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过顾亭林先生故里

作品名称 昆山过顾亭林先生故里
创作年代 公元十八世纪(清代嘉庆年间)
目录导航

诗词正文

郡国关心利病陈,玉山遗老负经纶。河汾弟子兴唐室,辽海先生自汉民。

落日荒陵挥涕泪,征车断碣访荆榛。高门宅相都零落,故里经过感替人。

作品赏析

这是作者在昆山经过顾炎武的故里时写的七言律诗。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郡国关心利病陈,玉山遗老负经纶。”是说顾炎武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创作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但是作为学富五车的大家,却只能象深山老玉一样埋没。“河汾弟子兴唐室,辽海先生自汉民。”是说顾炎武坚持民族气节,入清后仍忠于明室,不投满清。“落日荒陵挥涕泪,征车断碣访荆榛。”可以理解为顾炎武“十谒明陵”挥洒泪水,也可以理解为诗作者访问时昆山故里的荆榛遍地。“高门宅相都零落,故里经过感替人。”是对所有的大宅门的盛极而衰发出了感叹,但是只有顾炎武这样的学人才能真正让人怀念.

作者简介

王荫槐,字子和,一字味兰,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人。清代嘉庆朝癸酉年举人。王荫槐本是丹徒人,“以父铭贾于盱眙,遂移籍焉。弱冠即以诗名噪江左”,是盱眙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诗人。王荫槐自家筑有偶园,在第一山麓,藏书万卷,沈酣其中,杜门不出,是性情中人。有《蠙庐诗钞》传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