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为莒地。
秦属琅琊郡。
西汉置海曲县。
日照市风光图册(11)三国魏时属城阳郡并于莒县。
北魏置梁乡县。
隋时归莒县,属琅琊郡。
唐、宋属密州。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始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
元明属莒州。
清属沂州府。
中华民国建立后,民国二年(1913年)撤府,属胶东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道直属省政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先后属滨海行署、滨海专署和三专署。
日照地貌图册(5)1950年,归属沂水专区。
1956年,归临沂专区。
1985年3月,撤县设市(县级)。
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10]
1992年12月,设区带县,辖东港区、莒县、五莲县。
2004年9月,设立日照市岚山区。
截至2021年,日照市下辖2个区、2个县、1个开发区。[11]
2个区:东港区、岚山区。
2个县:五莲县、莒县。
1个开发区: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11]
下辖区域 | 乡镇隶属 | 政府驻地 |
东港区 | 日照街道、香河街道、石臼街道、奎山街道、秦楼街道、北京路街道、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河山镇、涛雒镇、西湖镇、陈疃镇、南湖镇、三庄镇、后村镇。其中,奎山街道、北京路街道由日照经济开发区代管,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由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代管 | 日照街道 |
岚山区 | 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碑廓镇、虎山镇、巨峰镇、高兴镇、黄墩镇、中楼镇、前三岛乡 | 安东卫街道 |
五莲县 | 洪凝街道、街头镇、潮河镇、许孟镇、于里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高泽镇、松柏镇、石场乡、户部乡 | 洪凝街道 |
莒县 | 城阳街道、招贤镇、阎庄镇、夏庄镇、刘家官庄镇、峤山镇、小店镇、龙山镇、东莞镇、浮来山镇、陵阳镇、店子集镇、长岭镇、安庄镇、碁山镇、洛河镇、寨里河镇、桑园镇、果庄镇、库山乡 | 城阳街道 |
统计截至2017年7月,参考资料来源[12] |
下辖区域 | 乡镇隶属 | 政府驻地 |
东港区 | 日照街道、香河街道、石臼街道、奎山街道、秦楼街道、北京路街道、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河山镇、涛雒镇、西湖镇、陈疃镇、南湖镇、三庄镇、后村镇。其中,奎山街道、北京路街道由日照经济开发区代管,卧龙山街道、两城街道由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代管 | 日照街道 |
岚山区 | 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碑廓镇、虎山镇、巨峰镇、高兴镇、黄墩镇、中楼镇、前三岛乡 | 安东卫街道 |
五莲县 | 洪凝街道、街头镇、潮河镇、许孟镇、于里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高泽镇、松柏镇、石场乡、户部乡 | 洪凝街道 |
莒县 | 城阳街道、招贤镇、阎庄镇、夏庄镇、刘家官庄镇、峤山镇、小店镇、龙山镇、东莞镇、浮来山镇、陵阳镇、店子集镇、长岭镇、安庄镇、碁山镇、洛河镇、寨里河镇、桑园镇、果庄镇、库山乡 | 城阳街道 |
统计截至2017年7月,参考资料来源[12] |
位置日照市位于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之间,[13]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与青岛市、潍坊市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59平方公里。[14]
地形地貌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境内河流纵横,分别归属沭河、潍河,除潍河流入渤海外,其余流入黄海。较大河流18条,总长461.4公里,流域面积5222.7平方公里。日照境内有大小山头4358座。西部为泰沂山脉系,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脉多呈南北和西南、东北走向;中南部有7条互不衔接的山脉,走向各异;东部属胶东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14]
气候日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潮湿,台风登陆频繁。年均气温12.7℃,年均湿度72%,无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时,年均降水量874毫米。空气质量为国家二级标准。日照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因其濒临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相对同纬度其他内陆地区四季温差较小,因此夏冬季气温适中。[14]
河水日照境内河流分属沭河水系、潍河水系和东南沿海水系,较大河流有沭傅疃河、潮白河、绣针河、潍河、巨峰河等。其中:沭河是日照市境内最大的河流,由沂水进入莒县境内,纵贯莒县南北,境内干流长83.29公里;傅疃河是日照市最大独流入海河道,境内干流长60.72公里;潍河经莒县、五莲县入墙夼水库,境内干流长47.5公里;绣针河是省际边界河道,境内干流长度24.42公里;潮白河是日照市与青岛市边界河道,境内干流长41.83公里。[14]
日照市区日照市土地资源总量日照市土地总面积为8025127.7亩,农用地6433271.4亩,建设用地1065614.3亩,未利用地526242.0亩。其中:耕地3461468.1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43.13%;园地739752.2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9.22%;林地1137295.4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4.17%;其他农用地1094755.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3.64%;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866966.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0.80%;交通运输用地64935.9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0.81%;水利设施用地133711.7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67%;未利用土地为288414.1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3.60%;其他土地为237827.9亩,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2.96%。
东港区1706589.1亩、岚山区1148760.5亩、莒县2924321.1亩、五莲县2245457.0亩,莒县面积最大,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36.44%,岚山区面积最小,占日照市土地总面积的14.31%。
日照市有岛屿4个,分别是平岛、达山岛、车牛山岛、太公岛,共计面积600.7亩。
