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影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

中文名 大众电影百花奖
国家/地区 中国
奖杯 铜质镀金花神
颁奖地点 各地申办城市轮流举办
首次时间 1962年
颁奖时间 偶数年(2005年起)
简称 百花奖
目录导航

奖项介绍

评奖章程

大众电影百花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

一 :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工作在主办单位领导下进行。设立大众电影百花奖组织委员会,负责百花奖评选的组织工作。中国电影家协会设立评奖办公室,负责百花奖评选的具体事务工作。

二:大众电影百花奖组织委员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负责人、中国电影家协会负责人、电影界专家以及评选工作有关单位负责人等组成。

三 :组委会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委员若干人。

四:根据百花奖评选工作程序和需要,组委会下设策划推广、选票统计、技术开发等相应工作部门。

五: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工作严格实行回避制。当届百花奖报名参评作品的主创人员不得担任组委会成员及其组委会办公室和组委会下设部门工作人员。

奖项设置

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始于1962年,但在1963年第二届评奖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复并举行了第三届评奖。百花奖最初设立了: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美工、最佳纪录片、最佳美术片、最佳科教片等奖项。百花奖的选票随《大众电影》发送,评选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983年以来百花奖只设有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男女配角5个单个奖项,以及最佳影片奖和两个优秀影片奖。2006年百花奖百花奖又增设了最佳新人奖,孙俪成为百花奖第一个新人奖获得者。

百花奖奖项
最佳影片奖 优秀故事片奖 最佳编剧奖 最佳导演奖
最佳男主角(影帝) 最佳女主角(影后) 最佳男配角奖 最佳女配角奖
最佳新演员奖 最佳演唱奖(特设)仅授予歌唱家李谷一

评选程序

百花奖奖项
最佳影片奖 优秀故事片奖 最佳编剧奖 最佳导演奖
最佳男主角(影帝) 最佳女主角(影后) 最佳男配角奖 最佳女配角奖

观众评委

最佳新演员奖 最佳演唱奖(特设)仅授予歌唱家李谷一

百花奖杯

三届百花影帝 葛优三届百花影帝 葛优第一步,先由由中国发行放映协会属下的100多名骨干影院经理,在当年评奖年度内(两年),在票房达到500万、电视播出达3000万人次的85部影片中,投票产生出10部候选影片,各单项奖候选名单均在这10部候选影片的范围内确定。 第二步,这十部候选影片公布后,至每年的8月31日为观众投票阶段。观众投票阶段结束后,将由组委会指定的选票统计中心统计出群众投票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评选出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片提名奖5部、单项提名奖各5名。这提名奖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奖项,在电影节颁奖典礼之前,会举行隆重的提名奖颁奖典礼。

第三步,在产生提名奖的同时,组委会将在公证员的监督下,分三次从所有投票观众中抽取100余名观众评委候选人,此100余名候选人经组委会平衡地区、行业、性别、年龄等因素后,最终确定101名幸运观众,组成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评委员会。

每年10月中旬,由这101名观众评委组成的终评委员会,将在举行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对10部候选影片进行再次观摩和充分讨论,最后,在现场直播的百花奖颁奖典礼现场,以按表决器的方式当场投票,评选出大众电影百花奖各个最佳奖项的获奖者。

发展历史

百花奖精彩瞬间百花奖精彩瞬间(20)关于观众评委

一、观众评委在所投票观众中产生。

二、观众评委共产生101名。观众评委中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商界代表各占一定比例。

三、观众评委应为能够有条件履行评委职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四、观众评委由大众电影百花奖组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后向社会公示。如有不符合上述资格的,组委会有权利从投票观众中递补。

历届回顾

百花奖奖杯为铜质镀金花神,表示电影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百花奖奖杯是由著名的雕塑美术家姚永康设计。姚永康,1942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现为该院教授、享受国家级"特殊津贴"专家。擅长油画、雕塑,他的城市雕塑作品"难忘的时刻"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他设计的"百花女神"雕像,作为历届中国电影"百花奖"奖杯延用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雕塑协会副会长、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帝后导演

