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

华清池

中文名 华清池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8:00-18:00(1月1日-12月31日)
外文名 HuaqingPalaceHeritageSite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芙蓉园、九龙湖、唐御汤遗址
门票价格 成年人120元 、儿童票、学生票60元
重建时间 1959年
景点类型 历史文化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华清池华清池(3)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3]。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清人钱维乔《华清宫》诗道:“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骊山景色宜人,温泉荡邪去疾。传说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成为周天子的游幸之地。那时的温泉名“星辰汤”。《三秦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修饰焉”。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令大冢宰宇文护造皇汤石井。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列植松柏千株,修屋建宇。至唐代逐步形成规模。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诏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大匠阎立德建宫室楼阁,赐名“汤泉宫”。《册府元龟》载:“贞观二十二年(648)正月戊戌,帝如温汤。癸卯,御制碑以示群臣”。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更温泉宫为华清宫,“环宫所置百司区署,诏琯总经度骊山,疏岩剔薮,为天子游览”(《唐书·房琯传》)。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白居易《骊宫高》诗:“骊宫高兮入云”。骊山似锦若绣,一名绣岭,宫因山名,亦名绣岭宫。唐代诗人崔涂、李商隐、崔道融咏华清宫,皆以“绣岭宫”为诗名。

华清池华清池(3)华清宫始建于唐初,[4]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故有“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之名句。据清乾隆本《临潼县志》载:从开元二年(714)到天宝十四年(755)的40年间,先后出游华清宫36次,有时一年两去,其微行间出无法计算。游幸规模甚大,“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饮暮有赐”。等于把长安的政府机关搬到骊山,竟然以华清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唐玄宗终于从皇帝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

后晋高祖天福年间,把破坏的华清宫“改曰灵泉观”,赐予道士。宋时,“汤所馆殿,鞠为茂草”,建筑物已十分破烂。宋人只能根据华清宫的遗迹,“刊故宫图于石”,让后人知道唐代华清宫的全盛而已。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以前,有赵志古等人,组织民间力量,曾以15年的时间整修华清宫,曾建起三清殿等八座大殿,朝元、冲明二阁和九龙、芙蓉等汤池(据乾隆本《临潼县志》)。以后又逐渐萧条。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1702)冬十一月西巡时也重修过华清池(原华清宫),他曾“驻跸温泉”。民国时期,也有过几次整修,可是华清池及骊山所存古建,大约就是清初重建后所保留下的格局,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一片破败景象。

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辟汤池,修殿宇,建宾馆,开花园,使古老的华清宫焕发了青春,成为人民群众游乐之处。

建筑格局

景区特点

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西距西安30公里, 南依骊山,北面渭水。[5]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示范景区。

华清池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景区仿唐建筑大气恢宏,园林风光别具一格。主要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有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有体验皇家温泉的以澜汤殿、御汤苑、星辰苑、尚食苑、长汤苑、少阳苑、香凝阁和御膳阁为主的华清御汤(精品)酒店。2007年4月推出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成为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典范。2012年5月推出的多媒体影像剧《玄境长生殿》,成为传统博物馆数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华清池华清池近年来,华清池以“打造中国唐宫廷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为发展愿景,积极实施唐华清宫文化旅游开发战略,按照历史文化、御汤文化、宫苑文化、梨园文化、宗教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规划建设唐华清宫文化旅游大景区。

“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这里自周幽王修建骊宫至唐代几经营建,先后有“骊山汤”、“离宫”、“温泉宫”李隆基诏令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赐名“华清宫”,亦名“华清池”。后安史之乱,建筑残存无几。宋、元、明、清至民国逐渐衰败。解放后,依照唐代形制几经扩建,始具现今规模。1959年,郭沫若先生游览华清池后感慨万千,挥笔写下“华清池水色青苍,此日规模越盛唐”的诗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华清池的风貌与发展。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2月,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华清宫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华清池跻身百名“中国名园”之列。

近年来,唐华清宫遗址区域内相继发掘、出土了中国现存唯一一处皇家御用汤池群落和中国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院校,并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唐梨园艺术陈列馆,以翔实的文物资料展示出华清池的6000年沐浴史和3000年皇家园林史,从一个侧面再现了盛极一时的主叟代遗风。

景区结构

从文献记载和野外的实际考察中,大抵可知华清宫的范围是:南至骊山西绣岭第一峰(即周烽火台),北到今县城北什字。东至石瓮谷(寺沟)。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宫城(即罗城),南至山根,北到今县城南什字,东至东窑村,西到游泳池。1967年新华书店在南什字西北角修建营业楼,发现了用青石砌成的宫城北墙的墙基。1981年春,城建单位在西街丁字形路北,也发现了同样的北墙基。1982年冬于寺沟村南的山坡上探出东缭墙两段。从调查和发掘所见遗迹及文献资料所记,华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曲折萦回,规模宏大。唐玄宗以民脂民膏,建此豪华宫苑,供一己之欢娱,然曾几何时,“渔阳鼙鼓”惊破了他的美梦。华清宫楼殿汤池,遂渐次破坏,自宋以至明清,其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今日记其遗迹,乃以彰我民族之文化,并以此为借鉴,建立一个新时代的风景旅游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唐代华清宫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使其成为一座结构严谨、富丽堂皇的庞大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和山下展开,利用地形特点,布设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楼阁亭榭,同时还有青松翠柏、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等分布其间,把整个华清宫妆扮得格外妖娆。华清宫的建筑依山面水,鳞次栉比,除宫城(罗城)外,还有缭墙环绕。缭墙之外,又罗列不少建筑,清乾隆《临潼县志》称:“汤井殊名,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

