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中文名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首届比赛 1877年
比赛时间 每年6月或7月
官网 http://www.wimbledon.com
赛事类别 网球四大满贯赛事
决赛球场 一号中心球场
简称 温网
目录导航

赛事历史

赛事命名

温网的“传统”,它有一个和其他三大满贯完全不同的特制,那就是它没有用国家来命名,甚至连伦敦都没沾上边。一个以小城市来冠名的比赛,何以在百年网坛上屹立不倒?

当然,传统往往是一种标志。这也是温网能火爆到现在的最大原因。当我们回看以往的温网赛事时,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古典的东西是那么的唯美,总是以如此深刻的姿态印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难以忘记。

“传统的,才是世界的。”这是对温网最经典的概况。

历史沿革

全英俱乐部是一个私人俱乐部,成立于1868年,最初是作为全英门球俱乐部,最初的场地位于Worple路附近。1875年,由Major Walter Clopton Wingfield设计的一个一年一次的游戏——草地网球,被允许加入俱乐部活动。在1877年春天,该俱乐部改名称为: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并举行了第一个草地网球锦标赛——温网。是四大赛事中最古老的一个。

温布尔登的草场球场温布尔登的草场球场

温网于1877年首次于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管理之下在温布尔登Worple路附近的一块场地举行。当时仅有男子单打比赛,当时由Spencer Gore赢得冠军。到了1884年,全英俱乐部增加了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比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在1913年加入。锦标赛在1922年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场地。如同其他3项“大满贯”赛事,温布尔登在1968年网球公开时代到来之前,只对顶级的业余选手开放。英国人对锦标赛甚为骄傲,但它也是其民族苦闷和幽默的来源:英国男性自1936年的佛瑞德·佩里之后再未获得过单打冠军,直到2013年7月7日,安迪·穆雷代表英国人再次夺得温网男单冠军;英国女子单打冠军则是在1977年的弗吉尼亚·韦德。

2018年10月19日,温网宣布从下个赛季开始引入一种特殊的抢7规则——如果两位选手在决胜盘战成12-12,将直接进行抢7大战。[5]

2020年4月1日,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组委会宣布2020年温网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被迫取消。这是二战后这项赛事首次取消。[6]

2022年4月,温网宣布禁止俄罗斯、白俄罗斯球员参加2022年温网;[7]5月21日,ATP宣布确认取消2022年温网的排名积分;WTA也跟进宣布不承认2022年温网积分;ITF宣布2022年温网青少年以及轮椅组的赛事的积分同样取消。 [8]

赛事场地

一号球场

一号球场叫做“中心球场”(Centre Court),是举行决赛的地方。中心球场可容纳观众15800人,1号球场则可容纳观众11400人,2号球场能容纳观众4000人,3号球场可以容纳2000人。

温网场地温网场地由于比赛时间适逢伦敦雨季,球场配有可折叠的屋顶,已于2009年完工。一号球场在1997年经过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邻中心球场的原址搬到了一个新的可容纳更多观众的专用场地。原来的一号球场据说拥有独特的氛围,是许多选手的心爱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对其移址感到悲伤。一号球场通常举办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赛,如单打的四分之一决赛,它还拥有一座外置的巨大屏幕,用来让聚集在场外穆雷(曾经叫亨曼)山上观战的球迷欣赏比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球迷在这块山坡上为冲击冠军的本土球员加油助威,但是遗憾的是,1936年之来,英国的男子球员很久没有举起过冠军奖杯。直到2013年的温网,英国选手穆雷直落三盘击败了小德终于圆了英国人再次称雄的梦。

二号球场

二号球场拥有“冠军坟墓”“种子坟场”的称号,因为在此地进行比赛的种子选手通常被排名较低的对手所淘汰。曾经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和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在2005年的第一轮还差点将蒂姆·亨曼(Tim Henman)拉下水,2013年温网第二轮,俄罗斯美女、3号种子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也在二号球场爆冷不敌世界排名131位的葡萄牙姑娘米歇尔·德布里托。2011年新的可以容纳2000人的3号球场建在了这座老2号球场之上。

冠军奖杯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奖杯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奖杯男子单打冠军将获得一座18英寸高的镀金奖杯——“挑战者杯”。

女子单打的奖品一个为直径约19英寸的银盘,通常被称作“Rosewater Dish”或“Venus Rosewater Dish”,中文通译“玫瑰露水盘”。

赛事传统

绿色和紫色是温网的传统代表色,而参赛的选手须穿着“白色”的球衣,是四大满贯赛中唯一有规定球员衣着颜色的。此外,女选手在整个赛事中,其姓之前被冠以“小姐”或“夫人”(如主裁判宣报比分时),而男选手则直呼其姓。

比赛于每年6月最后一周至7月第一个星期举行,历时两星期。从传统上讲,赛事中的周日无比赛。第一周内举行早期赛事,而第二周则举行“16强”、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

温网和法网的男子冠军奖金比女子较多;而在美网和澳网中,男女奖金则是相同的。但从2007年开始,男女单打实行同工同酬,当年女单冠军大威廉姆斯与男单冠军费德勒获得了相同数量的奖金。温网观众观看比赛吃的食物温网观众观看比赛吃的食物

对于比赛观众,草莓配奶油是他们在观看比赛期间的传统零食。此外,对于观众着装规定虽然已经有所减少,但是比赛时男性观众依然不能穿着短裤,女性则不能戴帽子,因为这样可能阻碍后排观众的视线。

英国郁郁葱葱的草地是近代网球的发源地,136岁的温布尔顿公开赛在四大满贯中历史最悠久。温网的历史让她特别有厚重感,不过其他网球赛事比,温网的特色非常明显,这在很多人看来甚至是非常怪。

