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山(BeiShan) 即马鬃山。甘肃河西走廊北端、以海拔2583米的马鬃山主峰为中心的准平原化干燥剥蚀低山、残丘与洪积及剥蚀平地的总称。
从酒泉市出发,二百公里向西。过桥湾收费站后再向北又一百五十多公里。这一带人称“黑戈壁”。戈壁表面的砾石呈深黑色,雄浑苍莽。远远地隐约可见前方横亘的山脉像马鬃一样飘逸。行使五十多公里后,“马鬃”变成了无数小山头。山体均呈黑色,都不太高,似竞相奔跑的小马驹。这个地方就叫马鬃山镇。
马鬃山镇坐落在中蒙边境,属甘肃酒泉市肃北蒙古自治县。从地图上看,马鬃山镇面积是全县的一半,和江苏省相当。马鬃山镇政府所在地叫公波泉,也称“公婆泉”,意为两泉相挨,大为公,小为婆。中国地图曾标过“公婆泉”,现在标为“马鬃山”;不过,进出马鬃山镇的公交车仍标为“酒泉——公波泉”。小镇用水靠公婆泉,照明靠风光互补发电机组。镇东北、西南角,各有一片风光互补发电机组。
小镇大约由八九栋楼房和十几栋平房构成惟一的十字街——东西长约三百米,南北长约二百米。街面差不多都是商家饭店,门面都不大,招牌却都冠以“商行”、“酒店”。十字路中心耸立着一座碑和三只羊的雕像,碑上用蒙、汉文写着“三羊城”和“和泰荣兴”。羊呈红色,脚踏石碑,高昂头颅,威风凛凛。
最高最漂亮的建筑物是“国门学校”,一幢四层楼,可容纳三四百学生。不过学校包括学前班只有四十名学生,二十名老师。街道很干净,两边停放了不少进口和国产越野车。全镇牧民几乎家家有车。
全镇各类常住人口一千二百多,一半是牧民,一半是铁矿、金矿、煤矿工人,大都星星般分布在广袤的戈壁和丘陵深处。全镇人均收入六千多元人民币;几乎每个牧民都有手机,即使偶尔有一部座机,其号和手机一样是十一位数。
马鬃山镇是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管辖的一块“飞地”。地处甘肃省最北端,是甘肃省唯一的一处边防重镇。镇区北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东西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镇区总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辖区一镇五个村委会,以畜牧业为主,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镇之一。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开通了马鬃山边境对外贸易口岸,成为省、市、县对外贸易的窗口。
东至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弱水西岸,西南楔入新疆罗布泊洼地东缘,南起疏勒河北岸戈壁残丘,北迄中、蒙边境,面积8.8万平方公里。地质构造上属北山块断带,由一系列雁行状山脉组成。在宽平向斜中常有中生代沉积。火山岩和花岗岩的侵入普遍,有广泛的接触变质现象。在花岗岩侵入石灰系灰岩的接触带上,形成矽卡岩型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床。在古老基底岩系中每有铁矿。在古生代末期形成的地堑式盆地中,多沉积成侏罗系煤层,如野马街南已开采的马鬃山煤矿。
属温带荒漠气候,年均温3.9℃,1月均温-17.5℃,7月12.1℃。年降水量80.7毫米,而年蒸发量3031毫米。无常年性河流与湖泊,暴雨后干河床与低地有洪水。低洼地带有泉水出露,往往形成小绿洲。土壤以棕色荒漠土为主,植被盖度极小,常见的有假木贼、霸王、麻黄等。沿干河床长有小盐生草、针茅、锦鸡儿和蒿属等短命植被。全区景观单调荒凉,但仍属河西肃北蒙古族重要收区之一。
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农历6月初 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夜幕降临时,草原上还会飘荡起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男女青年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 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
过去时那达慕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 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 、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 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马鬃山镇是有丰富的资源优势。马鬃山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各类矿床128处,有金、银、铜、铁、钨、锰、镁、重晶石等。其中黄金、煤、铁的储量名列酒泉市前茅。
境内野生动物分布广、数量多。已查明境内分布栖息着几十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马、野骆驼、北山羊(红羊)、盘羊、羚羊等。1988年经甘肃省省政府批准开辟了国际狩猎场,常年接待国内外客人前来狩猎。
马鬃山镇重点旅游景点有:口岸国门:中蒙边境甘肃省段那仁色布斯台口岸建于一九九二年,并在同年修建了国门、联检等设施。2006年国家更新修建了国门。担负着兴边富民,强国睦邻的大任。地质公园:甘肃省肃北县公婆泉恐龙地质公园,于2006年1月14日通过审批。“公婆泉地质公园”总面积为2288.34平方公里,园区内为一大中型中生代陆相分盆地。包括热水泉、鱼化石山、硅化木、风岭石、岩画石、军营碉堡旧址。