分宫城区:东区、中区、西区。宫城外与缭墙之间:西、北、东。缭墙外建筑:西、北、东。骊山上宫中建筑:西绣岭及东绣岭等部分。

宫城区

宫城即罗城,华清宫的重要建筑都布设在这里,周围绕以罗城,分设四门,其四门。

宫门

〔北门(津阳门)〕因面渭津故名。郑嵎《津阳门》诗序说:“津阳门者,华清宫之外阙,南扃禁闱,北走京道”。乾隆本《临潼县志》:“宫倚山面渭,北向,以北门为正门,曰津阳门”。

〔东门(开阳门)〕因向阳开而故名,开阳门外自北而南有观风楼、重明阁、四圣殿、宜春亭、斗鸡殿、按歌台、王母祠等建筑,乃华清宫中观景区。

〔南门(昭阳门)〕取日之光,质以昭明之意。清乾隆《临潼县志》:“亦曰山门,御辇登山便道也”。

西门名望京门,因面向京都长安故名。门外有西瓜园、看花台、芙蓉园、粉梅坛,是宫中的皇家花园。

以南北门相对为中轴线,宫内以墙相隔分为三个区域。

东区

〔瑶光楼、梨园〕《长安志》:“津阳门之东曰瑶光楼,南有小汤”。《津阳门诗》:“瑶光楼南皆紫禁”。(注:瑶光楼,即飞霜殿北门也)。乾隆《临潼县志》:“小汤西有梨园”。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的地方。《旧唐书·礼乐志》载: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曰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此为梨园本部,在今西安城北。后世人因称演员曰梨园弟子,剧场曰梨园,本源于此。

〔飞霜殿〕是此区主体建筑。《长安志》:“瑶光楼南曰飞霜殿”。《津阳门》诗“飞霜殿前月悄悄”。(注:飞霜殿即寝殿。)

〔御汤九龙殿〕《长安志》:“在飞霜殿之南”。《明皇杂录》:“元宗幸华清宫,新广汤池,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石梁石莲花以献,雕镌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悦,命陈于汤中,乃以石梁横亘其池上,而莲花才出水际,上因幸。解衣将入,而鱼龙凫雁皆若奋麟举翼,状欲飞去。上甚恐,遽命撤去,而石莲花至今犹存焉”。《南部新书》与此略同。《贾氏谈录》:“汤泉凡一十八所,第一是御汤,周环数丈,悉砌以白石,莹澈如玉,面皆隐起鱼龙花鸟之状,四面石坐阶级而下,中有双白石莲,泉眼自瓮口中涌出,喷注白莲之上”。

〔玉女殿、虚阁〕虚阁今名夕佳楼,下即温泉源,名星辰汤。《长安志》:“虚阁下温泉,二玉石瓮,温泉所出也”。

中区

〔前殿、后殿〕前殿在南,后殿在北,是中区的主体建筑,与津阳门、昭阳门、朝元阁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往南可直出昭阳门。往北,须由日华门、月华门绕道东区或西区,方能出入津阳门和北正门。

〔太子汤、少阳汤、尚食汤、宜春汤〕前殿东南,自东而西有太子汤和少阳汤,南面自东而西有尚食汤和宜春汤。

西区

自北向南有七圣殿。功德院在小墙北,长汤十六所,笋殿在小墙南。

〔七圣殿〕一名七星殿。《长安志》:“自神尧至睿宗,昭成、肃明皇后皆立衣衮衣。绕殿石榴太真手植也。”《津阳门》诗注:“宫中有七圣殿,自神尧至睿宗,逮窦后皆立衣衮衣,绕殿石榴树,皆太真所植。”

〔功德院〕《津阳门》诗:“果老药堂空掩扉”。(注:南有功德院,其间瑶坛羽帐皆在焉。顺兴影堂,果老药堂。亦在禁中也。)

〔顺兴影堂〕《津阳门》诗注:“真人李顺兴,后周时修道此山,神尧皇帝受禅,真人潜告符契,至今山下有祠宇”。

〔果老药堂〕果老乃八仙中张果老也。

〔长汤十六所〕《明皇杂录》:“又尝于宫中置屋数十间,环回甏以文石,为银镂漆船及白香木船,檝棹皆饰以珠玉。又于汤中垒琴瑟山及沉香为山,以壮瀛洲。”陆龟蒙《温泉》诗:“暖殿流汤数十间,玉渠香细浪回还。上皇初解云衣浴,珠擢时敲琴瑟山。”即言此。《津阳门》诗:“暖山度腊东风微,宫娃赐浴长汤池,刻成玉莲喷香液,漱回烟浪深逶迤,犀屏象荐杂罗列,锦凫绣雁相追随,破簪碎钿不足拾,金沟残溜和缨。”(注:宫中除供奉两汤池外,更有十六所长汤,每赐浴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侔,甃以文瑶宝石,中央有玉莲捧汤泉,喷以成池。又缝缀绮绣为凫雁于水中,上时于其间泛钑镂小舟以嬉游焉。)