温网一直保留着一个传统的规定:一律要求球员穿着白色网球服以表示对英国王室的尊重。

赛事特色

种子排位

和其他三项大满贯不一样,温网可以不完全按照世界排名来定种子排位,因为这项赛事是由一个私人俱乐部在经营。从2001年开始,温网的种子排位就由一个委员会决定。他们将参考这些球员过去几年的草地表现,再根据其世界排名的高低排出种子位置。

这个特殊的计算方式是:以温网开始前一周的世界排名积分作为基础,另外再加上过去12个月的所有草地赛事的积分、以及再此前的12个月中最好的草地赛事的积分的75%。考虑到每个赛季的草地赛事数量有限,因此这个方式也能照顾那些擅长在草地作战的球员。另外这个温网种子排位计算公式,同时也提高了女王杯、纽波特、海尔托亨博思等草地赛事的重要性。因为在这些赛事每一场胜利,都可能帮助球员在全英俱乐部获得更好的种子排位。[9]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殊性,2010年温网开赛前当时世界排名跌至第二位的费德勒仍然可以力压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纳达尔成为头号种子。小威在2011年世界排名一度跌至第26位,但仍以7号种子的身份征战温网。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3)

恰逢雨季

正如费德勒所说的“下雨已成为温网的一部分”,雨中的温网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在温网121年的历史上,曾经有30个比赛日因为下雨一场也打不成。1922年,温网开始在教堂路的女王俱乐部举行,此后有16届比赛在两周内未能完赛,只好拖延到第3周。

如果在温布尔登公开赛中下几场雨,没人会觉得新鲜,但要是哪届温布尔登没下雨,人们倒要感到奇怪了,因为6月原本就是伦敦的雨季。

动物观众

多年来,温布尔登中央球场吸引了松鼠、鸽子和老鼠等一群群动物的光临,这些“不速之客”们不受欢迎的入侵曾使很多紧张的比赛被迫中断。

动物入侵的问题在1999年达到极致。在两名德国选手鲍里斯·贝克尔和尼古拉斯·基弗的比赛中,鸽子两次从正面看台的顶棚俯冲下来"轰炸"球场。

1949年,中央球场的球童们不得不将一只松鼠逐出赛场,而选手们只好坐等"警报解除"。1982年, 帕姆·史莱弗曾有过一次在比赛中与一大群蜜蜂斗争的经历。其中一只蜜蜂在她的对手凯西·里纳尔蒂的胳膊上蜇了一下,史莱弗十分有风度的走了过去为凯西拔掉了刺。1989年,约翰·麦肯罗和史蒂芬·埃德博格正全神贯注的打半决赛时,被两只突然入侵的麻雀打断。

“几乎全白”的网球服

温网一直保留着一个传统的规定:一律要求球员穿着白色网球服以表示对英国王室的尊重。

温网组委会要求选手必须身穿“几乎全白”的传统运动服,这曾经让很多前卫青年非常反感。前金满贯得主阿加西就曾抵制过这一规定,但当他捧起温网冠军时,他仍然乖乖地穿上了白色运动服。

零广告

和法网美网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同,除了几大主要赞助商外,温网的主赛场永远都是一尘不染的,撇开它屋檐底下那些日渐先进的科技产品不谈,从外观来看,这里几乎和一百多年前的温布尔登一模一样。

在英国人看来,打真正的网球就是真正的纯白,不需要参杂任何的装饰,不需要加入商业的推动,不需要广告牌。

奖金积分

奖金

2018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总奖金为3400万英镑(约合3亿人民币),比2017年提升7.5%[10]。其中单打冠军奖金提升到225万英镑(约合1985万人民币)。[11]

下表列出了2018年该赛事的奖金明细。(单位为英镑)

比赛奖金(2018年)
轮次 单打 双打 混双
冠军 2,250,000 450,000 110,000
亚军 1,125,000 225,000 55,000
半决赛 562,000 112,000 27,500
1/4决赛 281,000 56,000 13,750
第四轮 163,000 —— ——
第三轮 100,000 29,000 6,500
第二轮 63,000 17,750 3,250
第一轮 39,000 11,500 1,625
资格赛第三轮 19,500 —— ——
资格赛第二轮 9,750 —— ——
资格赛第一轮 4,875 —— ——

2022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总奖金为4035万英镑(约合3.3亿人民币),这比2021年增长了15%(533.4万英镑),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了6.2%(235万英镑),其中男女单打冠军奖金分别达到200万英镑(约合1642万人民币)。[12]

下表列出了2022年该赛事的奖金明细。(单位为英镑)

比赛奖金(2022年)

轮次

单打

双打

冠军

£2,000,000

£540,000

亚军

£1,050,000

£270,000

半决赛(4强)

£535,000

£135,000

1/4决赛(8强)

£310,000

£67,000

第四轮(16强)

£190,000

——

第三轮(32强)

£120,000

£33,000

第二轮(64强)

£78,000

£20,000

第一轮(128强)

£50,000

£12,500

资格赛第三轮

£32,000

——

资格赛第二轮

£19,000

——

资格赛第一轮

£11,000

——

积分

比赛奖金(2018年)
轮次 单打 双打 混双
冠军 2,250,000 450,000 110,000
亚军 1,125,000 225,000 55,000
半决赛 562,000 112,000 27,500
1/4决赛 281,000 56,000 13,750
第四轮 163,000 —— ——
第三轮 100,000 29,000 6,500
第二轮 63,000 17,750 3,250
第一轮 39,000 11,500 1,625
资格赛第三轮 19,500 —— ——
资格赛第二轮 9,750 —— ——
资格赛第一轮 4,875 —— ——