丹顶鹤(2)日照市共有野生动物207种,隶属4纲26目11属。其中两栖纲7种,爬行纲15种,哺乳纲14种,鸟纲171种。现有野生鸟类中,有留鸟37种,候鸟13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4种(丹顶鹤、大鸨、金雕、白鹳),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20种(黄嘴白鹭、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等)。野生兽类中,以蒙古草兔及刺猬分布较广。
水库日照无天然湖泊。人工湖泊有日照、青峰岭、小仕阳3座大型水库和马陵、巨峰、户部岭、峤山等10座中型水库,总库容95913万立方米。
日照海岸位于黄海中部,岬湾相连,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绣针河口,全长99.6公里,属于比较平直的基岩沙砾质海岸。海岸线上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日照港群。近陆岛屿有桃花岛、出风岛;远有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组成的“前三岛”,面积0.321平方公里。沿海滩涂7.6万亩。浅海水域广阔,10米等深线面积有30万亩;20米等深线水域适宜养殖面积100万亩。
日照河山摩崖石刻日照市横跨胶南隆起、胶莱坳陷和沂沭断裂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出露地层齐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地下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已发现56种矿产,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金、银、稀土、锆英石、白云岩、石灰岩、蓝晶石、红柱石、铸型用砂、煤、硫铁矿、磷、盐、金红石、钾长石、蛇纹岩、橄榄岩、萤石、重晶石、瓷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石棉、硅石、硅灰石、滑石、石膏、砖瓦粘土、页岩、大理岩、花岗石、方解石、蛭石、膨润土、榴辉岩、玄武岩、沸石、水晶、刚玉、园林石、坤山玉、莒翠绿、紫豆瓣、砚石、海砂(河砂)、石墨、硅化木、金刚石、矿泉水、地下水。
2021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09.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48.28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8.44‰,人口死亡率5.12‰,人口自然增长率3.32‰。省内迁入4959人,省外迁入4869人。常住人口297.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93%。[5]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张惠 |
市委副书记 | 李在武、王新生[15] |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张惠 |
市委副书记 | 李在武、王新生[15]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李在武 |
副市长 | 贾刚、张佃虎、林彦芹、李刚、吕祥永、张金梅、马维强[16] |
秘书长 | 林杰[17] |
(以上内容来源于:[18][19][20][21][22][23])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李在武 |
副市长 | 贾刚、张佃虎、林彦芹、李刚、吕祥永、张金梅、马维强[16] |
秘书长 | 林杰[17]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杨留星 |
副主席 | 来风华、王坤英、陈丰、孟凡香、惠旻、徐桂华、胡尊良[24] |
秘书长 | 费立志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杨留星 |
副主席 | 来风华、王坤英、陈丰、孟凡香、惠旻、徐桂华、胡尊良[24] |
秘书长 | 费立志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张惠[7] |
副主任 | 孙运锋、郇梅、杨洪福、谢飚、李仲强[16] |
秘书长 | 迟玉国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张惠[7] |
副主任 | 孙运锋、郇梅、杨洪福、谢飚、李仲强[16] |
秘书长 | 迟玉国 |
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1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8亿元,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903.55亿元,增长0.8%,两年平均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113.73亿元,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434元,增长6.4%。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8%。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0.3%,购进价格上涨9.5%。
2021年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55万户,增长28.1%。年末实有市场主体40.03万户,增长17.8%,实有注册资本(金)10695.7亿元,增长7.4%。“规上”企业数量2432家,增长24.2%。11家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40.30亿元,增长16.8%;实现营业总收入327.72亿元,增长36.1%;实现利润总额20.99亿元,增长131.7%;上缴税费22.80亿元,增长37.6%;职工人数11133人,增长7.1%。[5]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6.17万亩,粮食总产87.11万吨,亩产444.05公斤。其中,夏粮产量33.82万吨,增长9.3%;秋粮产量53.29万吨,增长0.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6.8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1.33万吨。牛奶产量6.58万吨,禽蛋产量14.90万吨。年末,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7.7%、11.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24亿元,增长8.0%。
2021年,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77.06万亩。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田园综合体2个。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33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6个。“日照绿茶”被省政府批复列入全省13个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