〔笋殿〕《雍录》:“殿侧有温泉汤碑,其石莹澈见人形影,宫中号玻璃碑”。即北魏元苌所撰温泉碑,旧在灵泉观,今在温泉源前西壁。

〔芙蓉汤〕一名海棠汤。清乾隆《临潼县志》:“在莲花汤西,沉埋已久,人无知者,近修筑始出,石砌如海棠花,俗呼为杨妃赐浴汤,岂以海棠睡未足一言而为之乎”。

〔阿汤〕唐张祜《阿汤》诗:“日落宫城红树芳,绿窗灯影在雕梁。金舆未到长生殿,妃子偷寻阿汤。”未见文献记载,故址今不可考。是否芙蓉汤的异名,亦不可知。

宫城外至缭墙区

在宫城东西两侧及北布置了许多殿、观、坛、台及花园,与宫城中的建筑物遥遥相望,生机盎然。

宫城西侧——望京门外

〔芙蓉园〕《津阳门》诗注:“上尝于芙蓉园(京城东南)中获白鹿,惟山人王旻识之,曰:‘此汉时鹿也’。上异之,令左右周视之,乃于角际雪毛中得铜牌子,刻曰:‘宜春苑中白鹿’。上由是愈爱之,移于此山(骊山)目之,曰仙客。”按:《雍录》:“芙蓉园在京城东南隅,隋宇文恺作芙蓉池,因以为园”。唐芙蓉园应制诸作,即京城东南隅芙蓉园,与此芙蓉园有别。

〔粉梅坛〕《津阳门》诗:“饮鹿泉边春露晞,粉梅檀杏飘朱墀”。

〔看花台〕为观赏芙蓉之处。登台西望,可望缭墙外牡丹。

〔西瓜园〕在望京门外的看花台北。王建《华清宫》诗:“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宫城北——津阳门外

〔朝堂〕在津阳门外东西两边。

〔弘文馆〕是设于华清宫讲经校书之所。按:“弘文馆始置于唐高祖武德初年,名修文馆。九年(626)改名弘文馆,又名昭文馆,内设祥正学士,掌制诰,以文学语言谏诤。讲经博士讲授儒学经典,校书掌校正书籍。”

宫城东侧——开阳门外

〔观风楼〕郑嵎《津阳门》诗:“此时上御观风楼,水光山影相参差”。(注:观风楼在宫外东北隅,属夹城而连于内,前驱驰道,周视山川。宝应中,鱼朝恩毁之以修章敬寺。)

〔重明阁〕《长安志》:“今四圣殿北,临高有重明阁,倚栏北瞰县境如在诸掌,阁下有方池,中植莲花,池东凿井,每盛夏极甘冷,人争汲之”。

〔四圣殿〕《雍录》:“殿东有怪柏”。位置在重明阁南。

〔宜春亭〕《雍录》:“在开阳门外”。

〔斗鸡殿〕《雍录》:“在观风楼南”。《津阳门》诗注:“观风楼毁,惟斗鸡殿与球场迤逦尚在”。斗鸡,在秦汉时期就已非常盛行,《史记·袁盎传》:“盎病免居家,与闾里相随行,斗鸡走狗”,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就是一个斗鸡走狗迷。三国时,斗鸡亦很活跃,曹植有诗:“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湫间”。魏明帝为了斗鸡还特别建造了一座斗鸡台。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按唐代民间习俗,斗鸡多在清明节。为了过瘾,他不仅在华清宫中修有斗鸡殿,还特意在长安两宫间设立鸡坊,成为四时皆斗的常戏。

〔按歌台〕《雍录》:“在斗鸡殿南,台临东缭墙”。郑嵎《津阳门》诗:“迎娘歌喉玉商碟,蛮儿舞带金葳蕤”。大凡宫中歌舞盛会多在此举行。所谓“按歌台上新声歇”即言此。

缭墙外有关建筑

所谓缭墙,即曲折缭绕的墙,因它缭绕着宫城,故名缭墙。为宫外围墙。北有东西二门,在东者曰北缭门,在西者与津阳门正对,曰北正门。东西各有一门,共四门。西缭墙内侧有一夹道可登山,正西有复道自缭墙可通长安。

缭墙外西边

〔赐庄〕即唐玄宗赐杨国忠、虢国夫人及韩国、秦国夫人之宅第。在宫西,极为豪华。据《旧唐书·杨国忠传》说:“玄宗每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常经冬还宫。国忠山第在宫东门之南,与虢国相对,韩国、秦国甍栋相接。天子幸其第,必过五家,赏赐宴乐。”《旧唐书·杨国忠传》和《白孔六帖》均说赐庄在宫东,并指出:王士祯在诗中说赐庄在“凤凰原下鹿槽旁”是不对的。究在何处,尚需进一步考证。

