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就诊科室 眼科
常见症状 复视与视混淆;眼性眩晕和步态不稳;手不能准确接触物体
常见发病部位
目录导航

疾病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根据病因分为神经原性眼外肌麻痹和周围性眼外肌麻痹。

 

根据麻痹发生的部位,表现不同类型的斜视,可以是单条肌肉麻痹,也可以发生多条眼外肌的麻痹。

发病原因

先天性:多属于周围性。由先天发育异常或出生时产伤、挤压至眼外肌、支配神经或神经核损伤。多见于垂直肌受累。

 

后天性:多属于神经原性。由外伤、炎症、中毒、代谢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导致的眼外肌及支配神经或神经核发生器质性病变。周围性麻痹常见于重症肌无力、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退行性病变,内分泌疾病等。

 

常见原因有:

 

1.外伤:如颅底、眼眶骨折致眼外肌的直接损伤或神经损伤,或发生软组织嵌顿、粘连。

 

2.炎症或中毒导致周围性神经炎、脑及脑膜炎、鼻炎、眶蜂窝织炎等。

 

3.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

 

4.肿瘤:眶内、视神经或颅内肿瘤直接推移眼球或侵犯神经肌肉或颅内压增高。

 

5.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线粒体病、多发性硬化等。

临床表现

疾病症状

1. 表现向前方注视或向特定方向注视时出现眼位偏斜。

 

2. 眼球运动受限,依据麻痹程度的不同,表现单眼或双眼向某一方向转动能力减弱或不能。

 

3. 代偿头位:为避免向麻痹肌运动方向注视出现复视干扰,常常采取面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位。

 

4. 复视:是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主要症状之一,轻者只有双眼注视时视物模糊,重症甚至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能够采取代偿头位的复视可以减轻或消除。

 

5. 先天性斜视在出生时或出生早期即可表现出来,病情相对稳定,多累及单眼的一条或多条肌肉,以垂直斜视多见。

 

6. 后天性斜视常常为急性发病,急性过程时斜视角不稳定。代偿头位明显,部分可好转或恢复。

检查体征

1.斜视度测定:用角膜映光+遮盖法可以确定斜视性质并粗略确定斜视程度,加以三棱镜中和可以更精确测定斜视度。检查时要分别测定两眼分别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的斜视度。

 

麻痹性斜视的特点其一是向各个方向注视时的斜视程度不一样,越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眼位偏斜越明显。其二是用麻痹眼注视时的斜视度大于用健眼注视时的斜视度。

 

2.眼球运动检查:分别检查单眼和双眼向不同方向的运动能力。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的转动受到限制,不能达到正常位置。部分麻痹只是运动功能减退,完全性麻痹表现眼球不能向麻痹肌运动方向转动。

 

3.代偿头位检查:根据不同受累肌肉的功能特点而表现面转、头侧倾、收或扬颌,单纯水平运动的肌肉病变只表现面转。病程长久的有些头位不典型。

 

4.复视检查:用红玻片法或Hess屏等可以检查复视,当向麻痹肌运动方向注视时,复视像分离最大。

 

5.视功能检查:先天性麻痹斜视患儿能够采取代偿头位注视的,视功能可以正常,否则会导致单眼弱视和双眼单视功能丧失。

 

6.有些麻痹性斜视可以合并真性或假性上睑下垂。

辅助检查

必要时需进行头颅、眼眶影像学检查了解眼外肌走行情况,排除肿瘤挤压、炎症增值、外伤眶壁骨折组织嵌顿、眶内病变、先天眼外肌缺如等异常。

疾病治疗

1. 在正常头位或轻度代偿头位即可保持正位视的患者不必手术治疗。

 

2. 部分轻度斜视也可采用配戴三棱镜的方法获得双眼单视。

 

3. 斜视程度明显、不能采取代偿头位注视、或代偿头位明显的患者,只能通过手术矫正斜视或改善头位。先天性麻痹宜及早手术,避免肌肉进一步挛缩,并可防止躯体发育畸形和减少弱视的可能。

 

4. 后天性眼肌麻痹应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炎、内分泌疾病的控制、肿瘤治疗、外伤修复等,并配合神经支持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待病情稳定半年左右,如果斜视不能消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5. 病情未稳定,又复视明显影响正常生活者,可以采用单眼遮盖或配戴三棱镜方法克服复视干扰。

疾病预后

1. 有些后天性眼肌麻痹可以自愈或好转。

 

2. 斜视手术只能改善前方常用注视野的眼位和异常头位,一般不能改善麻痹肌肉的功能,所以向麻痹肌肉运动方向注视时往往还会残留不同程度的斜视。

 

3. 复杂斜视有时需要分次手术矫正眼位,如果单眼一次手术损伤多条肌肉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疾病随访

随访

1. 后天性麻痹发病近期治疗过程中应每半月~1月复查斜视程度。

 

2. 手术后1~2周初次复查,以后酌情在术后1、3、6、12月复诊,并坚持长期每年复诊1~2次。

 

3. 复诊内容包括:视功能,眼位,头位,是否有并发症征象。

注意

1. 术后1~2周避免眼睛进水引发感染。遵医嘱局部点抗菌素眼药预防感染。

 

2. 术后1~2周避免患儿过度揉眼。

 

3. 术后眼位不能正位或又出现斜视的治疗:可以通过眼球运动训练、压贴三棱镜等非手术方法或进行再手术。[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