2021年,完成62条重点河流管理范围划界1071.1公里,实施重点水利项目37项,重点水库、骨干河道重点河段防洪标准全面达标。建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一期工程,实现域内三座大型水库向市区联合调水。加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和管理,改善502个村的饮水条件。[5]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36个行业大类有21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58.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44.8%,制造业增长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7%;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4.6%;私营企业下降0.7%。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15.06亿元,增长3.3%;利润总额202.44亿元,下降4.8%;营业收入利润率4.59%。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257.60亿千瓦时,下降5.7%。其中,工业用电量203.71亿千瓦时,下降9.5%。全年完成供电量136.65亿千瓦时,增长0.5%;售电量133.21亿千瓦时,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38.28亿千瓦时,下降5.3%。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998.72万吨标准煤,下降1.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合计1729.51万吨标准煤,下降2.1%。
2021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97.57亿元,增长7.0%。共签订工程项目合同额935.27亿元,增长13.3%。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456.30亿元,增长17.9%;本年新签合同额478.96亿元,增长9.3%。[5]
固定资产投资
日照海滨风光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7.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3.0:30.3:66.7调整为2.1:30.3:67.6。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3.1%,民间投资增长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
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0%。高技术制造投资增长10.5%。“四新”投资增长2.3%。其中,新型能源活动投资增长114.7%,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投资增长36.4%,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增长32.5%。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0.53亿元,下降2.7%。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99.80万平方米,下降8.2%。房屋施工面积2152.06万平方米,增长12.0%。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42989套。
2021年,日濮洛输油管道、岚山油气公共管廊、山焦配煤基地建成投运,500万立原油储备库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8条,淄博路、海曲路地下工程通车,山海风情绿道贯通启用。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5000个,入选全国首批29个、全省3个“千兆城市”。
消费市场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89亿元,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8.08亿元,增长5.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519.88亿元,增长10.2%;乡村零售额135.01亿元,增长19.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15.62亿元,增长16.9%;商品零售额539.27亿元,增长11.0%。
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增长54.4%,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52.9%,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增长27.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增长29.5%。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1.14亿元。
对外经济
2021年,货物进出口1165.7亿元,增长11.0%。其中,出口403.0亿元,增长17.4%;进口762.7亿元,增长8.0%。从贸易合作伙伴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60.3亿元,增长4.5%。对RCEP签署国进出口515.2亿元,增长13.3%。其中,出口140.9亿元,增长8.8%,进口374.3亿元,增长15.1%。
2021年,新设立外资企业58家,增长38.1%。实际使用外资5.19亿美元,增长11.3%,制造业领域使用外资占44.5%。共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28个项目落户日照市。
2021年,实际境外投资1165.6万美元,以原有项目增资为主,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
日照太公岛风景区
财政、金融、保险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9亿元,增长6.3%,税收占比8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58亿元,同口径增长4.3%。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16.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69亿元,同口径增长14.3%;教育支出61.05亿元,同口径增长7.7%;卫生健康支出33.74亿元,同口径增长4.3%。税务各项收入(含海关代征税收)791.55亿元,增长29.3%。其中,国内税收收入285.68亿元,增长15.0%。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06.06亿元,比年初增加178.94亿元、增长5.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65.49亿元,比年初增加391.20亿元、增长13.2%。
2021年,市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1.77亿元,增长2.3%;赔款与给付支出26.53亿元,下降7.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6.57亿元,增长3.6%,赔款支出16.32亿元,下降9.2%;寿险保费收入55.20亿元,增长1.7%,赔款与给付支出10.21亿元,下降4.5%。全市保险机构累计承担社会风险6.21万亿元,增长72.0%。
2021年,首家民营企业在A股上市,培育“金种子”“银种子”等后备企业42家。其中,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3家。5家证券公司累计交易金额2909.16亿元,增长41.0%,托管市值135.13亿元,增长62.9%。9家期货公司累计交易金额8756.81亿元,增长101.9%,客户保证金余额10.76亿元,增长49.0%。
