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专指反复发作的浅静脉炎,浅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人体不同部位,而以下肢最为多见。常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症状。亦有人认为与癌症有关。
1、发病原因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的原因目前仍处于理论上的探索阶段,但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
第一,它往往是内脏癌的体表现象。早在1856年,Trousseau首先报告了本病与癌肿的关系;l938年Sproul观察到胰尾癌患者好发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许多学者都同意本病往往是潜在性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原发性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胆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别和胰腺体尾部的癌有最密切的关系。
第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关系密切。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1975年报道20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者115例,占55.83%;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69年报道221例,l986年报道14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游走性浅静脉炎者为31.6%和45.83%。且鉴于本病大多是青壮年男性,开始时呈现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的患者。随后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而认为本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种演变,是整个病程中病变活动阶段的临床表现,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发病机理与病理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侵袭中、小浅静脉,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反应的组织学形态。静脉壁有结缔组织浸润,偶见巨细胞,受累血管邻近组织都无明显炎症反应,被血栓堵塞的管腔,可因机化而再通,有时尚同时伴有内脏静脉受累,可涉及颅内静脉窦、肾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等,而以肠系膜静脉多见。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蕴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瘀血留滞于脉络所致。亦可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脉道瘀阻;积滞不散而发。
1、病史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发生在下肢浅静脉,以小腿浅静脉和足部浅静脉为多见,发生在大腿和上肢者很少。有时可以在几个部位同时发病。
2、临床表现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发作时的表现与一般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亦无明显不同。由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堵塞,但亦不会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发生的炎症反应为非感染性的,主要位于静脉管壁,因而临床表现往往是在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线状或网形红肿索状物。有疼痛,也有压痛,开始时质地较软,随后逐渐增硬,红肿充血逐渐被色素沉着所替代。全身反应轻微,至多仅有轻度发热。发作具有间歇性、游走性和交替地在全身各处发病的特点。在漫长的病程中,每次发病大都持续7~l8天,即自行消退。间歌数周或数年后,身体其它部位的浅静脉又可以同样发病,屡次周而复始地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后所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布满全身。
①大多为青壮年男性。
②沿肢体浅静脉行程出现硬性结节、斑块或索条状物,皮肤微红、灼热,疼痛,有压痛。
③间歇性、游走性反复发作。
根据血栓性浅静脉炎间歇性、游走性反复发作的特点,诊断并不困难。由于本病可以是一个原因不明确的单独疾病,也可能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者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因此必须首先排除以上两种疾病之后,才能确定为单纯性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变始终局限于静脉;若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表现,则迟早会发生动脉病变,出现肢体缺血和营养障碍的表现。
②潜在性内脏癌所出现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点是发生于上肢和躯干的机会几乎与下肢相等,多为坚硬的小结节‘,一般没有发红、灼热等炎症反应;患者年龄较大,有近期消瘦的情况,或有内脏癌的特有临床表现。
目前尚缺乏有效办法。急性期的处理,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局部应用湿热敷,患肢缠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等。也可给服保泰松(每日3次,每次l00mg)或可的松(每日3次,每次5~10mg),有消炎镇痛作用。
1、辨证论治
单纯性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与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基本相同。
(1)湿热型 即病程的急性期,可内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剂,如四妙勇安汤加昧、茵陈赤小豆汤加减等,外敷消炎膏之类。
(2)瘀结型 即病程的慢性期。以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为主,内服活血通脉饮,兼服四虫片、活血通脉片、散结片等。当本病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个病症时,应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辨证论治。
2、特效单味中药
【药物】当归注射液
【方法】用2%~2.5%碘酊、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抽取当归注射液,按静脉穿刺方法,沿血管纵轴针尖进入病变浅静脉周围组织,沿血管壁边进针边注射,注射范围和深浅,应越过病变区2cm,每lml当归注射液注射长度为1.5~2.0cm,每次用药量可视病变血管长度而定,最多1次可用2ml,无不良反应。每周注射2次,至病变血管变软,索条状感消失为止。适用于本病慢性期。
TIP可视超微通络术主要的技术原理为在静脉处利用国际微创原理取0.5cm的微创点,利用纳米光导纤维引入大隐静脉血管内,在可视红外线光源指示下精确定位并修复损伤血管内膜,疏通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配合使用从万余种中草药别中对血管内膜修复的24味名贵中药制剂,引进美国最新的透皮离子分离萃取还原技术,不仅保留草药中原本的精华,还将有效成分浓缩为直径2到3纳米的超微埃米分子肽结构,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从而使瘀滞的静脉血管融通,修复损伤血管内膜,血流通畅,促使血管更好的恢复。从而达到比传统治疗方法更快更好更为人性化的治疗效果。它是欧美、日、韩等国首选的高科技微创技术,也是当今世界上科技含量较高的最新技术之一。[1]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极易复发,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正确治疗后均能缓解。为了预防复发,应同时治疗体内感染灶,如扁桃腺炎、龋齿等;患者应彻底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并发者,反复发作则提示病变活动。严重者肢体预后不良。若为内脏癌并发者,其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