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亭因村建有龙宫而得名;玉斗则因村形状如斗而得名。明、清属十六都。1944年属英林镇浔湖保。建国后,1956年属栖梧区龙湖镇;1961年属龙湖公社龙玉大队;1984年改龙湖镇龙玉村委会。
1953年由郑县划归新郑,为第七区。1955年12月,小乔区划分为小乔和山西乔两个中心乡。1956年12月改划为林锦店、古城、荆王3个乡。1958年5月改划为林锦店和山西乔2个乡。1958年8月建小乔公社。1961年7月撤销小乔公社。1963年4月恢复小乔公社。1983年4月改为乡。1994年撤乡建镇,改称龙湖镇。
龙玉村面积2.4平方公里,18个村民小组,截止2008年,全村有845户,人口达到3500多人,辖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230亩。农作物有甘薯、水稻、大豆、花生、甘蔗等。村中有服装加工厂、拉链厂、晓新小学、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大队。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90毫米。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甘薯、水稻、大豆、花生、甘蔗等。
1、 乡情
人们用龙湖水灌漑农田,在龙湖上捕鱼捞虾,在龙湖上泛舟游玩。当冬季气候严寒时,生长在北方的湖鸟因冰雪封冻,无处觅食只得往南迁徙,龙湖就是湖鸟冬季聚集的一个所在。以前,当湖鸟来临时,农忙已完正是闲时,人们便常常用土制的枪到湖边去猎鸟。当时龙湖亭村的枪法是闻名遐迩的。特别是一位叫许龙峇的人特别受推崇。他不但射湖鸟弹不虚发,还自己发明了一套“上眼、拖眉、挂角、罩”等种种姿势的瞄准标准,夜间射击蜡烛,百发百中。于是,村中很多人慕名来求敎,他都耐心一一敎导。
那个时候,人们把靑年人右颧骨被土枪后坐力撞得皮破血流后留下的伤疤,看做是勇敢的标志。大家认为那是靑年人不可缺少的荣耀徽号,他们争说那比戴一个金戒指更时髦、更神气。更有趣的是,相亲时,姑娘会将这个标志当作是小伙子是否勇敢的最好标志。于是,那些年靑的小伙子们更是勤快地表现,成群结队地乘坐小舢板到湖心去追逐射击。力量有限花不起租船费用的,也会挟枪带药到龙王庙北面去等那些被湖中的人追逐后,不得已飞来的湖鸟,乘机攻击。
2、龙王庙.石刻.祈雨
离龙玉村委会大楼不远的地方,便是龙湖了。
在波光粼粼的龙湖边上,有一座闻名泉南的龙王庙。龙王庙始建于宋绍兴廿二年(1152年),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年)修,后又几经修葺,龙王庙是1985年由华侨捐款重修的。
入庙处建造了一座高5米的石牌坊,上题“龙门圣地”四个大字。庙后有一道350米长的靑瓦黄墙蜿蜒围护。围墙遍植花木,中间立有数块清代石碑,其中,《龙湖祷雨颂德碑记》是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面朝龙湖的庙堂为花岗岩水泥结构,三间开张,重檐歇山顶,堂内供奉着龙王公和龙王夫人。
龙王庙历来是官府与百姓求雨之所。据《西山杂志》记载:“湖之南,田亩毗连,皆仰于湖,湖之畔有龙湖亭,祀龙湖庙,为祈雨之地。”
《山海经》中有“应龙处南极”之说,应龙就是传说中呼风唤雨、专管雨水的龙王。古人认为“应龙处南极”里的南极指的便是晋南之龙湖,深信龙湖里隐藏着能兴云播雨的应龙。在龙湖的湖心处有五六亩的平地,长着茂盛的水草,当中却有一丈见方不长水草之地,深不可测,世代相传这便是龙湖的水脉,可直通应龙居住之所,人们称之为“龙井”。
于是,人们便在湖边建造了龙王宫,塑像膜拜,每逢干旱成灾,远近的人们穿戴着白衣白帽,成群结队,焚香步行到龙宫求雨。宋代名宦眞德秀守泉时,曾作《龙湖祝文》传世,说每逢“岁大旱,贤守令皆躬祷焉。焚牒水上,有鱼虾迎牒则雨立至,无则雨未可知也……”龙湖离泉州60里,龙神庙位在湖西,远离大路,是幽僻之处,在泉的府、县令亲自来祷祝,至成常典,足见对该龙庙龙神的崇重。
在庙前,有一方双面石碑,正面为清雍正三年镌的《廉明县主太老爷叶明示功德碑》,背面为雍正九年镌的《官湖》吿示。其中,记载着一段公案———
龙湖本系官湖,明初始征鱼税,每年计收课米四石十斗六升,折银一两五钱。由湖边许、留、翁、吴、林诸姓承纳。清初,有势宦家占龙湖为己业,各户年收税银达三十余两,沿湖百姓不堪其虐,以豪强“横征靡极,脂膏已尽,虽生犹死,舍命求生”,上吿于晋江知县叶祖烈,得他秉公判断,将龙湖判还诸姓湖民:“嗣后湖内草蔬湿生等物,准尔等照旧急公输课,下湖采取。”众湖民感恩,为立碑颂德,到了雍正九年,县令换成王之琦,又来了个折中,批示:“课米为数无多,留之仍启争端,请行一概蠲免……任听小民钩藻捕取湿生,共受其利。”