〔牡丹沟〕唐玄宗为了游幸时也能观赏名花,除在望京门外植芙芙蓉外,又于西缭墙外的山谷中遍植牡丹,沟因花名曰牡丹沟。若站于缭墙内的看花台上,于内可观园中芙蓉,于外可赏园外牡丹。

〔唐昌观、白鹿观〕在牡丹沟西。

缭墙外北边

〔讲武殿〕在正北门外,东西两侧是讲武之地。讲武由来已久,《周礼·月令》:“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国语·周语》:“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唐袭古制,也非常重视讲武。《新唐书》记载:开元二年(713)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讲武活动,因此在以后扩建华清宫时修此讲武殿。

〔望仙桥〕在华清宫北正门外,讲武殿北。

缭墙外东北

〔舞马台〕舞马之所,舞马是唐玄宗独出心裁的大发明。《明皇杂录》称:“玄宗常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司,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奏其曲谓‘倾杯乐’者数十回。其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重板床,乘马其上,旋转如飞,……每千秋节(玄宗生日)命舞于勤政楼下。”《津阳门》诗注:“其舞马,安禄山亦将数匹以归而私习之。其后,田承嗣代安有存者,一旦于厩上闻鼓声,顿挫起舞,厩人恶之,举篲以击之,其马尚为怒未妍妙,因更奋击,宛转曲尽其态。厮恐以告,承嗣以为妖,遂戮之,而舞马自此绝焉。”杜甫《斗鸡殿》诗“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即言此。

〔大、小球场〕《长安志》:“在宜春亭北门外曰大球场,其西曰小球场”。

此外尚有东瓜园、摘椒亭、逍遥殿等。

骊山上建筑——昭阳门外

骊山以石瓮谷为界,为西绣岭与东绣岭。西绣岭有三峰,自东而西最高者为第一峰,次为第二峰,再次最西为第三峰。

西绣岭

第一峰为周幽王时举烽火处,峰巅西有羯鼓楼,楼东上有翠云亭。

〔羯鼓楼〕《长安志》:“在朝元阁之东,近南缭墙之外”。按:“朝元阁在第三峰顶,南缭墙在第二峰南侧,《长安志》所言恐误。乾隆本《临潼县志》:“‘羯鼓楼在第一峰西’,或是。”《通典·乐典》:“羯鼓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仗鼓”。清乾隆《临潼县志》说:“鼓出外夷,龟(音丘)兹,天竺部皆用之,在都昙鼓,答腊鼓,鸡娄鼓之上,如漆桶,下有小牙床承之,击用两仗,宜黄栌、花椒等木。其声焦杀呜烈,尤宜促曲、破战、催花,又宜高楼晚景,月白风清,破空透远。”

〔翠云亭〕一名翠阴亭,宋刊李埏绝句:“一别骊山岁已深,林花依旧绣岭岑,归寻当日新开路,隐约苔痕下翠阴。”(诗石后注:翠阴亭,乃开元时胜境,今路在亭基之上。)

第二峰,由第一峰北下即西绣岭第二峰。

〔望京楼、钟楼〕望京楼峙其西,钟楼屏其东,望京楼面向西,故以望京名之,又朝落日斜阳,亦名斜阳楼。

第三峰,第二峰北下即西绣岭第三峰。

〔朝元阁〕一名老君庙,又名老君殿,亦名降圣观。《旧唐书》:“唐高宗李治麟德三年(公元666),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其庙置令、丞各一员”。《旧唐书》载:“天宝七载十二月,言玄元皇帝见于华清宫之朝元阁,乃改为降圣观”。《册府元龟》与此同。明人都穆《骊山记》说:“山之半坡,朝元阁旧建于此,又上二里为老君殿。”“是降圣观与朝元阁实二处也”。朝元阁、老君殿、老君庙、降圣观,是一座建筑而异名?还是各自独立存在?历史上说法不一,老君殿、老君庙是朝元阁的异名,诸说大体一致,唯降圣观与朝元阁是否为一尚有争议。一说降圣观是朝元阁的异名,另一说朝元阁与降圣观各自独立存在。两说就唐代自身文献记载,前后也有矛盾,一说是改,一说是另置。究竟是一还是二,尚无定论。朝元阁的位置,《贾氏谈录》:“在北山之上,基址最为崭绝,次东即长生殿”。所谓北山,即西绣岭第三峰,今老君殿的所在。《类书》:“朝元阁在骊山,唐建旧址尚在”。宋人杜常诗曰:“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即此。相传玄宗因梦而得玉,琢为元元像祀之。清乾隆《临潼县志》:“今像存殿中,玉色精润,神气如生,惟鼻遭火损,两手被疯道人窃去,刻木手嵌腕下,令人凄慨不尽”。今观玉像,确如其言。现存陕西省博物馆。