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61年6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文化部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之后,观众提出要设立一个由观众投票产生的电影奖。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肯定!中国影协立即在所属的电影刊物《电影艺术》和《大众电影》上开展“四好”的宣传,并积极筹划群众性的电影评奖活动。关于奖项的名称曾经过反复的讨论,在王雄老先生保存的当年会议记录上清楚地记载着1961年9月12日为这项群众电影奖命名时的情况。当时影协书记处书记黄钢曾提出名称为“大众电影读者评选1960—1961最佳电影奖”,由于名称过长念起来也不太顺,后来又提出是否叫“百花奖”、“工农兵奖”,大家一致认可“百花奖”这个名称。最终定下来名称为“大众电影百花奖”,新中国第一个由观众决定的电影奖‘大众电影百花奖’诞生了!并确定每年举办一次,由《大众电影》的读者评选出获奖国产影片。该奖设立故事片奖,分设最佳故事片、编剧、导演、女演员、男演员、电影配角(正角或反角)等15项大奖。

12万名读者的评选

首届由当时在群众中影响甚巨的电影刊物《大众电影》主办,近12万名《大众电影》读者评选的国产电影“百花奖”的颁奖典礼于1962年5月22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郭沫若、周扬、夏衍、陈荒煤、蔡楚生、田方等各界领导出席。陈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人还为获奖者题词,由于当时经济困难,连做奖杯的铜都没有,所有获奖的制片厂得到一张奖状,个人荣获一个纪念奖牌并以这些文艺界领导们的墨宝作为奖品。获奖人员先后到石景山钢铁厂、驻京部队、学校与群众联欢,这种前所未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1964年百花奖评选顶风出台

百花奖影后巩俐百花奖影后巩俐1963年底,文艺界开始了整风运动。第一、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也受到一些非议。一些支持创办“百花奖“的领导同志,一方面继续肯定”百花奖“的群众评选电影的形式;另一方面也要求影协总结经验,扩大参与评选的范围,要深入到农村、工厂、连队去组织工农兵各阶层群众参加评选。据此影协与有关职能单位研究决定:第三届改由中国影协主办,中央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电影处、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联办。投票对象不再限于《大众电影》的读者。评奖项目仍然是各片种、各行当共15个奖项,但增加获奖名额,以得票多少为序,不再冠以“最佳”名目,统称为“百花奖”。

待了的公案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9年《大众电影》得以复刊。而《大众电影》“百花奖”在读者的热烈企望中也于1980年重新恢复。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仍从第三届开始,而对于1964年由影协等单位举办的未能绽放的第三届“百花奖”,采取了隐晦的态度。现在看来,这样处理有欠妥当,被迫封锢的第三届“百花奖”应该实事求是予以公正的了断。这样才不负于当年积极参加评选电影的广大观众;不负于获奖却没能领奖的电影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在“文革”中逝世的电影家们。

评选改革

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代表专家意见的‘金鸡奖’和代表观众意见的百花奖合二为一!简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金鸡啼晓象征百花齐放’电影节年年举办。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

配角新人

年份  百花奖  年份  百花奖 
1962年 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63年 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0年 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1年 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2年 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3年 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4年 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5年 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6年 第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7年 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8年 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9年 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0年 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1年 第1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2年 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3年 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4年 第1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5年 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6年 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7年 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8年 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9年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0年 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1年 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2年 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3年 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4年 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6年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8年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0年 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2年 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4年 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6年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8年 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20年 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22年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3]

相关介绍

年份  百花奖  年份  百花奖 
1962年 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63年 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0年 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1年 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2年 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3年 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4年 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5年 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6年 第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7年 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8年 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89年 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0年 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1年 第1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2年 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3年 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4年 第1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5年 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6年 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7年 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8年 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9年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0年 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1年 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2年 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3年 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4年 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6年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8年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0年 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2年 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4年 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6年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8年 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20年 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22年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3]