单打冠军

比赛奖金(2022年)

轮次

单打

双打

冠军

£2,000,000

£540,000

亚军

£1,050,000

£270,000

半决赛(4强)

£535,000

£135,000

1/4决赛(8强)

£310,000

£67,000

第四轮(16强)

£190,000

——

第三轮(32强)

£120,000

£33,000

第二轮(64强)

£78,000

£20,000

第一轮(128强)

£50,000

£12,500

资格赛第三轮

£32,000

——

资格赛第二轮

£19,000

——

资格赛第一轮

£11,000

——

双打冠军

比赛积分(2018年)
轮次 男子单打 男子双打 女子单打 女子双打
冠军 2000
亚军 1200 1300
半决赛 720 780
1/4决赛 360 430
第四轮 180 —— 240 ——
第三轮 90 180 130 240
第二轮 45 90 70 130
第一轮 10 0 10 10

2022年5月21日,ATP和WTA宣布取消2022年温网的排名积分。[8]

夺冠统计

比赛积分(2018年)
轮次 男子单打 男子双打 女子单打 女子双打
冠军 2000
亚军 1200 1300
半决赛 720 780
1/4决赛 360 430
第四轮 180 —— 240 ——
第三轮 90 180 130 240
第二轮 45 90 70 130
第一轮 10 0 10 10

男子单打

男子单打

在赛会历史上与费德勒八度封王,桑普拉斯七次夺冠紧随其后。男单的冠军奖杯为挑战者杯,这个奖杯从1887年开始沿用至今,杯上刻着“全英草地俱乐部单打冠军”。[13]

年份 冠军 亚军 决赛比分
2022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克耶高斯(澳大利亚) 4-6/6-3/6-4/7-6(3)[3]
2021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马泰奥·贝雷蒂尼(意大利) 6(4)-7、6-4、6-4、6-3[14]
2020 2020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取消
2019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罗杰·费德勒(瑞士) 7–6(7–5),1–6,7–6(7–4),4–6,13–12(7–3)
2018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凯文·安德森(南非) 6–2, 6–2, 7–6(7-3)
2017 罗杰·费德勒(瑞士) 马林·西里奇(克罗地亚) 6–3, 6–1, 6–4
2016 安迪·穆雷(英国) 米洛斯·拉奥尼奇(加拿大) 6–4, 7–6(7–3), 7–6(7–2)
2015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罗杰·费德勒(瑞士) 7–6(7–1), 6–7(10–12), 6–4, 6–3
2014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罗杰·费德勒(瑞士) 6–7(7–9), 6–4, 7–6(7–4), 5–7, 6–4
2013 安迪·穆雷(英国)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6–4, 7–5, 6–4
2012 罗杰·费德勒(瑞士) 安迪·穆雷(英国) 4–6, 7–5, 6–3, 6–4
2011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6–4, 6–1, 1–6, 6–3
2010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托马斯·伯蒂奇(捷克) 6–3, 7–5, 6–4
2009 罗杰·费德勒(瑞士) 安迪·罗迪克(美国) 5–7, 7–6(8–6), 7–6(7–5), 3–6, 16–14
2008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罗杰·费德勒(瑞士) 6–4, 6–4, 6–7(5–7), 6–7(8–10), 9–7
2007 罗杰·费德勒(瑞士)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7–6(9–7), 4–6, 7–6(7–3), 2–6, 6–2
2006 罗杰·费德勒(瑞士)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6–0, 7–6(7–5), 6–7(2–7), 6–3
2005 罗杰·费德勒(瑞士) 安迪·罗迪克(美国) 6–2, 7–6(7–2), 6–4
2004 罗杰·费德勒(瑞士) 安迪·罗迪克(美国) 4–6, 7–5, 7–6(7–3), 6–4
2003 罗杰·费德勒(瑞士) 马克·菲利普西斯(澳大利亚) 7–6(7–5), 6–2, 7–6(7–3)
2002 莱顿·休伊特(澳大利亚) 大卫·纳尔班迪安(阿根廷) 6–1, 6–3, 6–2
2001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帕特里克·拉夫特(澳大利亚) 6–3, 3–6, 6–3, 2–6, 9–7
2000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帕特里克·拉夫特(澳大利亚) 6–7(10–12), 7–6(7–5), 6–4, 6–2
1999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美国) 6–3, 6–4, 7–5
1998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6–7(2–7), 7–6(11–9), 6–4, 3–6, 6–2
1997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塞德里克·皮奥林(法国) 6–4, 6–2, 6–4
1996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荷兰) 马利维·华盛顿(美国) 6–3, 6–4, 6–3
1995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6–7(5–7), 6–2, 6–4, 6–2
1994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7–6(7–2), 7–6(7–5), 6–0
1993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吉姆·考瑞尔(美国) 7–6(7–3), 7–6(8–6), 3–6, 6–3
1992 安德烈·阿加西(美国)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6–7(8–10), 6–4, 6–4, 1–6, 6–4
1991 米夏埃尔·施蒂希(德国)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6–4, 7–6(7–4), 6–4
1990 斯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6–2, 6–2, 3–6, 3–6, 6–4
1989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斯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6–0, 7–6(7–1), 6–4
1988 斯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4–6, 7–6(7–2), 6–4, 6–2
1987 帕特·卡什(澳大利亚) 伊万·伦德尔(捷克斯洛伐克) 7–6(7–5), 6–2, 7–5
1986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伊万·伦德尔(捷克斯洛伐克) 6–4, 6–3, 7–5
1985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凯文·库伦(美国) 6–3, 6–7(4–7), 7–6(7–3), 6–4
1984 约翰·麦肯罗(美国) 吉米·康诺斯(美国) 6–1, 6–1, 6–2
1983 约翰·麦肯罗(美国) 克里斯·里维斯(新西兰) 6–2, 6–2, 6–2
1982 吉米·康诺斯(美国) 约翰·麦肯罗(美国) 3–6, 6–3, 6–7(2–7), 7–6(7–5), 6–4
1981 约翰·麦肯罗(美国) 比约恩·博格(瑞典) 4–6, 7–6(7–1), 7–6(7–4), 6–4
1980 比约恩·博格(瑞典) 约翰·麦肯罗(美国) 1–6, 7–5, 6–3, 6–7(16–18), 8–6
1979 比约恩·博格(瑞典) 罗斯科·坦纳(美国) 6–7(4–7), 6–1, 3–6, 6–3, 6–4
1978 比约恩·博格(瑞典) 吉米·康诺斯(美国) 6–2, 6–2, 6–3
1977 比约恩·博格(瑞典) 吉米·康诺斯(美国) 3–6, 6–2, 6–1, 5–7, 6–4
1976 比约恩·博格(瑞典) 伊利纳斯塔斯(罗马尼亚) 6–4, 6–2, 9–7
1975 阿瑟·阿什(美国) 吉米·康诺斯(美国) 6–1, 6–1, 5–7, 6–4
1974 吉米·康诺斯(美国) 肯·罗斯威尔(澳大利亚) 6–1, 6–1, 6–4
1973 扬·科德斯(捷克斯洛伐克) 亚历克斯·梅特列韦利(苏联) 6–1, 9–8(7–5), 6–3
1972 斯坦·史密斯(美国) 伊利纳斯塔斯(罗马尼亚) 4–6, 6–3, 6–3, 4–6, 7–5
1971 约翰·纽康比(澳大利亚) 斯坦·史密斯(美国) 6–3, 5–7, 2–6, 6–4, 6–4
1970 约翰·纽康比(澳大利亚) 肯·罗斯威尔(澳大利亚) 5–7, 6–3, 6–2, 3–6, 6–1
1969 罗德·拉沃尔(澳大利亚) 约翰·纽康比(澳大利亚) 6–4, 5–7, 6–4, 6–4
1968 罗德·拉沃尔(澳大利亚) 托尼·罗切(澳大利亚) 6–3, 6–4, 6–2

