥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中国黄金海岸中段;[10]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
连椒江。陆地东西最长33.3公里,南北最宽18.8公里;介于北纬28°27′~28°38′和东经121°13′~121°40′之间;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
路桥区(3)路桥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金清水系纵贯全境。沿海海岸曲折,大陆海岸线总长26公里;港湾众多,剑门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岛屿星罗棋布,有黄礁、白果山、道士冠等大小岛屿15个;浅海滩涂宽广辽阔,面积达21.33平方公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闻名的柑橘、枇杷之乡。
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温黄平原的中心部分,平均海拔3米左右,河网密布,间有孤丘点缀,平原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优越,是粮、棉高产区。沿海滩涂和内陆水域发展海水、淡水养殖潜力大,西北部边界是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低缓,盛产亚热带水果。
河流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水位变化不大,下游部分河段受潮汐影响。河流均属金清水系,该水系流域总面积1172.6平方公里(包括温岭、黄岩、椒江的部分地区),水源来自黄岩长潭水库及温黄交界的太湖山。河流纵横交错,本区境内主要有南官河、山水泾、青龙浦、新桥浦、三才泾、一条河、三条河、七条河等,大部分水量经黄琅南门口金清新闸入海,小部分水量注入椒江或直接注入台州湾。
气候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适宜。全年气温最低月在1月,平均气温6.6℃,气温最高月在8月,平均气温27.7℃,年平均气温16.9~17.3℃,无霜期达241~270天。春、秋两季各占2个多月,夏季4个多月,冬季约3个月。
路桥区受海洋性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80~1530毫米,从东南沿海向西部递减,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每年3个雨季(3~4月的春雨、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气候温暖,适于多种作物、果树生长,利于多熟制农业的发展;光、热、水三者配合良好,能满足农作物对水热的需求。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寒潮、冰雹等。
截止2021年11月30日,全区共有户籍人口461440人,按性别分男性230496人,女性230944人,男女性别比例为99.8:100。全年出生登记2671人,出生率为5.79‰,剔除往年出生登记269人,2021年本年出生登记为2402人,本年出生率为5.21‰。死亡登记2973人,死亡率为6.44‰;自然增长减少302人,自然增长率为负0.65‰,比2020年下降1.52‰。据2021年全区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3.3万人,城镇化率为65.9%。[2]
路桥区以汉族为主,其他有蒙古族、回族、藏族、 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 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 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书记:潘崇敏[8]
主任:戴冠福
副主任:林金祥、陈平、蒋斌芳、梁妙富、任敏、蒋新才
副区长、代区长:牟傲野
常务副区长:马奇华[11]
2021年路桥区生产总值(GDP)为716.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9亿元,同比下降1.9%,两年平均下降0.1%;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8.82亿元和42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8.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4%和5.6%,二、三产业增速趋于同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35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605美元),比上年增长7.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0:38.9:59.1。经最终核实,2020年,路桥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47.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与上年持平,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2∶38.6∶59.2。[2]
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6%。其中农业产值10.81亿元,下降4.2%;林业产值0.05亿元,增长5.3%;牧业产值0.44亿元,增长108.0%;渔业产值12.83亿元,下降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3亿元,下降1.5%。
2021年,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903公顷,下降4.7%。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75公顷,增长11.3%;粮食总产量3.66万吨,增长15.9%。全年蔬菜产量21.96万吨,下降6.2%,水果产量2.12万吨,下降18.5%。
2021年,全年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7个,总面积4772.5公顷。建成苗木特色农产品优势1个,桐屿枇杷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842吨,比上年增长136.5%;年末生猪存栏0.60万头,生猪出栏1.38万头。水产品产量52432吨,比上年下降3.8%。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0687吨,下降5.8%;海水养殖产量13210吨,下降2.2%。
2021年,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9家、家庭农场16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全区共认证绿色食品8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7个。全区有23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市级13家,省级3家。
2021年,开展48个村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工作,其中精品村18个,全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1个、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1个、市级精品村3个、市级精品提升村1个、省级星级公厕25个、其中省级示范公厕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6.0%以上。[2]