这方碑石眞实地记录了清代农民的苦难和抗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及经济状况,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证物。
山悠悠,水悠悠,转眼数百年,这些石碑与龙王庙相依相存,共同见证着发生在这片土地,这汪湖水之上的变化。龙王庙历来是官府与百姓求雨之所。据《西山杂志》记载:“湖之南,田亩毗连,皆仰于湖,湖之畔有龙湖亭,祀龙湖庙,为祈雨之地。”
3、龙湖三宝
未到龙玉前,就听说龙湖有三宝。
龙湖是福建省第二大淡水湖。龙湖原是靠近大陆的浅海,因后来泥沙堆积封闭,水质浅化,才形成淡水湖泊。龙湖面积1.62平方公里,蓄水量405万立方米,灌漑面积可达1.546万亩。有2500多亩的水面可供养鱼。明嘉靖年间壬辰科进士陈让在《龙湖导水记》记载:“湖中产鱼鳖,品繁而味美,冬至有鸟北来,迁骞栖湖,状如雌雉,黑羽白冠鸭掌,肉味清甘,诚蒸享名品。”
的确,龙湖自古盛产鱼鲜,鳗鱼、鲈鱼、鲫鱼别具风味,更有湖鸟、龙虱和龙湖鳖三种被称为“龙湖三宝”,因湖鸟与龙虱已渐稀少,人们广泛流传的“龙湖三宝”,指的是龙湖鳖、鳗鱼、鲈鱼。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龙湖鳖。
一提起龙湖产的鳖,人们都会念上一句:“龙湖鳖,镶金边。”意思是说这龙湖鳖环甲裙缘有金线,其实,这是源于龙湖鳖长年栖息在湖域泥沼中,躯壳为水藻细泥所沾染,带有靑苔,反射靑苔之光所致。龙湖鳖成长缓慢,又常常潜伏在泥沼中,平时很难捕到。龙湖鳖营养价値高,被奉为滋补圣品,在龙玉村,有“斤鸡两鳖”之说,也就是说一两鳖的营养能抵得上一斤鸡。因此,常常千金难求一只野生的龙湖鳖。
再说龙湖三宝之一的龙湖鳗鱼,肉质腴美,有补血补阴作用。外形似蛇,体圆长,背黑腹白,皮肤分泌粘液,常栖息湖底泥土之中,或礁石洞隙里,昼伏夜出。野生鳗鱼很多;因以前的过度捕捞,水质的变化,亦渐渐少了。
另一宝便是龙湖鲈鱼了。一说鲈鱼,很多人都会想起“松江鲈鱼”,因为松江鲈鱼有四个腮,味道鲜美,为世人熟知。可是,龙湖的鲈鱼比松江鲈鱼更多了“半个”腮,有四个半腮(即四个大腮旁边又有一个小腮),味道之鲜美有过之无不及,只因偏于一隅,除了泉南人熟知外,他人却是不晓得这鲈鱼的好。
由于各种原因,野生的“龙湖三宝”越来越少了,人们利用龙湖的天然环境进行人工养殖。
晓新小学,龙江益寿会,老人协会,龙宫等。
现辖28个行政村,分别是:魏庄、小乔、柏树刘、荆垌、沙窝李、李垌、林锦店、郑老庄、郑堡、崔垌、东张寨、小乔沟、荆王、太山、刘口、王口、张沟、于寨、菜园沟、山西乔、古城、郭庄、山后杜、王许、西张寨、东徐、侯庄、梅山,217个村民组,1.29万户。有耕地3666.6万公顷。镇人民政府驻小乔村,邮政编码为451191。
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230米,西部属浅山丘陵岗地,有泰山和梅山,十七里河和十八里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沿河建有古城、后胡、山后杜和林锦店水库等。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野生动物有山鸡、野兔、海狸鼠等,野生植物有槐树、白蒿、野菊花、酸枣、桑树、野樘梨等。土壤有立黄土、沙性白面土和沙性黄土,宜植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烟叶、果树、蔬菜等农作物,主要特产有樱桃、葡萄等,规划面积2万亩,蔬菜规划面积1.8万亩。矿产资源有煤炭、耐火石、耐火土和沙等。并形成了耐火材料产业群区。
全镇有7.05万人,镇区人口3.8万人,有汉、回两个民族,其中回族有520人,主要居住在山西乔村。郑新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袁(堡)张(沟)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境内有建筑业鼻祖李诫之墓、唐朝宰相裴杜之墓、荆王石塔等古迹。1953年由郑县划归新郑,为第七区。