女子单打

女金刚纳芙拉蒂诺娃九度封后,格拉芙也曾七次笑傲群芳,威廉姆斯姐妹共获得12次冠军,可谓是现今温网的统治者。[15]

年份 冠军 亚军 决赛比分
2022 莱巴金娜(哈萨克斯坦) 贾巴尔(突尼斯) 3-6/6-2/6-2[1]
2021 阿什利·巴蒂(澳大利亚) 卡洛琳娜·普利斯科娃(捷克) 6-3,6-7,6-3[16]
2020 2020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取消
2019 西蒙娜·哈勒普(罗马尼亚)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6-2,6-2
2018 安杰利克·科波尔(德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6–3, 6–3
2017 加尔比妮·穆古拉扎(西班牙)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7–5, 6–0
2016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安杰利克·科波尔(德国) 7–5, 6–3
2015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加尔比妮·穆古拉扎(西班牙) 6–4, 6–4
2014 佩特拉·科维托娃(捷克) 尤金妮·布沙尔(加拿大) 6–3, 6–0
2013 马里昂·巴托丽(法国) 萨比妮·利斯基(德国) 6–1, 6–4
2012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阿格涅兹卡·拉德万斯卡(波兰) 6–1, 5–7, 6–2
2011 佩特拉·科维托娃(捷克) 玛利亚·莎拉波娃(俄罗斯) 6–3, 6–4
2010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薇拉·兹沃纳列娃(俄罗斯) 6–3, 6–2
2009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7–6(7–3), 6–2
2008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7–5, 6–4
2007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马里昂·巴托丽(法国) 6–4, 6–1
2006 艾米莉·毛瑞斯莫(法国) 贾斯汀·海宁(比利时) 2–6, 6–3, 6–4
2005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林德茜·达文波特(美国) 4–6, 7–6(7–4), 9–7
2004 玛利亚·莎拉波娃(俄罗斯)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6–1, 6–4
2003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4–6, 6–4, 6–2
2002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7–6(7–4), 6–3
2001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贾斯汀·海宁(比利时) 6–1, 3–6, 6–0
2000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林德茜·达文波特(美国) 6–3, 7–6(7–3)
1999 林塞·达文波特(美国)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6–4, 7–5
1998 雅娜·诺沃特娜(捷克) 纳塔莉·托齐亚(法国) 6–4, 7–6(7–2)
1997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 雅娜·诺沃特娜(捷克) 2–6, 6–3, 6–3
1996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阿兰特查·桑切斯·维卡里奥(西班牙) 6–3, 7–5
1995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阿兰特查·桑切斯·维卡里奥(西班牙) 4–6, 6–1, 7–5
1994 肯奇塔·马丁内兹(西班牙)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6–4, 3–6, 6–3
1993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雅娜·诺沃特娜(捷克) 7–6(8–6), 1–6, 6–4
1992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莫妮卡·塞莱斯(南斯拉夫) 6–2, 6–1
1991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加布里埃拉·萨巴蒂尼(阿根廷) 6–4, 3–6, 8–6
1990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吉娜·加里森(美国) 6–4, 6–1
1989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6–2, 6–7(1–7), 6–1
1988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5–7, 6–2, 6–1
1987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7–5, 6–3
1986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哈娜·曼德利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7–6(7–1), 6–3
1985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4–6, 6–3, 6–2
1984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7–6(7–5), 6–2
1983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安德里亚·耶格(美国) 6–0, 6–3
1982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6–1, 3–6, 6–2
1981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哈娜·曼德利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6–2, 6–2
1980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6–1, 7–6(7–4)
1979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6–4, 6–4
1978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2–6, 6–4, 7–5
1977 弗吉尼亚·韦德(英国) 贝蒂卢·斯托弗(荷兰) 4–6, 6–3, 6–1
1976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6–3, 4–6, 8–6
1975 比利·简·金(美国)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6–0, 6–1
1974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奥尔加·莫洛佐娃(苏联) 6–0, 6–4
1973 比利·简·金(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6–0, 7–5
1972 比利·简·金(美国)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6–3, 6–3
1971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6–4, 6–1
1970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比利·简·金(美国) 14–12, 11–9
1969 安·琼斯(英国) 比利·简·金(美国) 3–6, 6–3, 6–2
1968 比利·简·金(美国) 朱迪·特格特·达尔顿(澳大利亚) 9–7, 7–5