历届之最

届数 年份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导演
第01届 1962 崔嵬《红旗谱》 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谢晋《红色娘子军》
第02届 1963 张良《哥俩好》 张瑞芳《李双双》 王苹《槐树庄》
第03届 1980 李仁堂《泪痕》 陈冲《小花》 谢添《甜蜜的事业》
第04届 1981 达式常《燕归来》 张瑜《庐山恋》 未设
第05届 1982 王心刚《知音》 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未设
第06届 1983 严顺开《阿Q正传》 斯琴高娃《骆驼祥子》 未设
第07届 1984 杨在葆《血总是热的》 龚雪《大桥下面》 未设
第08届 1985 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 吴玉芳《人生》 未设
第09届 1986 杨在葆《代理市长》 方舒《日出》 未设
第10届 1987 姜文《芙蓉镇》 刘晓庆《芙蓉镇》 未设
第11届 1988 张艺谋《老井》 刘晓庆《原野》 未设
第12届 1989 姜文《春桃》 刘晓庆《春桃》 未设
第13届 1990 古月《开国大典》 宋佳(大)《庭院深深》 未设
第14届 1991 李雪健《焦裕禄》 宋佳(大)《落山风》 未设
第15届 1992 王铁成《周恩来》 赵丽蓉《过年》 未设
第16届 1993 古月《毛泽东的故事》 巩俐《大红灯笼高高挂》 未设
第17届 1994 李保田《凤凰琴》 潘虹《股疯》 未设
第18届 1995 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沈丹萍《留村察看》 未设
第19届 1996 张国立《混在北京》 郭柯宇《红樱桃》 未设
第20届 1997 高明《孔繁森》 宁静《红河谷》 未设
第21届 1998 葛优《甲方乙方》 刘蓓《甲方乙方》 未设
第22届 1999 赵本山《男妇女主任》 刘欣《红娘》 未设
第23届 2000 潘长江《明天我爱你》 章子怡《我的父亲母亲》 未设
第24届 2001 王庆祥《生死抉择》 巩俐《漂亮妈妈》 未设
第25届 2002 葛优《大腕》 周迅《烟雨红颜》 未设
第26届 2003 卢奇《邓小平》 徐静蕾《开往春天的地铁》 未设
第27届 2004 葛优《手机》 范冰冰《手机》 未设
第28届 2006 吴军《张思德》 刘若英《天下无贼》 尹力《张思德》
第29届 2008 张涵予《集结号》 李冰冰《云水谣》 冯小刚《集结号》
第30届 2010 陈坤《画皮》 赵薇《花木兰》 冯小刚《非诚勿扰》
第31届 2012 文章《失恋33天》 白百何《失恋33天》 冯小刚《唐山大地震》
第32届 2014 黄晓明《中国合伙人》 章子怡《一代宗师》 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第33届 2016 冯绍峰《狼图腾》 许晴《老炮儿》 乌尔善《寻龙诀》
第34届 2018 吴京《战狼2》 陈瑾《十八洞村》 林超贤《红海行动》
第35届 2020 黄晓明《烈火英雄》[4] 周冬雨《少年的你》 郭帆《流浪地球》
第36届 2022 张译《悬崖之上》 袁泉《中国医生》 文牧野《奇迹·笨小孩》[5]

港台获奖

届数 年份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导演
第01届 1962 崔嵬《红旗谱》 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谢晋《红色娘子军》
第02届 1963 张良《哥俩好》 张瑞芳《李双双》 王苹《槐树庄》
第03届 1980 李仁堂《泪痕》 陈冲《小花》 谢添《甜蜜的事业》
第04届 1981 达式常《燕归来》 张瑜《庐山恋》 未设
第05届 1982 王心刚《知音》 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未设
第06届 1983 严顺开《阿Q正传》 斯琴高娃《骆驼祥子》 未设
第07届 1984 杨在葆《血总是热的》 龚雪《大桥下面》 未设
第08届 1985 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 吴玉芳《人生》 未设
第09届 1986 杨在葆《代理市长》 方舒《日出》 未设
第10届 1987 姜文《芙蓉镇》 刘晓庆《芙蓉镇》 未设
第11届 1988 张艺谋《老井》 刘晓庆《原野》 未设
第12届 1989 姜文《春桃》 刘晓庆《春桃》 未设
第13届 1990 古月《开国大典》 宋佳(大)《庭院深深》 未设
第14届 1991 李雪健《焦裕禄》 宋佳(大)《落山风》 未设
第15届 1992 王铁成《周恩来》 赵丽蓉《过年》 未设
第16届 1993 古月《毛泽东的故事》 巩俐《大红灯笼高高挂》 未设
第17届 1994 李保田《凤凰琴》 潘虹《股疯》 未设
第18届 1995 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沈丹萍《留村察看》 未设
第19届 1996 张国立《混在北京》 郭柯宇《红樱桃》 未设
第20届 1997 高明《孔繁森》 宁静《红河谷》 未设
第21届 1998 葛优《甲方乙方》 刘蓓《甲方乙方》 未设
第22届 1999 赵本山《男妇女主任》 刘欣《红娘》 未设
第23届 2000 潘长江《明天我爱你》 章子怡《我的父亲母亲》 未设
第24届 2001 王庆祥《生死抉择》 巩俐《漂亮妈妈》 未设
第25届 2002 葛优《大腕》 周迅《烟雨红颜》 未设
第26届 2003 卢奇《邓小平》 徐静蕾《开往春天的地铁》 未设
第27届 2004 葛优《手机》 范冰冰《手机》 未设
第28届 2006 吴军《张思德》 刘若英《天下无贼》 尹力《张思德》
第29届 2008 张涵予《集结号》 李冰冰《云水谣》 冯小刚《集结号》
第30届 2010 陈坤《画皮》 赵薇《花木兰》 冯小刚《非诚勿扰》
第31届 2012 文章《失恋33天》 白百何《失恋33天》 冯小刚《唐山大地震》
第32届 2014 黄晓明《中国合伙人》 章子怡《一代宗师》 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第33届 2016 冯绍峰《狼图腾》 许晴《老炮儿》 乌尔善《寻龙诀》
第34届 2018 吴京《战狼2》 陈瑾《十八洞村》 林超贤《红海行动》
第35届 2020 黄晓明《烈火英雄》[4] 周冬雨《少年的你》 郭帆《流浪地球》
第36届 2022 张译《悬崖之上》 袁泉《中国医生》 文牧野《奇迹·笨小孩》[5]