服务业
2021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13.73亿元,增长11.7%,占GDP比重为50.4%。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11.6亿元,增长11.8%。其中,生活性服务业营业收入91.4亿元,增长15.0%,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20.2亿元,增长11.1%。[5]
日照港
202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41亿吨,增长9.1%,总量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517.42万标箱,增长6.4%。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244.42公里。其中,国道445.28公里、省道323.46公里、县道1018.02公里、乡道1012.83公里、村道7444.83公里。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80.8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8%。[5]
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6:41.8:49.6调整为8.8:40.8:50.4。“十强”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6%、13.2%。“四新”经济增加值659.2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9.80%,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3.54亿千瓦时,增长1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增速16.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5.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21年,272个实施类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77%,省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82%。全年到账内资369.65亿元,增长32.7%。
2021年全年脱贫享受政策人口35949户、61133人。各医疗机构共救治脱贫人口3.6万余人次,共为10914名困难学生拨付市级教育帮扶资金3706万元。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即时帮扶人口295户、712人。
2021年,完成17项“跨省通办”任务,落实“市县同权”改革行政许可事项11项。实施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6项高频便民利企事项缩减材料50%以上。全部登记业务纳入“1日办”,办理时限总体提速50%以上,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初步实现“交房即办证”,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46526户,化解率99.6%。[5]
太阳文化(3)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492家,增长6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692家,增长54.5%。新批筹建省重点实验室2家,新组建市实验室1家、重点实验室18家。新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新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1家,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4家。建成高校日照研究院8所、技术转移中心8家。
2021年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 “泰山品质”认证产品3个,山东名牌产品157个,山东省服务名牌45个,地理标志商标40件。商标注册总数40907件,增长31.1%。普通商标申请11469件,实际注册9965件,增长33.7%。专利授权6989件,增长41.4%。其中,发明授权515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07件,增长15.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11件,增长14.5%。
2021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77个、创新人才699人。全市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齐鲁首席技师78人。新选拔日照市首席技师20名。115人获“山东惠才卡”、358人获“日照阳光惠才卡”。新增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4家。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3.09万人,156人获得职业农民职称。[5]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
2021年,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77所,在校生52.83万人,教职工4.4万人。有省、市属高校8所(含技师学院),在校生8.92万人,教职工5209人。新投入使用学校、幼儿园33所,新增学位1.34万个。实施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参与学生达30.3万人。[5]
日照博物馆
2021年,接待游客3794.71万人次,增长20.4%,实现旅游总收入287.97亿元,增长29.8%。有A级旅游景区50家,旅行社166家、电影院16家、出版物发行单位464家。市美术馆、市博物馆接待观众21.6余万人次,市图书馆接待读者140余万人次,日照大剧院面向社会开放。新建成16处城市书房,开放41处,接待读者近350万人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7场,戏曲进乡村演出2769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3510场,乡村文化大集活动150余场。[5]
2021年,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2490处,开放床位1777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5542张。卫生技术人员228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004人,注册护士9989人。健康日照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婚育一件事”荣获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特等奖。[5]