女子单打

年份 冠军 亚军 决赛比分
2022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克耶高斯(澳大利亚) 4-6/6-3/6-4/7-6(3)[3]
2021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马泰奥·贝雷蒂尼(意大利) 6(4)-7、6-4、6-4、6-3[14]
2020 2020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取消
2019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罗杰·费德勒(瑞士) 7–6(7–5),1–6,7–6(7–4),4–6,13–12(7–3)
2018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凯文·安德森(南非) 6–2, 6–2, 7–6(7-3)
2017 罗杰·费德勒(瑞士) 马林·西里奇(克罗地亚) 6–3, 6–1, 6–4
2016 安迪·穆雷(英国) 米洛斯·拉奥尼奇(加拿大) 6–4, 7–6(7–3), 7–6(7–2)
2015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罗杰·费德勒(瑞士) 7–6(7–1), 6–7(10–12), 6–4, 6–3
2014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罗杰·费德勒(瑞士) 6–7(7–9), 6–4, 7–6(7–4), 5–7, 6–4
2013 安迪·穆雷(英国)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6–4, 7–5, 6–4
2012 罗杰·费德勒(瑞士) 安迪·穆雷(英国) 4–6, 7–5, 6–3, 6–4
2011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6–4, 6–1, 1–6, 6–3
2010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托马斯·伯蒂奇(捷克) 6–3, 7–5, 6–4
2009 罗杰·费德勒(瑞士) 安迪·罗迪克(美国) 5–7, 7–6(8–6), 7–6(7–5), 3–6, 16–14
2008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罗杰·费德勒(瑞士) 6–4, 6–4, 6–7(5–7), 6–7(8–10), 9–7
2007 罗杰·费德勒(瑞士)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7–6(9–7), 4–6, 7–6(7–3), 2–6, 6–2
2006 罗杰·费德勒(瑞士) 拉菲尔·纳达尔(西班牙) 6–0, 7–6(7–5), 6–7(2–7), 6–3
2005 罗杰·费德勒(瑞士) 安迪·罗迪克(美国) 6–2, 7–6(7–2), 6–4
2004 罗杰·费德勒(瑞士) 安迪·罗迪克(美国) 4–6, 7–5, 7–6(7–3), 6–4
2003 罗杰·费德勒(瑞士) 马克·菲利普西斯(澳大利亚) 7–6(7–5), 6–2, 7–6(7–3)
2002 莱顿·休伊特(澳大利亚) 大卫·纳尔班迪安(阿根廷) 6–1, 6–3, 6–2
2001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帕特里克·拉夫特(澳大利亚) 6–3, 3–6, 6–3, 2–6, 9–7
2000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帕特里克·拉夫特(澳大利亚) 6–7(10–12), 7–6(7–5), 6–4, 6–2
1999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安德烈·阿加西(美国) 6–3, 6–4, 7–5
1998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6–7(2–7), 7–6(11–9), 6–4, 3–6, 6–2
1997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塞德里克·皮奥林(法国) 6–4, 6–2, 6–4
1996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荷兰) 马利维·华盛顿(美国) 6–3, 6–4, 6–3
1995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6–7(5–7), 6–2, 6–4, 6–2
1994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7–6(7–2), 7–6(7–5), 6–0
1993 皮特·桑普拉斯(美国) 吉姆·考瑞尔(美国) 7–6(7–3), 7–6(8–6), 3–6, 6–3
1992 安德烈·阿加西(美国)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6–7(8–10), 6–4, 6–4, 1–6, 6–4
1991 米夏埃尔·施蒂希(德国)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6–4, 7–6(7–4), 6–4
1990 斯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6–2, 6–2, 3–6, 3–6, 6–4
1989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斯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6–0, 7–6(7–1), 6–4
1988 斯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4–6, 7–6(7–2), 6–4, 6–2
1987 帕特·卡什(澳大利亚) 伊万·伦德尔(捷克斯洛伐克) 7–6(7–5), 6–2, 7–5
1986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伊万·伦德尔(捷克斯洛伐克) 6–4, 6–3, 7–5
1985 鲍里斯·贝克尔(德国) 凯文·库伦(美国) 6–3, 6–7(4–7), 7–6(7–3), 6–4
1984 约翰·麦肯罗(美国) 吉米·康诺斯(美国) 6–1, 6–1, 6–2
1983 约翰·麦肯罗(美国) 克里斯·里维斯(新西兰) 6–2, 6–2, 6–2
1982 吉米·康诺斯(美国) 约翰·麦肯罗(美国) 3–6, 6–3, 6–7(2–7), 7–6(7–5), 6–4
1981 约翰·麦肯罗(美国) 比约恩·博格(瑞典) 4–6, 7–6(7–1), 7–6(7–4), 6–4
1980 比约恩·博格(瑞典) 约翰·麦肯罗(美国) 1–6, 7–5, 6–3, 6–7(16–18), 8–6
1979 比约恩·博格(瑞典) 罗斯科·坦纳(美国) 6–7(4–7), 6–1, 3–6, 6–3, 6–4
1978 比约恩·博格(瑞典) 吉米·康诺斯(美国) 6–2, 6–2, 6–3
1977 比约恩·博格(瑞典) 吉米·康诺斯(美国) 3–6, 6–2, 6–1, 5–7, 6–4
1976 比约恩·博格(瑞典) 伊利纳斯塔斯(罗马尼亚) 6–4, 6–2, 9–7
1975 阿瑟·阿什(美国) 吉米·康诺斯(美国) 6–1, 6–1, 5–7, 6–4
1974 吉米·康诺斯(美国) 肯·罗斯威尔(澳大利亚) 6–1, 6–1, 6–4
1973 扬·科德斯(捷克斯洛伐克) 亚历克斯·梅特列韦利(苏联) 6–1, 9–8(7–5), 6–3
1972 斯坦·史密斯(美国) 伊利纳斯塔斯(罗马尼亚) 4–6, 6–3, 6–3, 4–6, 7–5
1971 约翰·纽康比(澳大利亚) 斯坦·史密斯(美国) 6–3, 5–7, 2–6, 6–4, 6–4
1970 约翰·纽康比(澳大利亚) 肯·罗斯威尔(澳大利亚) 5–7, 6–3, 6–2, 3–6, 6–1
1969 罗德·拉沃尔(澳大利亚) 约翰·纽康比(澳大利亚) 6–4, 5–7, 6–4, 6–4
1968 罗德·拉沃尔(澳大利亚) 托尼·罗切(澳大利亚) 6–3, 6–4, 6–2

