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散

大黄散

主要适用症 小儿风热毒肿
药品名称 大黄散
目录导航

大黄散-《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验方>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验方>。

【组成】大黄120克 黄连120克 黄芩120克

【用法】上三味,捣筛为散。先食服3克,一日三次。亦可为丸服。

【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大黄散-《圣惠》卷九十

【组成】川大黄半两,槟榔半两,川芒消半两,黄连半两(去须),黄柏半两,雄黄半两(细研),赤小豆半两。

【来源】《圣惠》卷九十。

【主治】小儿风热毒肿。

【功效】解风热,消毒肿。

【用法】上为末。用蜜水调涂患处,1日3次。

大黄散-《圣惠》卷九十一

【组成】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川升麻2分,黄芩2分,麻黄1分(去根节),秦艽1分(去苗),川朴消3分。

【来源】《圣惠》卷九十一。

【主治】小儿丹毒,遍身赤痛。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附注】截毒散(《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医方妙选》)。方中黄药,《永乐大典》引《医方妙选》作“黄芍药”,《卫生总微》作“赤芍药”。

大黄散-《圣惠》卷十

【组成】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柴胡3分(去苗),赤芍药3分,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黄芩3分,犀角屑3分,川升麻3分,赤茯苓3分,知母3分,槟榔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1两(锉)。

【来源】《圣惠》卷十。

【主治】伤寒虽得汗后,热不除,心腹烦满,大小便秘涩。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如人行10里再服。以通利为度。

大黄散-《普济方》卷三十九

【组成】大黄5钱(炮),甘草5钱,滑石5钱,绿豆1合。

【来源】《普济方》卷三十九。

【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2钱,新汲水调,去滓服之。

大黄散-《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组成】大黄(生,锉)5两,白蔹(生,锉)3两,寒水石(生,研)1两,紫葛(生用)1两,木香1两,消石(研)2两,黄芩(去黑心)2两,大青2两,苦参(锉)2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主治】恶毒风肿及一切肿毒。

【方法】上9味,捣罗7味为细末,入研药,和牛乳调如膏。

【用量】涂于故帛,拓肿上。随拓即消,干复易之。

大黄散-《圣惠》卷八十四

【药物组成】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栝楼根半两,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方剂主治】小儿诸黄。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卷一六:大黄散

【处方】 川 大黄(锉碎,炒), 黄连11两,羖羊角屑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大热,白睛肿胀,盖覆瞳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大黄散

【处方】 大黄(锉)2两,桂(去粗皮)3分,冬瓜子(微炒)1合,滑石(研)3两,朴消(生铁铫子炒干,刮出,纸裹,于黄土内窨1宿,取出细研)2两半。

【制法】 上5味,先捣前3味为细散,更与滑石。朴消同研匀细。

【功能主治】 关格不通,妨闷,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浓煎白茅根汤调下,空腹服之,至晚再服。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圣济总录》卷十三:大黄散

【处方】 大黄(锉)2两,栝楼根1两, 甘草(生,锉)1两,马牙消(研)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毒风肿,遍身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熟水调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十三

《伤寒总病论》卷三:大黄散

【处方】 地黄汁半升,生 大黄末一方寸匕。

【功能主治】 吐血百治不愈。

【用法用量】 煎 地黄汁3沸,下 大黄末调匀。空腹时温饮1小盏,每日3次。血即止。

【摘录】 《 伤寒总病论》卷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