2021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24.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6.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达49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1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9.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7%,私营企业增长12.7%,大中型企业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72.20亿元,增长21.3%,其中,出口交货值195.61亿元,增长34.1%;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9.4%。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38.6%,比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在前四位的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3.28亿元、16.86亿元、和8.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15.2%和39.1%,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77亿元、比上年下降15.8%。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6.64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71.0%;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9.69亿元,增长12.1%。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利润总额38.71亿元,增长30.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3%,比上年提高0.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18.04万元/人,比上年提高6.8%。
2021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4.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8%,占GDP的比重为7.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94.6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0.59万平方米。[2]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10.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4%;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77.9%;工业性投资下降5.2%;交通投资下降38.6%。
2021年,全年共组织4次13个项目参加省市集中开工活动,台州南铁路智慧陆港新区项目、普洛斯浙东南智慧物流基地、台州市国际会议中心、恒金滨海产业园项目、浙江金卡达纸品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等47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40亿元。谋划省市县长项目工程13个(其中省“152”项目4个),当年开工9个(其中省“152”项目3个),完成省“152”项目落地率75%,市县长项目落地率69%。列入市级重点项目36个,全年完成投资127亿元。共安排建设区级重点项目200个,年度实际完成投资203亿元。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41.7%。房屋施工面积486.08万平方米,下降0.3%;房屋竣工面积103.99万平方米,增长186.0%。商品房销售面积131.28万平方米,增长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6.84万平方米,增长36.5%。
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7.1%,两年平均下降0.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7.67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60亿元,增长7.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374.27亿元,增长5.5%;餐饮收入33.01亿元,下降28.8%。
2021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出行类商品零售额9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6.9%;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5%;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90.3%。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3.9%,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5.9%。
2021年,全区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名称登记的各类市场61个,市场成交额489.36亿元,比上年下降8.4%。超亿元市场25个,超10亿元市场9个,超百亿元市场3个。
2021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1.7%,其中,消费品价格增长2.0%,服务项目价格增长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增长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增长12.9%。
2021年,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320.3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1%;其中国内游客320.33万人次,下降38.1%。实现旅游总收入44.50亿元,下降21.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74万美元。全区共有3A级旅游区2个,星级饭店4家,客房809间,床位数1340个,旅行社12家。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2.60亿元,比上年增长66.9%。其中进口102.48亿元,增长89.9%;出口280.12亿元,增长59.8%。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48.47亿元,增长21.4%;加工贸易出口78.68亿元,增长48.6%。全年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2.58亿元,增长43.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出口104.55亿元。
2021年,分企业类型看,生产企业出口19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外贸企业出口80.14亿元,增长277.9%;三资企业出口7.11亿元,下降2.9%。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657家,比上年增加55家,其中进出口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109家。出口国家和地区180个。
2021年,全年全区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1家,实际利用外资4507万美元;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2家,中方投资额2711.6万美元。[2]
财政与金融
202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7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1亿元,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38.19亿元,增长1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9.6%。一般预算支出47.63亿元,增长17.9%。
2021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21.84亿元,增长23.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707.67亿元,增长23.6%。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85.57亿元,增长18.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276.27亿元,增长17.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比率为1.33:1,贷款不良率0.62%。
2021年年末,全区累计已有上市公司4家(其中国内A股上市3家,香港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4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正常运营2家),小贷公司本年累计发放贷款3.26亿元。
邮电