道路交通、水电供应、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商税务、气象邮电、边防武警等设施和单位一应俱全。商品贸易市场繁荣,还建有风光能互补电站和净化水厂、卫星传输的移动公司通讯可以向国内外任何地方能通话。
马鬃山镇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群。境内有七角井、五峰山、大红山、狼娃山、南金山、四六0、金庙沟等多家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企业。
马鬃山镇工业园区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原工业区的基础上投资建设的高标准新型工业园区。区内人口0.56万人,规划总面积5.8平方公里,分矿产工业、草畜产业、农副产业、冶炼工业、高新技术等多个功能区。园区在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转化资源优势、促进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中显示了强劲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已成为加快该县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示范基地。经过建设,园区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2000万元,基础条件日趋完善,基本实现了建设目标。马鬃山镇工业园区的建设从整体上提升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产业聚集效应、投资效益和发展水平。在马鬃山工业园区的带动下,至2005年底,示范区内共发展各类企业49户,社会总产值达到1580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34537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2135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3260万元,乡镇企业工业产值2970万元;中小企业总产值达到30290万元,中小企业增加值达到9350万元,中小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9981万元,工业增加值9294万元,利税总额4883万元。
马鬃山镇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管理区,北与蒙古国接壤。地处荒漠戈壁,全镇常住人口不到2千人,边境管理区2.6万平方公里,人口以蒙古族、回族为主;这里地广人稀,交通、通信不便,远离城市;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据探明的金、铁、锰、铜等矿藏就达十多种,大小矿点80多个,年流动人口达8万余人,给这个昔日的大漠戈壁增添了不少色彩,也给边境地区社会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
马鬃山边防大队党委始终坚持以“发案少、秩序好,边境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加大矿山管理,确保了边境稳定。大队经常组织大批官兵上矿山、下牧区、入牧户,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法律法规专题讲座,与矿点法人代表签定《治安联防责任书》,《民用爆炸、剧毒物品责任书》、《采矿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200多份。2005年2月12日,马鬃山边境管理区吐鲁煤矿发生—起杀人案,马鬃山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仅用2小时就成功破获此案。
马鬃山位于甘肃省版图的西北端酒泉一带,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所辖区域。悬臂长城与嘉峪关并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古称“明墙暗臂”。河西走廊上,南北两座山系,南边的祁连山与北边的黑山,也叫“马鬃山”,因为山峦起伏,落差平均,所以远远看去,形似马鬃而得名。
在地图上,这里的地物会让人们的眼球在紧张的寻找中瞬间轻松下来,而且不远之外就是蒙古的边界疆域。马鬃山偏僻、荒远,是个人迹罕至和不毛之地的地方。但是马鬃山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各类矿床128处,有金、银、铜、铁、钨、锰、镁、重晶石等。
马鬃山公路口岸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西邻新疆,南接玉门市、安西县,东靠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五北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相连,有65公里的边境线。全区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有人口1178人,其中与蒙古国有亲缘关系的184人。于1992年10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马鬃山口岸作为边境贸易口岸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