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冬季极端气温很少高于-40℃,最低的气温记录是-88.3℃,它便是1960年8月24日由前苏联的东方站测定的。南极洲的风也是独具个性的。冷空气从大陆高原上沿着大陆冰盖的斜坡急剧下滑,形成近地表的高速风。风向不变的下降风将冰面吹蚀成波状起伏的沟槽,风速超过15米/秒时,会形成暴风雪,伸手不见五指。即使是最温暖的月份风速也常在每小时160公里以上,气温仅在10摄氏度左右。
攀登文森峰(5)南极半岛附近的岛屿多数由黑色火成岩构成,怪石嶙刚,奇峰突兀,气度非凡。西南极洲绝大部分地区的基岩表面在海平面以下,即冰盖下面的陆地实际比海平面要低,有的地方甚至在海平面以下2000米。
南极洲还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几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极地气旋从大陆以北顺时针旋转,以长弧形进入大陆,除西南极的低海拔地区以外,这些气流很难进入大陆内部。但在气旋经过的南极半岛末端(包括乔治王岛),年降水则特别丰富,可达900毫米。[1]
文森峰文森峰是各大洲最高峰中最矮又是最后一座被登顶的。它要求攀登者拥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极度的低温、大风和高海拔。
1966年12月17日,美国登山队在领队Nicholas B. Clinch的带领下首次登顶该峰。
到1987年时,文森峰先后有美、德、加、日、韩等国35名登山探险家涉足。
1988年12月2日,王勇峰与搭档李致新成为登上南极最高峰的中国第1人,世界第18人和19人,也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攀登文森峰主峰和Ⅱ峰的世界最快记录。
1997年,钟建民登顶文森峰
文森峰2003年12月,次落登顶文森峰
2003年12月,刘建登顶文森峰
2003年12月,王石登顶文森峰
2006年12月23日4时45分,金飞豹登顶文森峰
2010年12月28日1时50分,鲁晓华登顶文森峰
2010年12月28日1时50分,曹竣登顶文森峰
2010年12月28日1时50分,黄春贵登顶文森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登山运动水平的提高,截止目前,全世界已有许多登山者成功登顶该峰——以“七大洲最高峰登顶者(The Seven Summits)”为例,就至少已经有103人。
攀登路线 | 高度m | 高差和距离 | 经纬度 | 预计用时 | 路线特点 |
大本营-过渡营地 | 2100 | 500m,5km | S7832.018W8600.125 | 2-3小时 | 平坦冰川,少量裂缝 |
过渡营地-Low Camp | 2750 | 150m,5km | S7830.027W8548.716 | 2-3小时 | 冰川平坦,羊皮大量裂缝和维修地形 |
Low Camp-High Camp | 3773 | 1020m,3km | S7829.637W8544.342 | 6-8小时 | 45度冰雪坡,羊皮部分原石路段 |
High Camp-Summit | 4892 | 1120m,14km | S7831.529W8537.054 | 9-12小时 | 前段平坦,后段约40度,登顶前为原石山脊 |
文森峰攀登路线图集(8)
攀登路线 | 高度m | 高差和距离 | 经纬度 | 预计用时 | 路线特点 |
大本营-过渡营地 | 2100 | 500m,5km | S7832.018W8600.125 | 2-3小时 | 平坦冰川,少量裂缝 |
过渡营地-Low Camp | 2750 | 150m,5km | S7830.027W8548.716 | 2-3小时 | 冰川平坦,羊皮大量裂缝和维修地形 |
Low Camp-High Camp | 3773 | 1020m,3km | S7829.637W8544.342 | 6-8小时 | 45度冰雪坡,羊皮部分原石路段 |
High Camp-Summit | 4892 | 1120m,14km | S7831.529W8537.054 | 9-12小时 | 前段平坦,后段约40度,登顶前为原石山脊 |
光着膀子攀登文森峰
南极当地时间12月27日17时28分至30分,北京时间12月28日凌晨4时28分至30分,“2003南美南极登山队”成功登顶南极最高峰———海拔5140米文森峰。随后,大家下撤到海拔4100米C2营地,酣然大睡。
中国“7+2”科学考察队起床后,听说“昨天”登顶的队伍有两支。一支是先于我们两小时出发的德国队———在漫无边际的雪原上,我们曾一路追赶前面的德国队。
这次登山装备中,有一项装备我没有带上,就是头灯。因为这个季节南极正是极昼,没有黑暗,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危险。
在经过一个近70度的大冰坡时,寒冰矗立在我们面前。我们以“之”字队形向上攀登。途中,风不大,太阳厉害,走走就汗流浃背了。我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把一支胳膊露出来,将衣袖绑在腰上。王石也顾不得斯文,将一支衣袖解了下来。最滑稽的是,虽然热得受不了,低温却令我半月未刮的胡子挂上“霜条”,有点像狼狈的圣诞老人。
