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赠贾舍人

巴陵赠贾舍人

题材 酬赠诗
作品名称 巴陵赠贾舍人
创作年代 盛唐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巴陵赠贾舍人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 怜君不遣 到长沙。

作品鉴赏

贾至字幼邻,洛阳人,是与 李白同时代的诗人和 散文家。唐玄宗幸蜀时,他曾任 中书舍人, 知制诰,在 唐肃宗乾元年间,被贬为 岳州司马(岳州即今湖南省 岳阳市)。此时李白正在 巴陵游历,遇见了他,见他心情十分苦闷,便作了这首诗赠送给他。诗中依然以他未贬前的 官衔尊称他“贾舍人”。   因西汉的 贾谊是洛阳人,能文,曾被贬长沙 太傅,而贾至不仅与他同姓,而且同为洛阳人,也擅长作文,被贬岳州的地方与长沙也很相近,因此诗人开首就以贾谊来比贾至。由于西汉和 唐代的京城都在长安,位在岳阳、长沙的西北面,故诗中称“西望”。而贾谊、贾至本来都是朝中 京官,都是由京城被贬而出,但又时时关心朝政的状况,因此诗中又用上了“忆京华”三字,这一“望”一“忆”二字,实际上已将贾至当时被贬后的失意而又关心朝政的复杂心理揭示了出来。正因为贾至当时失意怨望,却又时时地向往着京城,故而诗人在第二句中就开始劝慰起友人,既然已被南贬迁徙到湘浦这地方来了,就不要再去哀怨嗟叹了,次句中的“莫怨嗟”三字,完全是从首句“西望忆京华”中来的;因为“望”、“忆”之中有怨嗟意,所以才劝其“莫怨嗟”。   诗人想到:贾至虽然被唐肃宗贬至岳阳,但岳阳毕竟在长沙的北面,距离京城要比长沙近些,从这一点上来说,唐肃宗还不算太薄情,他至少没像汉文帝那样把贾至贬到长沙。于是,末二句中有所谓的“圣主恩深”、“怜君”等,都是从这个意思上来说的,都是一些宽慰之词,并不意味李白认为唐肃宗就是 明君。相反,读者会觉得 话中有话,那 肃宗与汉文帝的作法实只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屈才则同。这讽刺意味是十分委婉而深长的。   

此诗语言 质朴无华,叙述平易,却一气流走,天然成韵,既有着关切同情,又有着安慰宽解和委婉的 措意,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真挚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今 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 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 楚河流域,唐时属 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 绵州昌隆(今四川 江油) 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 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公元756年,即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 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 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 当涂县令 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 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 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有 《李太白集》。

李白像李白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