冠军统计

年份 冠军 亚军 决赛比分
2022 莱巴金娜(哈萨克斯坦) 贾巴尔(突尼斯) 3-6/6-2/6-2[1]
2021 阿什利·巴蒂(澳大利亚) 卡洛琳娜·普利斯科娃(捷克) 6-3,6-7,6-3[16]
2020 2020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取消
2019 西蒙娜·哈勒普(罗马尼亚)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6-2,6-2
2018 安杰利克·科波尔(德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6–3, 6–3
2017 加尔比妮·穆古拉扎(西班牙)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7–5, 6–0
2016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安杰利克·科波尔(德国) 7–5, 6–3
2015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加尔比妮·穆古拉扎(西班牙) 6–4, 6–4
2014 佩特拉·科维托娃(捷克) 尤金妮·布沙尔(加拿大) 6–3, 6–0
2013 马里昂·巴托丽(法国) 萨比妮·利斯基(德国) 6–1, 6–4
2012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阿格涅兹卡·拉德万斯卡(波兰) 6–1, 5–7, 6–2
2011 佩特拉·科维托娃(捷克) 玛利亚·莎拉波娃(俄罗斯) 6–3, 6–4
2010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薇拉·兹沃纳列娃(俄罗斯) 6–3, 6–2
2009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7–6(7–3), 6–2
2008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7–5, 6–4
2007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马里昂·巴托丽(法国) 6–4, 6–1
2006 艾米莉·毛瑞斯莫(法国) 贾斯汀·海宁(比利时) 2–6, 6–3, 6–4
2005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林德茜·达文波特(美国) 4–6, 7–6(7–4), 9–7
2004 玛利亚·莎拉波娃(俄罗斯)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6–1, 6–4
2003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4–6, 6–4, 6–2
2002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7–6(7–4), 6–3
2001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贾斯汀·海宁(比利时) 6–1, 3–6, 6–0
2000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林德茜·达文波特(美国) 6–3, 7–6(7–3)
1999 林塞·达文波特(美国)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6–4, 7–5
1998 雅娜·诺沃特娜(捷克) 纳塔莉·托齐亚(法国) 6–4, 7–6(7–2)
1997 玛蒂娜·辛吉斯(瑞士) 雅娜·诺沃特娜(捷克) 2–6, 6–3, 6–3
1996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阿兰特查·桑切斯·维卡里奥(西班牙) 6–3, 7–5
1995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阿兰特查·桑切斯·维卡里奥(西班牙) 4–6, 6–1, 7–5
1994 肯奇塔·马丁内兹(西班牙)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6–4, 3–6, 6–3
1993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雅娜·诺沃特娜(捷克) 7–6(8–6), 1–6, 6–4
1992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莫妮卡·塞莱斯(南斯拉夫) 6–2, 6–1
1991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加布里埃拉·萨巴蒂尼(阿根廷) 6–4, 3–6, 8–6
1990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吉娜·加里森(美国) 6–4, 6–1
1989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6–2, 6–7(1–7), 6–1
1988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5–7, 6–2, 6–1
1987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 7–5, 6–3
1986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哈娜·曼德利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7–6(7–1), 6–3
1985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4–6, 6–3, 6–2
1984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7–6(7–5), 6–2
1983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安德里亚·耶格(美国) 6–0, 6–3
1982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6–1, 3–6, 6–2
1981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哈娜·曼德利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6–2, 6–2
1980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6–1, 7–6(7–4)
1979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6–4, 6–4
1978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2–6, 6–4, 7–5
1977 弗吉尼亚·韦德(英国) 贝蒂卢·斯托弗(荷兰) 4–6, 6–3, 6–1
1976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6–3, 4–6, 8–6
1975 比利·简·金(美国)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6–0, 6–1
1974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奥尔加·莫洛佐娃(苏联) 6–0, 6–4
1973 比利·简·金(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6–0, 7–5
1972 比利·简·金(美国)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6–3, 6–3
1971 伊凡妮·古拉贡(澳大利亚)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6–4, 6–1
1970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比利·简·金(美国) 14–12, 11–9
1969 安·琼斯(英国) 比利·简·金(美国) 3–6, 6–3, 6–2
1968 比利·简·金(美国) 朱迪·特格特·达尔顿(澳大利亚) 9–7, 7–5