〔长生殿〕一名集灵台。《旧唐书》:天宝元年(742)“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唐会要》与此同。《长安志》:“长生殿,斋宫也,有事于朝元阁即斋沐此殿”。《长恨传》载:“天宝十载,杨贵妃待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时夜半休,侍卫于东西厢。元宗凭贵妃肩而立,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碧鸡漫录》:“元宗幸骊山,贵妃生日,小部张乐长生殿,会忠州递进荔枝,开笼香满一室,供奉李龟年撰荔枝香曲进之,时天宝四载夏也”。按:《两唐书》记载,玄宗每岁十月幸华清宫,无夏到骊山事,唐人诗中亦均说是十月。例:

李颀《骊山送李回》:“千岩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辇路中”。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歌》:“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

王建《温泉宫行》:“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等。

程大昌说:“华清宫覆道潜通大明宫,其有无避暑骊山事,皆未可定,故两存之”。

〔迎春坪、饮鹿泉、饮鹿槽〕迎春坪,在老君殿前,西临牡丹沟。《长安志》:“山城内多驯鹿,有流涧号饮鹿泉”。饮鹿槽乃当时为鹿饮水的石槽,今老君殿西侧临牡丹沟处有一石槽,人称饮鹿槽,当为其遗物。

〔荔枝园、连理木、燕子龛〕荔枝园、连理木临西缭墙。南有燕子龛。《陕西省志》:“在降圣观南”。王维有《燕子龛禅师》诗作。

东绣岭

〔石鱼崖〕因其形似鱼而故名。石瓮谷水激石成瓮,清乾隆《临潼县志》:“石瓮谷在东绣岭左,谷中尽植兰蕙,亦谓之芝兰谷”。清顺治《临潼县志》:“飞泉在石瓮谷中,其水瀑泻喷激如飞”。《津阳门》诗:“石鱼崖底百寻井,银床下卷红绠迟”。注:“石鱼崖下有天然石,其形如瓮,以贮飞泉,故上以石瓮为寺名,寺僧于上层飞楼中悬辘轳,斜引修绠长二百余尺以汲,瓮泉出于红楼乔树之梢。寺既毁,石瓮今已埋没矣”。

〔红楼、绿阁〕乾隆《临潼县志》:“绿阁在西,红楼在东,下有涧泉瀑布千尺,声淙淙林石间,仄蹬盘空,上下曲折。从柏影中北瞰渭河明腻如线”。明人袁宏道谓:“骊山佳境在此,睡海棠恐不能到,其信然”。顺治《临潼县志》:“红楼,在石瓮寺西岩下临绝壁。楼中有元宗题诗,真草八分书,每句一体。两壁上有王维山水画。”《津阳门》诗“烟中壁碎摩诘画,云间字失明皇诗”即此。

〔福岩寺〕即石瓮寺(见本章五节,寺院)。

〔斯飞亭〕在寺之右。乾隆《临潼县志》:“岩如屏封,泉壑幽雅,旧有斯飞亭”。宋刊李珽《咏骊山》诗石序说:“携家登朝元阁,晚由东山北下,自石瓮过开元山路并斯飞亭,皆当日亲为开置,今复经徙,因留拙句”(诗从略)。按:亭故址应在寺西崖上。

〔王母祠〕乾隆本《临潼县志》:“天宝元年作”。《津阳门》诗:“金沙洞口长生殿,玉蕊峰头王母祠”。《杨妃外传》:“骊山有玉蕊峰金沙洞。”据传:宫内又有冲明阁、御容殿,宫北次东有更衣殿,次西有五圣殿、少府监、天狗院、鹰鹞院、御马院。山上有飞阁寺,天华宫、玉女明星殿等,故址均不可考。

主要景点

芙蓉园

华清池华清池华清宫遗址芙蓉园恢复项目是陕西省温泉旅游重点项目,于2000年立项,2003年6月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分二期,一期工程规划总地面积32亩总投资近亿元,于2005年9月27日建成并向游人正式开放了以“静”态观光为主的唐风唐韵浓郁的皇家园林区使华清宫游览面积增加一倍,增添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的“长生殿”、温泉神女亭、芙蓉湖、得宝楼、果老药堂、御茗轩等十余处新景观。二期工程为温泉沐浴休闲区,占地约26亩,计划投资源1.5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有五星级宾馆、唐式御宴功德院、仿唐式沐浴长汤十六所、欧、日式沐浴芙蓉汤、仿唐茶道、仿唐式娱乐区等,眼下以沐浴休闲为主的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招商过程中,预计全部建成还需2至3年,并将全力打造西北唯一一个代表唐文化内涵的皇家园林游览观光、休闲沐浴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唐华清宫遗址的恢复扩建对改变陕西旅游新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促进我省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九龙湖

紧挨着芙蓉湖景区的,是1959年修建的人工湖——九龙湖景区。面积为530平方米的九龙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九龙桥)东西横贯。堤上西为晨旭亭,东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龙吟榭相映成趣。龙吟榭榭下伸一大龙头,龙口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榭。九龙桥上有八龙吐水,与龙吟榭下的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九龙湖南岸和东岸,依次建有沉香殿、飞霜殿、宜春殿、宜春阁等仿唐宫殿,以红色为主调,配以青松翠柏,垂柳草坪,碧波粼粼的九龙湖宛如瑶池仙境,沿湖四周殿宇对称,廊庑逶迤,龙桥横亘,柳荫匝岸,令人赏心悦目。