日照赛事2021年,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共夺得4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举办日照马拉松、中国网球巡回赛等20余项省级以上重大赛事及3000余项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建改造球类场地581个,新建更新室外全民健身工程331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78平方米。全年体彩总销量4.56亿元,市场份额达到62.38%。[5]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59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95,比上年缩小0.06。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50元,增长9.0%。
2021年,建成区绿地面积5103.6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673.28公顷。城市道路1046公里、面积2124.28万平方米。城区排水管道长度2915.52公里,供水管道长度1898.47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10268.96万立方米。城市使用天然气总户数44.22万户,供应天然气2.92亿立方米,用气普及率99.92%。集中供热面积2865.9万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661台,客运总量6780.41万人次。[5]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58%。大力实施援企稳岗政策,为4258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578万元,稳定就业岗位20.4万人;为7158名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8089.16万元。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为2.37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402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85亿元,创业补贴3879.55万元。接收应届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1.4万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3.7%。
2021年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2.81万人、140.03万人、31.46万人、49.33万人。累计落实被征地农民政府补贴29.7亿元。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5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到1710元。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232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52.17万张。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95元,保障人数3129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30元,保障人数88586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5.01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每人550元提高至580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182.8万人,协议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电子凭证和社保卡“一卡通行”全覆盖。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省内及跨省联网结算,34家实现门诊慢特病省内联网结算,102家实现门诊省内及跨省双向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直接结算。
2021年,全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服务机构3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已登记养老服务机构51个,服务人数2962人。乡镇敬老院31个,总床位2744张。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年10560元,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每人每年3960元,全护理每人每年11880元。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2.75亿元。[5]
2021年,全市接报违法犯罪警情下降9.1%。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9起,死亡34人,分别下降24.6%和35.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15人。[5]
2021年,电信业务总量70.62亿元,增长34.7%。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5.03亿元,增长19.4%;实现业务收入11.35亿元,增长17.7%。其中,快递业务量1.44亿件,增长16.2%;业务收入8.65亿元,增长23.1%。移动电话用户307.18万户(非沉默用户)。其中,4G用户203.28万户、5G用户60.58万户。[5]
2021年,报批建设用地179件、2.06万亩,使用各级新增计划指标1.78万亩。出让经营性用地(市区)60宗、2951.18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06万亩、闲置土地1993.88亩、低效用地4963.61亩。加快工业“标准地”出让制度改革,成交“标准地”125宗7732.5亩。成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1宗、462.03亩。
2021年,完成补植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完成美国白蛾飞防230万亩,清理病死、枯死树等5.2万株。确定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42.5万亩。完成2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3处地勘项目入选全省首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
2021年,市区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为31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13.9%、7.8%、11.1%、9.4%。环境空气综合指数3.84,优良天数303天,比上年增加10天,臭氧污染天数减少13天,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7.1%,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53.4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昼间平均65.6分贝。
2021年,完成重点大气减排工程建设49个,溯源1426个入河排口和1573个入海排污口。有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环境医院试点单位1家、省级环保科普基地单位2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