除了短暂的交流,队员们攀登中一路无语。文森峰的峰顶是三个垭口,分别冒着三个山尖。我们上的是右面的山峰,它比其它两面要高出几十米。1988年12月2日王勇峰和李致新攀登文森峰时,就错把二峰当主峰了。有队长和向导带路,我们不会再像王队当年一样白白耗费体力了。
闷着脑袋爬了7个钟头,大家几乎同时登顶!峰顶的高山风很大,但是我们非常开心激动,纷纷展开各自单位的旗帜拍照、摄像,我当然不忘一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的报旗。我每次到峰顶都要拣块石头作纪念,已收藏了乞力马扎罗、麦金利、珠峰峰顶的石头,这次自然不忘拣上几块像绿玉般漂亮的文森绿石头作纪念。
王国峰第五次登顶
C2下起小雪,天气开始变坏,我们都为提前登顶的英明抉择而窃喜。大家在帐篷里围作一团,讨论的是,明天,我们下撤到大本营返回蓬塔阿雷纳斯后,究竟吃羊排呢还是吃中国饺子……
攀登文森峰日程表
1988年12月9日 北京誓师,刘建宣布代表本报冲击七大洲最高峰
1988年12月16日北京出征,经巴黎转机抵达智利
1988年12月18日抵达智利最南端城市蓬塔阿雷纳斯
1988年12月19日签署“生死状”
1988年12月23日抵达南极文森峰地区
1988年12月25日海拔2600米C1营地
1988年12月27日海拔4100米突击营地
1988年12月28日海拔5140米文森峰顶
中国考察队签名1988年11月26日,中国南极矿产所副研究员金庆民,在"南极"考察中,胜利地登上了"南极"最高峰--文森峰,成为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赴"南极"考察登上文森峰的女科学家,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金庆民,1941年生,湖南省酃县人。[2]
1961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她在毕业分配第一志愿栏内,一连填写了6个新疆。从此,新疆地质队有了一名女队员。
1986年10月至1987年5月,金庆民参加了我国第三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历时50余天的海上航行中,虽然她晕船,仍处处关心别人,主动承担义务广播工作。她在南极乔治王岛中国长城站工作了77天,除参加搬运器材外,还和同志们一道完成了菲尔德斯半岛南部地区1:1万地质填图。回国后,建立了灿岩系的地层层序,划分出拉班系和钙碱系列两类岩石,获得了灿岩地质体向赤道游移2度的资料,还完成了灿造岩矿物,冰雪的氢氧同位素的研究。以金庆民为主撰写的两篇论文,已被召开的南极国际会议采用。
美丽的文森峰1988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历时10天,金庆民做为我国唯一的女性,参加由中国、美国双方联合举办的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的登山科学考察。"文森峰"位于西南极地高原的埃尔斯沃斯山地区的北部,地势极端险恶,气候变幻莫测,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至今仍是地质学研究的空白区。在金庆民之前,全世界没有一名女性踏上这块神秘的土地--"文森峰"。[2]
中方的三名代表是:国家优秀的登山队员李致新、金永峰和48岁的金庆民。在登机出发之前,一位飞行员走过来,向中方每个人交了一份文件。金庆民接过一看,是份照会。写的是:美国政府非常支持中国到南极探险考察,但鉴于此次去处险恶,恐有不测。本政府对你们中国人员的生命概不负责。并要求只有在此照会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方可登机。这是一份"生死合同",金庆民略有思索后第一个在照会上写上"金庆民"三个大字。
1988年11月26日,金庆民乘坐的飞机于凌晨1时打破了南极腹地的沉寂,降落在"文森峰"的脚下。这时金庆民才感到南极确实是另一个世界,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带,最低温度零下88度,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没有飞鸟,也没有树木和小草。没有活着的动植物,这确实是名符其实的"死亡之地"。金庆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2]。
文森峰当天,金庆民同另外两名男同志开始向"文森峰"进军。决定抢在气候多变之前尽快登顶。金庆民为了不让另两名男队员照顾自己,完成各自的探险考察任务,她断然与另两名队员分手。单枪匹马完成自己的考察任务。麦克·登,走到金庆民面前说:"你知道,你一个人单独考察意味着什么?万一你的帐篷被刮走怎么办?万一你掉进了冰缝怎么办?万一你在上山时来了暴风雪怎么办?"金庆民回答说:"我有28年的野外工作经验,请你们放心吧!"她每天在高差达400米的雪峰、冰川上艰难地行走,连续工作十几小时。4天中在长达10公里,宽7公里的70㎞²的范围内,独自一人展开了探险考察。共测绘了5条地质剖面,采集了40公斤岩矿标本及古地磁标本,对"文森峰"古生代变质岩的地层层序、岩情特征、含矿性等进行了概略了解。别说金庆民一人在这70㎞²的南极茫茫冰海中考察,就是在国内的70㎞²的田野上一个人走路,也会有几分担心。可见,金庆民为了探险考察有多么大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