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弹道导弹

短程弹道导弹

目录导航

发展概述

人类对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其“鼻祖”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 中,德国鼎鼎大名的“复仇武器”V-2导弹。到了半个多世纪以后的,这种导弹已经发展了20个类型,装备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导弹的研制和生产主要集中在美、俄、法三国,但武器及其制造技术的扩散却相当严重。

青睐

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对这种武器越来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 两伊战争过后,伊拉克和伊朗均将这一武器视为重要的“杀手锏”来加以重点研制。(后来美国在发动 伊拉克战争以前,在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当中,内容之一就是不许其拥有射程超过150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北朝鲜据称也在“飞毛腿”导弹的基础上掌握了相关的导弹制造技术。而长期敌对的 印度和 巴基斯坦两国,也在这方面的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有相当的研究成果。

短程地地战术导弹之所以受到广大 第三世界国家的青睐,主要原因是:它可换装化学和常规弹头,能给对方以常规威慑,给其造成军事和心理压力;战争中能有效杀伤对方有生力量,并能攻击城市等面状目标;作为战场压制兵器,比火炮的射程远,威力大;和飞机相比,具有易于突防,不受气候影响和减少人员伤亡等显著特点。

俄、美、法三国现役短程地地战术导弹有:前苏联的“蛙”7、 SS-21、“飞毛腿”B、SS-23、“薄板”、SS-22;美国有“长矛”、“潘兴”ⅠA;法国有“哈得斯”(又译“冥王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