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为宋中丞自荐表》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散文
为宋中丞自荐表
臣某闻:天地闭而贤人隐。云雷屯而君子用。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天宝初,五府 交辟, 不求闻达,亦由子真 谷口,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 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 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为贱臣 诈诡,遂放归山。闲居制作,言盈数万。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 王东巡胁行,中道奔 走,却至 彭泽。具已 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 崔涣及臣推复清雪,寻经奏闻。
臣闻古之诸侯进贤受上赏,蔽贤受明戮。若三适称美,必 九锡 先荣,垂之典 谋,永以为训。臣所荐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伏惟陛下大明广运,至道无偏,收其希 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 惠帝而方来。君臣离合,亦各有数,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传曰: 举逸人而 天下归心。伏惟陛下,回太阳 之 高晖,流覆盆之下照,特请拜一京官, 献可替否,以光朝列,则四海 豪俊,引领知归。不胜凄凄之至,敢 陈荐以闻。
这篇文章题目中的宋中丞,即宋若思。 吕华明在《 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时间考辨》( 《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认为《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 杨栩生则认为此文作于 公元757年(至德二载)。 引
李白的 说理文,大都运用夸张手法, 侃侃而谈,颇类战国 策士之风。在文章中,李白历叙自己的志向、才华和经历。“抱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看来似乎自我夸张过甚,实际这种夸张只是作为达到取得对方信任的手段而已,也是 纵横家文章惯用的手法。
文章引经据典。“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指上古高人 巢父、 许由,不求名利权位。“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是说昔日汉高祖刘邦欲请 商山四皓出山而不可得。后来欲废太子,而太子听从 张良之计,请出 商山四皓为其辅翼,刘邦见太子羽翼已丰,于是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这篇文章用事明当,语言简炼,虽多少带有六朝骄骊之风,但由于说的均系事实,无雕辞琢句之弊,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动人。
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 楚河流域,唐时属 安西都护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 江油) 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 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 采,名动一时,颇为 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公元756年,即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 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 南一带,依 当涂县令 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 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三十卷。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