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飞霜殿,就是他们的爱巢寝

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据说,冬天,这里经常漫天飞雪,但由于华清宫有地下温泉,使地表温度较高,热气上升,化雪为霜,故称“飞霜殿”。

当夜幕降临,所有建筑被动感彩灯、景观灯和彩色灯所围绕,近100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缓缓浮出九龙湖水面,以全新理念引入的激光辐射、电脑特技、梦幻特效等表现手法,将为广大中外游客营造出李杨二人水乳交融的爱情世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幻佳境,给观众以视觉和感观上的强烈震撼。

毛泽东《长恨歌》书墙

宜春阁南面,有一座书墙,墙上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华清池作为唐玄宗与杨贵妃演绎爱情罗曼史的历史舞台,令文人雅士竞相吟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其中的名篇佳作。据说,毛泽东很喜爱《长恨歌》,20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他忙里偷闲,准备挥笔书写这首长诗。白居易的《长恨歌》原稿120行,通篇840字。毛先生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始书写,当他写到第32行“惊破霓裳羽衣曲”时,却被人打断了。而后来他也没再续写,因此,勒刻在这面书墙上的只有224字。毛泽东手书《长恨歌》(局部)书墙,长约10米,高20余米,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毛先生的书法更是行云流水,疏朗有致。

唐御汤遗址

唐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经过三年多的发掘,在4600平方米发掘区内,清理出唐玄宗与杨贵妃沐浴的“莲花汤”、“海棠汤”、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汤”以及“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三彩脊兽、莲花纹砖和新石器、秦、汉等时期的文物3000余件。御汤遗址的发现是中国隋唐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为研究中国沐浴史、封建等级制度和唐代宫廷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环园五间厅

华清池华清池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东面,是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环园。据了解,环园原为清朝驿馆,在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1878年),临潼知县沈家桢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新修建了温泉驿馆,并改名“环园”。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亲临西安,将环园辟为临时行辕,部署剿共计划,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走进环园,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阁,池东是白莲榭,沿着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阁背后,就是著名的五间厅。

五间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名五间厅。

五间厅是环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厅的前廊檐,气宇轩昂。与周围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阁相映成趣。

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为高级官员游览休憩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在此策划高级军事会议,坚持“攮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率东北军、十七路军进攻红军。张、杨两位将军为促蒋抗日救国,在此谏阻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联合红军抗日,蒋介石断然拒绝。张学良、杨虎城遂联合行动,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院内进行了一场激战,蒋介石在寝室听见枪声,从后窗仓皇出走,越后墙而过,跃入深沟,碰伤脊背,由侍卫搀扶上山,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草丛中,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

五间厅由西往东依次是:秘书室、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五间厅旁,还有一座蒋介石沐浴室,里面的浴池建于清代,仿贵妃池形制而建,康熙、慈禧、光绪都曾在此沐浴,蒋介石下榻五间厅期间,将此池作为他的行辕沐浴室。1957年,梅兰芳来华清池游览沐浴,为该池题名“杨妃池”。

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有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1982年,五间厅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五间厅相邻的桐荫轩,也叫三间厅,始建于1900年,曾为达官显贵游览下榻之所。1936年10月、12月随从蒋介石而至的侍卫官、秘书曾在此厅住宿。12月12日晨,兵谏发生,蒋的侍卫官冲出门外,凭借院内的建筑物拼命抵抗。至今三间厅的墙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处弹痕。

三间厅现已辟为“蒋介石在华清池”活动展览,展出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梨园

以梨园为代表的唐代音乐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歌舞艺术上的鼎盛阶段。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外来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帝王对音乐舞蹈的酷爱和推崇,使当时的华清宫云集了大批乐舞艺人,呈现出百花斗妍,多姿多彩的繁盛局面。

盛唐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绎了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使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玄宗“尤知音律”,杨贵妃“弹唱娴熟”,他们珠联璧合,创作了许多千古妙曲歌舞。著名的有《霓裳羽衣舞》、《得宝子》、《凌波曲》等等。唐玄宗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音乐艺术学校――梨园,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且以教习和演奏法曲为重点,并结合诸多音乐名师和舞蹈家,它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

唐代水井

华清池园内现存的唯一一口唐代水井遗址。唐代帝王驾幸华清宫时,汲取净水,饮食利用,尤其是天宝年间,成为杨贵妃在华清宫的专用井。1987年考古队发现,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并深8.3米,井口及井身呈椭圆型,南北长1.9米,东西长1.26米,底部略小,壁厚0.25米,井壁蝇纹条砖和手印条砖错缝环砌而成,底无铺砖。

骊山温泉

中国已知温泉达2700多处,独华清池温泉以芳香凝脂、动人故事名冠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华清池温泉水温常年保持43℃,水质纯净,细腻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硅、氟离子等10多种矿物质,对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均有明显的疗效,因而吸引历代帝王沐浴游幸。公元747年-757年每年十月至次年暮春,唐玄宗都会带杨贵妃姐妹驾临华清宫避寒游乐。“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贵妃在华清宫内赐浴的真实写照。华清池温泉也因此而闻名天下,为世人所向往,成为与古罗马卡瑞卡拉浴场和英国的巴思温泉齐名的“东方神泉”。现有水源三处。