历届之最

年份 男双冠军 女双冠军 混双冠军(男子在前)
2022年 埃伯登/普塞尔[2] 克雷吉茨科娃/西尼亚科娃[4] 克拉夫切克/N-斯古普斯基[17]
2021年 麦克蒂奇/帕维奇[18] 谢淑薇/梅尔滕斯[19] 克劳茨克/斯库普斯基[20]
2020年 2020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取消
2019年 胡安-塞瓦斯蒂安·卡巴尔/罗伯特·法拉赫 谢淑薇/芭芭拉·斯特里科娃 伊万·多迪格/詹咏然
2018年 迈克·布莱恩/索克 克雷吉茨科娃/斯尼亚科娃 亚历山大·佩亚/梅里查尔
2017年 库波特/梅洛 马卡洛娃/维斯尼娜 杰米·穆雷/辛吉斯
2016年 赫伯特/马胡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孔蒂恩/沃特森
2015年 特卡乌/罗约尔 辛吉斯/米尔扎 佩斯/辛吉斯
2014年 波斯皮希尔/索科 埃拉尼/文奇 泽蒙季奇/斯托瑟
2013年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彭帅/谢淑薇 内斯特/梅拉德诺维奇
2012年 马雷/尼尔森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迈克·布莱恩/雷蒙德
2011年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佩斯克/斯莱伯尼克 梅尔泽/贝内索娃
2010年 梅尔泽/佩特斯奇纳尔 舍夫多娃/金久慈 佩斯/布莱克
2009年 内斯特/泽蒙季奇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诺尔斯/格罗恩菲尔德
2008年 丹尼尔·内斯特/内纳德·齐莫尼奇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鲍勃·布赖恩/斯托瑟
2007年 阿诺·克莱芒/米夏埃尔·洛德拉 卡拉·布莱克/胡贝尔 杰米·穆雷/扬科维奇
2006年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晏紫/郑洁 安迪·拉姆/兹沃娜列娃
2005年 胡斯/姆迪 卡拉·布莱克/胡贝尔 皮尔斯/布帕蒂
2004年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卡拉·布莱克/斯塔布斯 维尼·布莱克/卡拉·布莱克
2003年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克里斯特尔斯/杉山爱 帕伊斯/纳芙拉蒂诺娃
2002年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布帕蒂/林克霍芙采娃
2001年 多纳德·约翰松/帕尔莫 雷蒙德/斯塔布斯 弗雷德尔/汉图楚娃
2000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福德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金波利/约翰松
1999年 布帕什/帕斯 达文波特/莫拉莉 帕斯/罗曼德
1998年 哈修斯/艾汀格 辛吉斯/诺沃特娜 米里亚/塞.威廉姆斯
1997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苏克/苏克娃
1996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苏克娃/辛吉斯 苏克/苏克娃
1995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斯范尼克/桑切斯 斯塔克/纳芙娜蒂诺娃
1994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伍德布里奇/苏克娃
1993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伍德弗德/纳芙娜蒂诺娃
1992年 米艾尔/斯特奇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苏克/尼尔兰德
1991年 弗勒兹格兰德/乔里德 斯范尼克/兹维列娃 弗塔奇格兰德/斯米尔
1990年 里奇/波夫 诺沃特娜/苏克娃 里奇/格里森
1989年 弗勒兹格兰德/乔里德 格拉夫/斯巴塔尼 波弗/诺沃特娜
1988年 弗朗奇/斯格斯 考德·凯斯尔/苏克娃 斯特维特/格里森
1987年 弗朗奇/斯格斯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贝特斯/杜尔
1986年 奈斯特姆/维德尔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弗朗奇/乔丹
1985年 古斯塔德/特瑞斯 乔丹/斯米尔 米奈姆/纳芙娜蒂诺娃
1984年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罗德/特贝尔
1983年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罗德/特贝尔
1982年 玛迈拉/米内尔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克伦/史密斯
1981年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米克米兰/斯多芬
1980年 玛迈拉/米内尔 乔丹/史密斯 杰.奥斯汀/塔.奥斯汀
1979年 费勒穆林/米艾 金/纳芙娜蒂诺娃 哈维特/斯蒂文森
1978年 哈维特/米尼兰 瑞德/特贝尔 米克米兰/斯多芬
1977年 凯斯/玛斯特 凯勒/鲁希 哈维特/斯蒂文森
1976年 高雷特斯/罗曼而斯 埃弗特/纳芙娜蒂诺娃 罗奇/杜尔
1975年 高雷特斯/美亚 克莫拉/苏娃姆斯特 罗尔森/考特
1974年 纽克博/里奇 高兰格/米奇尔 戴维森/金
1973年 克那斯/奈斯特 卡斯特斯/金 戴维森/金
1972年 史密斯/范 金/斯多弗 奈特斯/卡斯尔斯
1971年 艾莫森/勒弗 卡斯特斯/金 戴维森/金
1970年 纽克博/里奇 卡斯特斯/金 奈特斯/卡斯尔斯
1969年 纽克博/里奇 肯特/特格特 斯托尔/琼斯
1968年 纽克博/里奇 卡斯特斯/金 费尔奇/考特

