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

株高 1-3米
适宜温度 18~30℃
地理分布 亚洲热带及亚热带
中文学名 金毛狗蕨
蚌壳蕨科
薄囊蕨纲
分布范围 中国云南、贵州、四川、福建、东南亚各国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大、木质、平卧或斜升
金毛狗蕨属
真核域
目录导航

物种起源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3)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蕨Cibotiumbarometz(Linn.)J.Sm的根茎。[7]

形态特征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多年生树形蕨类。根状茎粗大,木质,平卧或斜升,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金黄色的长茸毛。叶顶端丛生,叶柄粗壮,长达120 cm。广垫状金黄色柔毛,形如金毛狗,植株高可达 3米,叶片大形,三回羽裂。下部羽片为长圆形,长达80 cm,叶柄长3~4 cm,互生,远离;末回裂片线形,略呈镰刀形,长1~1.4 cm,浅锯齿。叶革质或厚质,两面光滑,下面灰色或灰蓝色,小羽轴上略有褐色短毛。孢子囊群生裂片上分叉小脉的顶端,囊群盖两瓣,形如蚌壳。孢子三角状四面形,透明。

生长习性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生于海拔900m左右的山麓沟边及林下。

分布范围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3)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浙江、江西及湖南西部;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3)金毛狗蕨的繁殖可采取分株繁殖的方法,将根状茎横切成2~3段,每段均带有一定数量的不定根和叶片,栽入潮湿的土壤中。[8]

栽培技术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日照:喜半阴环境,忌强光直射。

温度:生长适温18~30℃,冬季越冬温度不低于10℃。

选盆:可选择直径在30cm以上的陶盆栽种,若植株长势较快,每年春季换盆一次。

土壤:可以用园土、腐叶土、粗沙按照4:2:2的比例混合配制。

浇水:盆土应经常保持湿润,春夏季节要经常向植株喷雾保湿。

施肥:可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每隔0~15天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8]

病虫防治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3)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和立枯病,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茎叶,一旦发病茎叶呈水浸状腐烂,平时养护要提高室内温度,注意通风透光,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8]

日常养护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注意遮阴、保湿,春季半个月、夏季约1个月就可萌发展叶。

当长出1片真叶的时候即可定植,栽植宜浅,带毛的根状茎要露出土表。植后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金毛狗蕨在平时的养护时要注意掌握好适度的水分和光照,除早春和冬季外,其他时间均要避免烈日直射,以明亮散射光为佳。

在高温干燥的天气里,要每天向植株喷雾2~3次以增湿降温。冬季移人室内养护,气温如果太低就要减少浇水次数,让土壤稍微湿润即可。[8]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7]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金毛狗蕨株形高大,叶姿优美,坚挺有力,叶片革质有光泽,四季常青,颇有南国风光意境。在庭院中适于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荫处种植。它也可盆栽作为大型的室内观赏蕨类。根状茎粗大密被金黄毛柔软的茸毛、光泽油润、闪闪发亮、形如金狗头、金猴头,点缀珠眼栩栩如生,制作成盆景新奇别致十分高雅,能永久观赏;其老茎短化培植成小型盆景。

商业价值

金毛狗蕨金毛狗蕨(3)金毛狗蕨富含淀粉,亦可食用和酿酒。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