骊山温泉堪称一绝,其历史久远,任沧桑巨变,仍千古不竭,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华清池温泉形成于二、三百万年以前,6000年前就为姜寨先民所利用。

华清池华清池周、秦、汉、唐以来,历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汤池沐浴,使其逐渐成为皇家御用温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种恩赐。现华清池院内夕佳楼处有一温泉古源,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由此可见华清池温泉利用之早。温泉水来自地下的“常温层”,水温常年保持43C,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不以古今变质,不以凉暑易操。”每小时流量113吨,数千年来,“与日月同流,无霄无旦,不盈不虚,将天地而齐固。”

骊山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化验分析:内含一氧化硅、氟离子等多种矿物质,淋浴可消疹荡疾,“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它的医疗功效在2000年前的秦代就被人们发现。汉代科学家张衡的《温泉赋》、北魏元苌的《温泉颂》,唐太宗李世民的《温泉铭》等都对在温泉沐浴能医病疗疾方面作了记述。华清池园内沐浴区所修建的汤池皆袭唐华清宫旧名,这些名汤贵池,为沐浴者领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碑海书林

华清池现存的历史名碑共7通,诗石16块,石刻7处,石雕4对,1949年以后又先后刊刻石碑、碣诗石共计69多方,其中著名的有《北魏温泉颂碑》、《温泉铭碑》等。

《温泉铭碑》,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御书制碑,立于“汤泉宫”南门左侧御书亭内,原碑已荡然无存。1993年3月,华清池依据原碑拓片进行复制,安置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内平台上。此碑开行书入碑之先河。

《北魏温泉颂碑》,由北魏雍州刺史元苌撰文并书,唐时号称玻璃碑,碑为璃首,高1.50米、宽0.7米,碑文20行,行字30字,共计588字。它是华清池最早的实物资料,1982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全国禁拓名碑。

历史文化

过华清宫

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恨歌

华清池华清池《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古诗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huò)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háng)羽衣曲。

九重城阙(uè)烟尘生,千乘(shèng)万骑(jì)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dian )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íng)纡(ū)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ù),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或“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īn)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又作“入梦来”)。

临邛(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又作“玲珑楼阁”)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bó)银屏迤(ǐ)逦(ǐ)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èi)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dì)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uán)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iàn)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ò)黄金合分钿(iàn)。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又作“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品鉴赏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华清池华清池《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华清池华清池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人对这一问题的最后思考。白居易写作 《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来。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

好皇帝有所惑,终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理想化,乃是另一种理想化的结果。排斥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皇帝们头上加足光圈使其上升为半神的理想化。而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理想在内,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皇帝权威下降的土壤出发,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想象为和他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简直同一般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们从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化了,理想化的皇帝应该和百姓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而白居易从民本思想出发,有条件、并且有所扬弃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对唐明皇的理想化,这样完成了对唐明皇形象的塑造。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研究价值

1956年8月6日,陕西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时,把华清池(华清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并提出保护好华清池内所藏的唐汉白玉老君像和北魏温泉颂碑、北魏三道士石刻等。华清宫遗址,划定范围为:临潼区(原县)城南什字至烽火台,东至寺沟,西至牡丹沟。1996年11月,华清宫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四)。

华清宫遗址文物保护信息
项目 内容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华清宫遗址
批准级别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文号 国发〔1996〕47号
批准时间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编号 53
年代
文物类别 古遗址

遗迹

华清宫遗址文物保护信息
项目 内容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华清宫遗址
批准级别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文号 国发〔1996〕47号
批准时间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编号 53
年代
文物类别 古遗址