导演奖

届次 年份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人
第01届 1962 陈强《红色娘子军》
第02届 1963 仲星火《李双双》
第03届 1980 刘晓庆《瞧这一家子》
第4届至第5届未设最佳男女配角奖,其中前三届所设为配角奖,不分男女。
第06届 1983 牛犇《牧马人》 姜黎黎《赤橙黄绿青蓝紫》
第07届 1984 刘信义《快乐的单身汉》 王馥荔《咱们的牛百岁》
第08届 1985 何伟《高山下的花环》 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环》
第09届 1986 陈裕德《咱们的退伍兵》 王馥荔《日出》
第10届 1987 祝士彬《芙蓉镇》 张晓敏《非常大总统》
第11届 1988 陈佩斯《京都球侠》 吕丽萍《老井》
第12届 1989 申军谊《欢乐英雄》《阴阳界》 巩俐《代号美洲豹》
第13届 1990 孙飞虎《开国大典》 林默予《红楼梦》
第14届 1991 陈裕德《斗鸡》 伍宇娟《龙年警官》
第15届 1992 葛优《过年》 吕丽萍《青春无悔》
第16届 1993 冯巩《站直了别趴下》 陈小艺《离婚》
第17届 1994 孙飞虎《重庆谈判》 丁嘉莉《无人喝彩》
第18届 1995 谢园《天生胆小》 李媛媛《天生胆小》
第19届 1996 方子哥《混在北京》 何赛飞《敌后武工队》
第20届 1997 牛犇《夫唱妻和》 宋春丽《离开雷锋的日子》
第21届 1998 李保田《有话好好说》 张路《这女人这辈子》
第22届 1999 牛犇《媳妇你当家》 李晓红《银幕恋情》
第23届 2000 尤勇《紧急迫降》 陶虹《说好不分手》
第24届 2001 朱旭《刮痧》 阎青妤《留住心中的月亮》
第25届 2002 英达《大腕》 袁立《绝对情感》
第26届 2003 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袁泉《美丽的大脚》
第27届 2004 李幼斌《惊心动魂》 张妍《暖春》
第28届 2006 谢霆锋《新警察故事》 元秋《功夫》 孙俪《霍元甲》
第29届 2008 邓超《集结号》 归亚蕾《云水谣》 雷庆瑶《隐形的翅膀》
第30届 2010 苏有朋《风声》

王嘉《惊天动地》

许晴《建国大业》

徐箭《惊天动地》
第31届 2012 孙淳《辛亥革命》 宁静《辛亥革命》 张子枫《唐山大地震》
第32届 2014 佟大为《中国合伙人》 邓家佳《全民目击》 马浴柯《扫毒》
第33届 2016 李易峰《老炮儿》