参考资料来源:[21][22][23]

中国战绩

年份 男双冠军 女双冠军 混双冠军(男子在前)
2022年 埃伯登/普塞尔[2] 克雷吉茨科娃/西尼亚科娃[4] 克拉夫切克/N-斯古普斯基[17]
2021年 麦克蒂奇/帕维奇[18] 谢淑薇/梅尔滕斯[19] 克劳茨克/斯库普斯基[20]
2020年 2020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取消
2019年 胡安-塞瓦斯蒂安·卡巴尔/罗伯特·法拉赫 谢淑薇/芭芭拉·斯特里科娃 伊万·多迪格/詹咏然
2018年 迈克·布莱恩/索克 克雷吉茨科娃/斯尼亚科娃 亚历山大·佩亚/梅里查尔
2017年 库波特/梅洛 马卡洛娃/维斯尼娜 杰米·穆雷/辛吉斯
2016年 赫伯特/马胡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孔蒂恩/沃特森
2015年 特卡乌/罗约尔 辛吉斯/米尔扎 佩斯/辛吉斯
2014年 波斯皮希尔/索科 埃拉尼/文奇 泽蒙季奇/斯托瑟
2013年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彭帅/谢淑薇 内斯特/梅拉德诺维奇
2012年 马雷/尼尔森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迈克·布莱恩/雷蒙德
2011年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佩斯克/斯莱伯尼克 梅尔泽/贝内索娃
2010年 梅尔泽/佩特斯奇纳尔 舍夫多娃/金久慈 佩斯/布莱克
2009年 内斯特/泽蒙季奇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诺尔斯/格罗恩菲尔德
2008年 丹尼尔·内斯特/内纳德·齐莫尼奇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鲍勃·布赖恩/斯托瑟
2007年 阿诺·克莱芒/米夏埃尔·洛德拉 卡拉·布莱克/胡贝尔 杰米·穆雷/扬科维奇
2006年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晏紫/郑洁 安迪·拉姆/兹沃娜列娃
2005年 胡斯/姆迪 卡拉·布莱克/胡贝尔 皮尔斯/布帕蒂
2004年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卡拉·布莱克/斯塔布斯 维尼·布莱克/卡拉·布莱克
2003年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克里斯特尔斯/杉山爱 帕伊斯/纳芙拉蒂诺娃
2002年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布帕蒂/林克霍芙采娃
2001年 多纳德·约翰松/帕尔莫 雷蒙德/斯塔布斯 弗雷德尔/汉图楚娃
2000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福德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金波利/约翰松
1999年 布帕什/帕斯 达文波特/莫拉莉 帕斯/罗曼德
1998年 哈修斯/艾汀格 辛吉斯/诺沃特娜 米里亚/塞.威廉姆斯
1997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苏克/苏克娃
1996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苏克娃/辛吉斯 苏克/苏克娃
1995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斯范尼克/桑切斯 斯塔克/纳芙娜蒂诺娃
1994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伍德布里奇/苏克娃
1993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伍德弗德/纳芙娜蒂诺娃
1992年 米艾尔/斯特奇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苏克/尼尔兰德
1991年 弗勒兹格兰德/乔里德 斯范尼克/兹维列娃 弗塔奇格兰德/斯米尔
1990年 里奇/波夫 诺沃特娜/苏克娃 里奇/格里森
1989年 弗勒兹格兰德/乔里德 格拉夫/斯巴塔尼 波弗/诺沃特娜
1988年 弗朗奇/斯格斯 考德·凯斯尔/苏克娃 斯特维特/格里森
1987年 弗朗奇/斯格斯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贝特斯/杜尔
1986年 奈斯特姆/维德尔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弗朗奇/乔丹
1985年 古斯塔德/特瑞斯 乔丹/斯米尔 米奈姆/纳芙娜蒂诺娃
1984年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罗德/特贝尔
1983年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罗德/特贝尔
1982年 玛迈拉/米内尔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克伦/史密斯
1981年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米克米兰/斯多芬
1980年 玛迈拉/米内尔 乔丹/史密斯 杰.奥斯汀/塔.奥斯汀
1979年 费勒穆林/米艾 金/纳芙娜蒂诺娃 哈维特/斯蒂文森
1978年 哈维特/米尼兰 瑞德/特贝尔 米克米兰/斯多芬
1977年 凯斯/玛斯特 凯勒/鲁希 哈维特/斯蒂文森
1976年 高雷特斯/罗曼而斯 埃弗特/纳芙娜蒂诺娃 罗奇/杜尔
1975年 高雷特斯/美亚 克莫拉/苏娃姆斯特 罗尔森/考特
1974年 纽克博/里奇 高兰格/米奇尔 戴维森/金
1973年 克那斯/奈斯特 卡斯特斯/金 戴维森/金
1972年 史密斯/范 金/斯多弗 奈特斯/卡斯尔斯
1971年 艾莫森/勒弗 卡斯特斯/金 戴维森/金
1970年 纽克博/里奇 卡斯特斯/金 奈特斯/卡斯尔斯
1969年 纽克博/里奇 肯特/特格特 斯托尔/琼斯
1968年 纽克博/里奇 卡斯特斯/金 费尔奇/考特

词条图册

温网冠军温网冠军(2)下表列出了公开赛时代(Open Era)以来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男子和女子单打夺冠次数排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