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中学(初名礼贤书院)
德国基督教同善会传教士尉礼贤(卫礼贤)自荐开办师范学堂一所,是青岛历史最长的一所教会中学。
在胶州街(今胶州路)柏林会教堂旁建立讲堂、宿舍各一所,尉礼贤自任监督,定名为礼贤书院。
小鲍岛东山(今上海路)新校舍落成,有讲堂、宿舍数10间,招收学生60余人,增设高级德文班,其余学科采取清政府钦定高等学堂章程授课。尉礼贤提出“有教无类,一视同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
添设女学,系青岛第一所招收女生的中学。
女校因学生人数增加迁入武定路 校舍。
学校兴建教学大楼一幢, 作为第一、第三教室和物理、化学实验室。
在东院建藏书楼,藏书3万余册;创立尊孔文社会 ,学生增至200人。
由瑞士基督教同善会出面办学。
由青岛巨商周辑三和总商会捐助年经费,改为礼贤甲种商业学校, 学制3年。该校在外语教学中确定以英文为主,把德文定为特别科。
该校复改为礼贤中学 。
应社会需要,添设高级工程科。
添设高级德文科和初级制图科。该校在抗日战争前夕是青岛私立学校中规模最大、教育水平最高的一所中学。抗日战争开始曾停课一年。
学校恢复了高中,后又恢复了初中。
由人民政府接管该校并改为“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