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杂言诗
【作品出处】《全唐诗》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既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炳文章。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1]
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 李斯出上蔡门打猎。
钓的是周文王猎的是秦始皇,目的一个安黎民平天下,那些小鱼狡兔有什么意思?
风云际会,天张云卷是有天数的,你们别叹息我现在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白发苍苍的于公是大梁野老隐逸,使人怅望而不可一论。
既然知道朱亥是壮士豪杰,且愿收心于秋毫笔墨之中。
秦国与赵国龙争虎斗,血染中原,就应该舍命救公子。
裴生你尽览千古典故,文章炳辉如腾龙飞鸾。
悲吟诗歌,宛如雨雪撼动林木,放书辍剑思念父母高堂。
劝你一杯酒, 拂去你衣裘上的冰霜。
你为我跳楚舞, 我为你唱楚歌
我马上要去沙漠探虎穴,鸣鞭走马越过黄河。
别像荆柯在易水分别一样,婆婆妈妈的,哭什么哭啊,我笑着去![2]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