2021年,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移动业务实现收入6.82亿元,电信业务实现收入1.71亿元,联通业务实现收入1.37亿元,邮政0.12亿元。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0.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2.10万户。年末拥有5G移动电话用户数34.19万户。[2]
蒋山竹笋
蒋山竹笋,已有千余年历史,记载于宋代时流传较广泛的乡谣:“蒋山竹,下洋峙谷,长旬屋”。蒋山6000亩竹笋基地,地处海拔150米的黄泥山上,土质丰厚,环境优越,出产的竹笋绿色无公害,笋质洁白,细嫩,味鲜肉爽,口感极佳。蒋山竹笋,营养丰富,含大量纤维素及维生素、蛋白质、多糖体等。常食竹笋一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解除便秘,保肝健脾等作用,二有促进肌体妖嫩纤细,皮肤皙白的保健美容美体作用。
光饼
简介:中有小孔可以串绳,便携带,俗称“肚脐饼”。光饼扁圆形小麦饼,炉烘胖发,半脆半软,可口而便保存。中有小孔可以串绳,便携带,俗称“肚脐饼”。传为明戚继光抗倭时军士所带干粮,故又称“光饼”。
黄岩蜜橘
路桥区
黄岩蜜橘属芸香科,又名 早橘。宽皮橘类。树势强健,分枝不,耐寒、耐旱、怕涝,抗病力强, 是丰产稳产的早熟品种之一。果形扁圆,顶微凹;成熟后橙黄色,油胞小而密生,光滑;皮薄,易剥;果肉鲜黄、柔嫩,汁中量, 甜酸适口,略带香气。10月中旬上市。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运销10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
2021年,全年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57.25亿吨公里,增长35.4%;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2.12亿人公里,下降17.6%。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97.69亿吨公里,增长33.0%。民用航空实现旅客吞吐量133.90万人次,增长23.2%;民用航空完成货邮吞吐量10151.1吨,下降2.7%;飞机起降12081架次,增长27.3%。
2021年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634.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7公里。全区汽车拥有量26.14万辆,下降3.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3.70万辆,增长4.7%。[2]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9亿元,占GDP比重为1.54%。用于科技事业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0.99亿元,增长59.3%。全区共有省级企业研究院15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6家,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8家,累计131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9家,累计654家。全年专利授权量437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58件。全区新增“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企业5家,累计15家。[2]
2021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12所,在园幼儿19882人;普通小学25所,在校生41901人;初级中学15所,在校生18657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438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2人。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2965人,录取率95.5%。
2021年年末,全区教育系统建筑面积共102.36万平方米,新创建省级现代化学校4所,教育基础设施经费总投资8.2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公办幼儿园开工10所,主体完工7所。北大飞龙湖学校新建、安宝小学拆建工程、金清实验中学运动场工程等投入使用,路桥街道实验小学改扩建项目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公办园覆盖面从去年50.9%提升到62.2%(含在建学位数)。79家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全区41所中小学课后托管全覆盖。实施作业改革,作业总量控制达标学校、作业校内公示均实现100%。[2]
2021年,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不包括分馆)。全年视觉艺术类作品共12件,入展省级10件、市级2件;获国家级越剧小梅花奖1个,获省级金奖3个、银奖2个、铜奖3个,市级金奖6个、银奖7个、铜奖6个。举办“双百惠民”、“艺多多”等文化活动1800多场次,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图书馆总藏书达92.88万册、办证总数达5万张。全年借阅图书6.99万人次36.8万册次,还书7.84万人次35.6万册次。年末全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为100%。全区共建有农村文化礼堂229家,和合书吧11家。全年新增博物馆藏品783件(套),年末全区共有藏品1732件(套),其中文物藏品1087件(套),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8件(套),三级文物203件(套)。年末全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33项,区级207项。
2021年,全年全区运动员共获得浙江省级赛事金牌19枚,银牌15枚,铜牌18枚。台州市级赛事金牌42枚,银牌37枚,铜牌76枚。全区共建体育社团34个,新建笼式足球场1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百姓健身房10个,举办路桥区农民运动会暨文化礼堂运动会系列活动。全年销售各类体育彩票1.43亿元。
2021年,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5个,其中,医院18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487人,比上年末增长16.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01人,注册护士2194人,分别增长11.4%和7.7%。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595张,增长2.4%。医院全年总诊疗74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 106.27/10万。全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91‰,其中,婴儿死亡率2.8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100.0%。[2]
2021年年末,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32个。全年平均降水量约2319.6毫米。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26.53μg/m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26天,优良率占97.3%,较上年同期略有提升。
2021年,全年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55.60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81.8%。城中村改造19.04万平方米,旧住宅区30.47万平方米,旧厂区26.85万平方米。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71.4%,比上年提升28.6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居全省第1名。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7.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2]
2021年,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只统计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包括工矿商贸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渔业船舶事故)4起、死亡4人,均为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与前两年平均数同比分别下降33.3%和38.5%。[2]