遗物

一号遗迹:1956年发现,位置在今铁路疗养院东部的南坡上,见有莲花纹柱石,范围不明。

二号遗迹:1978年发现,位置在骊山西绣岭第三峰顶,今老君殿南偏西10米处,断崖上有厚2.5米,南北长8米的夯土基,遗址内有大量唐代残砖瓦片。

三号遗迹:1979年发现。位置在骊山迎春坪的东侧,北距二号遗迹约100米。建筑坐东面西,进深5米,瓦砾堆积厚30厘米。

缭墙遗迹:1967年和1981年春,分别在位于今县城南什字新华书店和西街的丁字形路北两处,均发现石砌的东西向城基,按其位置此墙基应是宫城的北缭墙基。

御汤遗迹:1982年4月,华清池内基建时,在今“贵妃池”西侧发现了古建筑基址,省文管会考古队即开始发掘考证。用了3年多时间发掘了约4000平方米的面积,发现了一条长18米、宽5.1米的唐代蛇形水源通道和4座青石砌成的浴池,还有大殿基址4处,发现30多米长的石墙和两处莲花踏步,总长400多米的陶管水道,长50米的砖砌水道及建筑材料多件。1983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温泉总源北部发掘出一个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深1.5米。轮廓呈莲花瓣形的浴池遗址,池底及四周均用青石铺砌,池内有两层台,池底南有两个圆形水口。专家根据史籍记载华清宫的御池方位、形制、规模和发现的浴池四周的大殿基址和柱础等,认为是唐玄宗使用的九龙殿莲花汤。1984年10月在紧挨莲花汤西北处,发掘出一个保存完好的海棠花形状的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深1.26米,用青石砌成,池内有二层台阶,池底正中有一圆形水口,做工考究,雕刻精细,专家认为是“海棠汤”,即唐玄宗御赐杨玉环的“贵妃池”。在莲花汤西南还发掘出一个东西长5米,南北宽2.7米,深1.2米,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浴池。据文献记载推测,应是“太子汤”。经考证,这些古建筑遗存与史志书记载完全吻合,是一组较完整的唐华清宫建筑遗址,也是华清宫的中枢所在,为唐玄宗和贵妃游幸时活动的主要场所。期已经全面整理,并仿唐形制,建成“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旅游信息

在解放后整修、扩建和考古工作中发掘和采集到的遗物有:砖,条形、方形、青棍砖和方形莲花纹砖;瓦,筒瓦、板瓦;瓦当,莲花纹、虎面纹、盘龙纹瓦当;还有凤纹滴水,青石莲花纹柱础,素面白玉石柱础,铁钩钉;以及大、小口径的圆形陶水道,三彩龙首,白玉老君像,白玉残力士像等。

门票信息

开放时间

大门票:成人票120人民币/儿童票60人民币/学生票(大学生票)60人民币(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半票:身高1.2米(含)以上或6周岁(含)至18周岁(不含)未成年人 。

免票:身高1.2米以下儿童;

65周岁(含)老年人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在华清宫景区木华水清门登记入园;

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及省级以上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持本人有效证件;

残疾人持本人有效证件在华清宫景区木华水清门登记入园。[6]

周边景区

周一至周日8:00-18:00(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

补充说明:五一期间运营时间:7:30-18:00;

17:20停止售票,18:00停止入园,18:40清园。[6]

旅游时间

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旅游路线

游览时间:3小时

适合人群:朋友

到达方式:公交,自驾车

途中景点: 梨园 > 香凝池 > 长汤 > 少阳汤 > 碑林 > 按歌台 > 西面 碑刻 > 东面 碑刻 > 荷花池 >阿房宫长廊 > 碑亭 > 棋亭 > 五间厅 > 荷花阁 > 唐御汤遗址博物馆 > 陈列馆 > 九龙湖 > 芙蓉湖风景区 > 杨玉环奉诏华清宫壁画

交通信息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陵

骊山森林公园

临潼博物馆

西安世界八大奇迹馆

西安秦陵地宫展览馆

住宿信息

航空

华清池华清池西安有中国第四大的机场,有航班可以通达国内外6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香港、澳门、日本福冈、广岛、新泻、名古屋等地。

咸阳国际机场位于西安市西北部,距西安市中心约50公里,有机场高速公路连通,1小时可达,西安市区至机场的班车起点在西稍门民航售票处(市内还有其他不同的起点,详细情况请向机场服务部门查询),每天从5:00~18:00整点发车,票价每人25元。从西安市区乘出租车去咸阳国际机场需花费80~100元左右。机场至西安的班车终点站也在西稍门,发车时间是各航班到达后20分钟。

铁路

“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西安,西延铁路从古城西安向北“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西康铁路“横断”秦岭可直达重庆,建设中的西合铁路(西安―合肥―南京)、西中铁路(西安―平凉―中卫)将再建一条东西连动的“陇海大动脉”。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将形成“米”字型铁路结构。

西安火车站位于市区北部,一般从市内到火车站需30分钟,打的的话,车费约10元。

其它方式

自驾线路:从西安自驾车前往华清池,可沿西临高速公路前行,只需30分钟即可到达华清池。

公交线路: 从火车站(东广场)乘坐914、915、游5(306)路公交在“华清池”站下车即到。在火车站东广场解放饭店门口乘坐公交306路,西安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专线汽车。行程42公里,发车时间7:00-18:00,间隔15分钟。全程票价:4.50元。乘车时间约为45分钟。临潼区可乘坐101路旅游公交。

地理环境

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市内有各种不同档次的饭店和宾馆,住宿十分方便。

在西安市火车站及汽车站附近,就有不少的宾馆可供普通游客住宿,虽然不是很豪华,但也干净舒适,而且价格不贵,一般都在百元以下。

市内还有很多的旅游定点饭店,套间和标准间客房内一般有卫生间、电话、和电视。

普通标准间客房价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价格有所浮动,大部分饭店可为住店客人代订飞机票、火车票,非常方便。

地理位置

气候特点

华清池(Huaqing Palace Heritage Site)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温泉水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在这里洗温泉澡。

所获荣誉

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

词条图册

华清池华清池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华清池内又新添了中外书法碑林、梨园及其它艺术展馆。构成了集旅游、文物、园林、沐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游览场所。堪称北方皇家园林之典范。

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2月,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唐华清宫遗址为中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名园”。2000年被评为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2007年5月8日,西安市华清池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7]

2018年4月13日,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排名第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