自1992年以来,注入资金数亿元,完成了水、电、路、通讯、排污等配套基础工程设施,建成了通讯快捷,电力双回路供应,供水、排污网络化的新型多功能城镇。截止2003年底,已开通高标准道路14条,58公里,铺设排水管道58公里。建成日供水能力5万吨自来水厂1座,铺设供水管道58公里,可满足10万人的用水需求。建有5000平方米电信大楼,设计装机容量达10万门。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整个镇区,开通卫星电视频道28个。6条龙湖镇镇区至郑州市区的公交线路已投入运营。现有110KV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年供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西气东输管道穿境而过,可提供供气服务,镇区内供气管网现已铺设完毕。现设有邮政分局一个,建有邮政所3个,可服务全境。河南思达配送中心建在境内,是全省最大、规模最高的配送中心,可面向郑州地区及周边地区乃至全省思达超市供货。新郑市第三人民医院位于镇区。现有初中2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小学28所。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5163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213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达1419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达16839。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50元,出口创汇完成25万美元,利用外资320万美元。 在郑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未来发展中,龙湖镇可与东部的郑东新区、西部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遥相呼应,成为中心城市向南膨胀扩张的“桥头堡”。 截止2003年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4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个体工业企业1280家。去年年底全镇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14亿元,实现利税246517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8519万元,实现利税24899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35617万元。 通过几年的努力,该镇工业企业已初步形成了集机械加工、化工、木器家俱、服装加工、钢铁冶炼、食品加工、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煤炭生产等行业齐全为一体的工业体系。目前,镇区内有工业企业65家,通过9000国际认证的企业6家,如新美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地板砖,获得中国名优、河南名牌,并通过ISO9000认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和地区,郑州二钢生产的螺纹钢、超薄钢带均销售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其中超薄钢带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产品,郑州正力公司生产的油田用聚丙烯酰胺,郑州捷士化工公司生产的香精香料、升达优美木器公司生产的高档家俱、里代公司生产的冷冻食品、郑州卫生起重机公司生产的起重机、威龙公司、宏美彩印公司生产的各种纸制包装、郑州莱湾公司生产的洗化用品等等均销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为龙湖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龙湖镇地处丘陵向平原过度地带,镇区西部矿产资源丰富,耐火材料生产加工、煤炭生产已成为西部各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全镇有各类耐火材料加工企业(户)1200多家,煤矿企业5家,从事煤球加工企业10多家,东部各村主要以建筑用红砖为主,全镇有砖厂23家,遍布东部6个自然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以来,全镇上下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工业企业,认真落实发展工业经济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从而推动全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