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全唐诗》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1]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图册(9) |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图册(9) |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图册(9) |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图册(9) |
月亮化为五条白龙,翻飞凌驾九天之上。
胡沙惊撼北海,雷电横扫洛阳川。
胡虏箭镞如雨倾泻入宫阙,皇上车舆驾离长安别迁成都。
英明的永王密受庙略,大驾秉钺清肃南边。
云旗卷起海雪,金戟笼罗江烟。
聚起百万大军,弛张指挥在于一贤。
御使霜台迎来群雄,水国楼船恭奉军旗。
绣服御使开宴发言,天人借与雄伟楼船。
如登黄金之台,遥谒紫霞神仙。
我曾经曲身编蓬之下,冥机谋算四十年。
天下人哪里知道我这草间人,腰下挂有龙泉剑。
浮云在此一决,誓死也要肃清幽燕叛军。
我愿与四座诸公,静谈金匮要略篇。
咱们要齐心感戴朝恩,不惜贡捐微躯。
我们的目标是消灭安禄山,功成超过鲁仲连。[2]
这首《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当作于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载)冬。当时李白入永王水军,参谋幕府。诗的前半叙写当时国家局势,后半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抱负,勉励幕府诸侍御同心平叛,报效国家。[3]
李白
李白像[4](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5]
译文来源:慕名至此的搜狐空间作者图片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