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在中国国内第一个挂牌的单位,以培养国外本土化汉语师资为主要任务。它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综合性的学科优势、丰富的海外资源,力求向国外输送汉语“种子教师”。由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搭建的基地平台,以其高标准的学历培养、优质的进修课程,雄厚的研究力量、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研究是基地的重点工作,受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基地开展了培养方案、评估标准等10多项研究、调查工作,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咨询意见,成果基本上都得到了采纳。国际汉语教育在理念和方式上的突破也是基地科研的重点,为此基地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国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探讨,各项研究成果已发表。
作为独立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地,具有全国同行中最好的教学设施和环境、富有特色的师资力量。基地积极探索在国内外培养适应本土化需求的汉语师资的新方式,授课教师中校内、国内、国外约各占1/3。在读的200多名研究生通过基础理论培养、案例分析、教学实况观摩、教学实习等渠道,得到了良好的从事本土化汉语教学的训练。为应对世界范围优质汉语教师短缺的局面,基地的硕士学位在国内开设了全日制班、在职班,在美国开设了中小学教师班。美国硕士班的一些在职研究生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当地报纸的赞扬,在获得当地教师资格证时,纽约州教育局已承认学生在基地所获的学分。由于基地在培养方面的出色表现,2009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期检查和北京师范大学一起获得了免检待遇,2012年获得首批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支持,2013年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中获得唯一的优秀。
基地非常重视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模块化、等级化、学分化的方式制定了课程体系,以适合欧美教师、韩日教师、华裔教师以及从事沉浸式教学教师的需求。在基地成立的短短五年多里,平均每年培训几百名国外大中小学的汉语教师。这些教师在基地接受了汉语教学、中华文化、汉语教学技术、社会体验等方面的训练,课程的实用、安排的细致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肯定。此外,基地还培训了几千名赴国外的汉语志愿者、汉语助教、出国汉语教师。
“让世界听懂中国的语言、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是基地的口号,成立以来,它完成了国家汉办各部门委派的几十个工作项目以及10多个基地自身建设项目。基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的国际汉语教师培养在国内外也具有很大影响。
1.办公室,负责基地日常事务的处理与对外联络。 2.学历部,负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与研究 3.研究部,负责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和教学。4.培训部,负责本土化非学历汉语师资培训 。5.交流部,负责汉语国际教育的对外交流。 6.信息部,负责汉语国际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7.评测部,负责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的评估工作。
1.汉语国际推广与教学模式研究 2.本土化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 3.国际汉语教育教学研讨 4.特定区域汉语教学精英团队的短期培训 5.孔子学院院长及管理人员的研修 6.区别化的汉语教学教材建设 7.推广和社会服务功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