杨颖《寻龙诀》

庄小龙《战狼》
第34届 2018 杜江《红海行动》[6] 蒋璐霞《红海行动》 王雨甜《红海行动》
第35届 2020 王传君《我不是药神》 袁泉《中国机长》 易烊千玺《少年的你》[7]
第36届 2022 侯勇《守岛人》 朱媛媛《我的姐姐》 陈哈琳《奇迹·笨小孩》[5]

表演奖

届次 年份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人
第01届 1962 陈强《红色娘子军》
第02届 1963 仲星火《李双双》
第03届 1980 刘晓庆《瞧这一家子》
第4届至第5届未设最佳男女配角奖,其中前三届所设为配角奖,不分男女。
第06届 1983 牛犇《牧马人》 姜黎黎《赤橙黄绿青蓝紫》
第07届 1984 刘信义《快乐的单身汉》 王馥荔《咱们的牛百岁》
第08届 1985 何伟《高山下的花环》 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环》
第09届 1986 陈裕德《咱们的退伍兵》 王馥荔《日出》
第10届 1987 祝士彬《芙蓉镇》 张晓敏《非常大总统》
第11届 1988 陈佩斯《京都球侠》 吕丽萍《老井》
第12届 1989 申军谊《欢乐英雄》《阴阳界》 巩俐《代号美洲豹》
第13届 1990 孙飞虎《开国大典》 林默予《红楼梦》
第14届 1991 陈裕德《斗鸡》 伍宇娟《龙年警官》
第15届 1992 葛优《过年》 吕丽萍《青春无悔》
第16届 1993 冯巩《站直了别趴下》 陈小艺《离婚》
第17届 1994 孙飞虎《重庆谈判》 丁嘉莉《无人喝彩》
第18届 1995 谢园《天生胆小》 李媛媛《天生胆小》
第19届 1996 方子哥《混在北京》 何赛飞《敌后武工队》
第20届 1997 牛犇《夫唱妻和》 宋春丽《离开雷锋的日子》
第21届 1998 李保田《有话好好说》 张路《这女人这辈子》
第22届 1999 牛犇《媳妇你当家》 李晓红《银幕恋情》
第23届 2000 尤勇《紧急迫降》 陶虹《说好不分手》
第24届 2001 朱旭《刮痧》 阎青妤《留住心中的月亮》
第25届 2002 英达《大腕》 袁立《绝对情感》
第26届 2003 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袁泉《美丽的大脚》
第27届 2004 李幼斌《惊心动魂》 张妍《暖春》
第28届 2006 谢霆锋《新警察故事》 元秋《功夫》 孙俪《霍元甲》
第29届 2008 邓超《集结号》 归亚蕾《云水谣》 雷庆瑶《隐形的翅膀》
第30届 2010 苏有朋《风声》

王嘉《惊天动地》

许晴《建国大业》

徐箭《惊天动地》
第31届 2012 孙淳《辛亥革命》 宁静《辛亥革命》 张子枫《唐山大地震》
第32届 2014 佟大为《中国合伙人》 邓家佳《全民目击》 马浴柯《扫毒》
第33届 2016 李易峰《老炮儿》

杨颖《寻龙诀》

庄小龙《战狼》
第34届 2018 杜江《红海行动》[6] 蒋璐霞《红海行动》 王雨甜《红海行动》
第35届 2020 王传君《我不是药神》 袁泉《中国机长》 易烊千玺《少年的你》[7]
第36届 2022 侯勇《守岛人》 朱媛媛《我的姐姐》 陈哈琳《奇迹·笨小孩》[5]

词条图册

未能公布的1964年“百花奖”主要奖项获奖名单:

故事片奖为《南海潮》、《甲午风云》、《停战以后》;编剧奖为蔡楚生、陈残云、王为一、白辛、辛毅等;导演奖为蔡楚生、王为一(《南海潮》)、崔嵬、欧阳红缨(《小兵张嘎》)、林农等;男演员李默然、张平、安吉斯等;摄影奖为王启民、张翬、李生伟等;女演员为王小棠、吴文华、王丹凤等;音乐奖为雷振邦、巩志伟、吕其明、肖珩等 配角奖为石晓满、王心刚、田华等;美工奖为卢淦、史维钧、黄冲等备注投票对象中,工人占19.9%,农民7.1%,战士15.5%,干部23%,学生2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