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上升0.7%。全社会用电量36.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0.12亿千瓦时,增长13.8%;第二产业22.24亿千瓦时,增长12.6%,其中工业21.42亿千瓦时,增长12.6%;第三产业6.58亿千瓦时,增长16.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72亿千瓦时,增长7.3%。[2]
2021年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0872人、181795人、240338人、120262人和115401人。全区有13674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30136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235元/月。
2021年,全区养老机构13个,养老机构床位数3218张,年末在院老人1039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24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00人,全区特困供养人员181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2573.41万元,发放特困资金401.71万元。[2]
2021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726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2681元和40621元,增长8.7%和10.1%。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410元,增长13.8%。其中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5331元和27486元,增长14.4%和11.8%。年末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57.56平方米和59.23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分别拥有家用汽车93辆和78辆。[2]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432人,帮助1776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3%。[2]
【 妙智寺】妙智寺建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年(960)。宋《嘉定赤城志》载,所奉灵感观音从四川扛来,到路桥再也扛不动了,而且彩云环匝观音像,于是就在此建寺。
【 东岳庙】东岳庙位于三桥庙北,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东岳庙,旧为五保议事之所。庙宇建筑群由山门、过常殿、大殿、娘娘殿、后殿组成,建群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庙内共供奉着大小几百尊塑像,其中大的塑像有50尊。
【 陡门宫】位于塘桥旁,明嘉靖年间建。嘉靖三十七(1558)年四月,倭寇从栅浦分路焚掠路桥、长浦、泽国、沙角等地。戚继光带领民众抗倭,部下四将:孔、傅、朱、章,身先士卒,英勇牺牲,民众立庙奉祀,尊为元帅。门口建有戏台,每逢农历十月十六,称为元帅寿日,有戏班演戏。
1949年后,移作他用,戏台亦改建民房。1994年4月经原黄岩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改名为“陡门宫”。
【文昌阁】文昌阁位于南星桥(俗称磨石桥)侧,三汊水交流处。建于清初,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叛清,迅速占据福建,接着派曾养性攻浙江温州、台州。曾养性进攻黄岩前,驻兵路桥。为了不打扰居民,曾养性考察环境,在南星桥畔筑堤填址,驻扎军队。“三藩”平后,文昌阁却留了下来。文昌阁祀文武二圣。前有二层楼三间,兼当大门用;后有二层楼五间,是主房;左右各有二层厢房三间; 路桥区最后是平房八间。门楼上是“奎星楼”,用四正柱立于浮雕的大青石磉上,雕梁画栋;
【 陶氏际平堂】在南栅东数十步。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治海防,留宿于此,用八分书为题堂扁。后屋毁于火,陶氏犹世守此扁。
【 李诚敦说楼】李诚在石曲建有“敦说楼”,藏书数千卷,多善本,为两浙藏书家之一,编有《敦说楼书目》四卷。至民初李氏家道中落,藏书亦尽售他人及被用于糊壁或生火者。后敦说楼失火,未散的藏书全部被焚。
【 蔡氏是亦园】在石曲。蔡尧家颇富,于所居南傍水构屋,种花满畦。
【 杨晨故居】路桥河西街“杨家里”,是晚清进士杨晨故居。杨晨曾任监试官、同考官,监察御史,工科、刑科给事中等官。杨晨立朝敢言,所陈动关国家大事;他为地方灾民求赈;还在北京、上海等地筹建台州和黄岩会馆。中日甲午海战后,杨晨辞官还乡,投入到家乡建设事业中。他集资创办“越东轮船公司”,开创台州的航运事业;他还兴办多所实业学校;筑鉴湖,提倡种桑养蚕。
【 宾兴祠】路桥宾兴(助学)事业,在同治十年(1873)由杨晨的父亲杨有声与本地人共同捐立。石曲李曲东首先捐田30亩,后逐渐添购到370多亩,将每年所得的租谷收入供给读书人去省乡试、去京会试时的川旅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造宾兴祠于东岳庙对面关庙之侧,有楼屋7间、平屋2间,并置谷仓。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废,所有出息分给小学奖金及文官考试游学川费。为纪念创建宾兴的乐助人,一直在重阳节设宴招待乐助人的子孙。并举行祭祀乐助人的徽祭仪式。后阶段,只要路桥人有中学毕业以上学历的都可以享受分猪肉的权利,数量减少到每人二市斤。
陈安宝(1891~1939),字善夫,1891年出生于浙江黄岩县横街乡马院村(今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马院村),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苦,作新小学校长准免费入学。20岁从军南京入伍生队,后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民国5年(1916)毕业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3期,任浙军2师连长,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大小40余战皆捷,升79师中将副师长,1935年任师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痛击 松井石根指挥的日本华中方面军,立有战功,1938年夏晋升为第26军军长兼第79师师长,移驻江西永修,12月专任26军军长。1939年5月6日,在南昌会战中激战日军,中弹牺牲,终年49岁。1940年7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陈安宝烈士为陆军上将。
陈叔亮(1901—1991.7),名寿颐,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书画家,路桥保全上陈头村人。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小学教员。“七·七”事变后,带领一些爱国青年赴延安。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任山东《海滨画报》社长,1951年任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艺术教育司副司长,1958年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1981年5月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擅长中国画、版画、书法。
方国珍(1319年―1374年5月8日),又名方谷珍,台州 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
2018年6月6日,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12]
2021年5月,路桥区被评为浙江2020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区)。[13]
城市排名
2018年10月,2018年度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发布,路桥区排第47名。[14]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榜单发布,路桥区排第67名。
2018年10月,路桥区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榜单,位居第2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