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方言,旧指有争执的双方及调解人到茶馆里边喝茶边评理,解决纠纷。
[详解]
“吃讲茶”从词义上来说:上茶馆吃茶讲理。从前,邻里、亲戚、朋友之间发生了纠葛,由争执双方公举德高望重者,到双方认可的茶馆进行谈判、调停。包天笑所著的《钏影楼回忆》中写道:约朋友往往在茶馆中,谈判曲直亦在茶馆中,名之“吃讲茶”。叶伸均《上海麟爪竹枝词》第217“吃讲茶”说:双方口角偶然生,同到茶寮讲一声,倘幸得逢和事佬,杯交合卺免纷争。沪剧传统戏《阿必大》中。婶娘发现侄女阿必大在做童养媳时受到婆阿妈雌老虎的虐待,要解除婆媳关系,也提出到茶馆当着众乡亲的面吃茶评理。但吃讲茶解决纷争这一方式后被帮会和黑道利用,成为帮派争权夺利的手段。“吃讲茶”也叫“斩人头”,帮派间发生争执的双方事先约定在某茶楼备下香茗或丰盛宴席,请双方公认的、具有实力并颇享信誉的人物居中调停,如果双方一番唇枪舌剑后达成妥协,言归于好后,便当场请调停人将红、绿两种茶混在碗中,双方各持茶碗一饮而尽,然后碰杯喝酒,以示了结。如谈判不成,则“吃讲茶”失败,调停者退出,双方以刀光剑影论是非,甚至有性子急的当场在茶楼便举刀操斧,翻桌碎碗,拼个你死我活。战败的让出地盘或财产。十六铺有不少茶肆就成为约定俗成的“吃讲茶”地点。青帮头子黄金荣开办的“聚宝茶楼”,也是“奉宪专办讲茶”的地方。
江南水乡历来流传一种古老的茶俗吃讲茶。吃讲茶是在平民百姓间因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或矛盾,在双方争持不下时,既不愿私了,又不愿打官司解决时,为争吵双方举行的和解茶会。
吃讲茶时,由争斗中的双方约定日期至某茶楼吃茶评理,并邀请双方都信任的调解人(调解人亦即纠纷裁决人,一般都由社会上有名望、办事又公道、双方都信得过的长辈来担任)居中调停、评判,以化解双方的纠纷而握手言和。
吃讲茶有专门的程式.双方指定茶馆吃讲茶后,茶馆会为双方安排好座位,桌上一般放置两把茶壶(须壶嘴相对),此即示意有人在此吃讲条.待双方入座后,茶博士在壶中沏好茶,为当事人和调解人及陪吃茶的茶客各沏一碗茶.双方当事人边饮茶边各自申述自己的理由,或相互争论,过后可让双方陪吃讲茶的茶客们发表意见、看法,或评判、开导,最后由调解人判断谁是谁非,提出公断,并征求双方当事人对事端的处理意见,最后合议出妥善解决的中间意见.如吃讲茶的双方经调解后愿意和好,调解人即叫茶博士泡上一壶红、绿茶叶混合的茶汤,倒于双方碗中,双方皆须一饮而尽,以示和好.吃讲茶如经调解不成,则往往酿成凶斗.故清末民初,上海滩上有许多茶馆皆悬挂奉谕严禁讲茶的木牌以避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