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迁移

目录导航

  语言迁移是指母语的影响进入第二语言的习得,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某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迁移只是由于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不足。认知主义学派的注意力主要投向迁移的制约性因素,以及迁移的认知准则研究。所谓迁移的制约性因素研究就是研究由哪些因素制约迁移的发生和隐退。Ellis(2000)列出了制约迁移的6 个因素:语言的不同层面,如音系、词汇、语法、语篇等;社会因素,如不同的交际对象与学习环境的影响;标记性,如某些语言特征的特殊性;原型概念,如某个词的某一涵义与其它意义相比在多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核心、基础的;语言距离和心理语言类型,如学习者对一语和二语之间距离的心理感受;发展因素,如对中介语发展的自然过程的限制。

  语言接触会导致语言互相融合。语言交互影响导致的迁移分为借用迁移和基层迁移。借用迁移(borrowing transfer)是指外语对母语的影响。基层迁移(substratum transfer)是指母语对外语的影响。借用迁移始于外语词汇进入母语,通过异族的文化、政治影响引起母语吸收外语词汇。当外语的词汇迁移强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伴随外语语法进入母语。不过,借用迁移往往对母语语音和音韵的影响较弱。基层迁移却正好相反。基层迁移对外语发音和语法的影响强于对词汇的影响。母语的影响尚能残留在古代的语言习得中,语言习得中的发音和语法常常反映了早期的语言迁移。比如,爱尔兰英语的发音和语法反映出几世纪以前爱尔兰语和英语双语者的基层语。语言接触造成的影响分为语音/音韵层面和词汇层面。
语言的音韵变迁
  音韵变迁(phonological transfer)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导因素,也就是说母语音韵通常会进入外语习得中,而母语构词和语法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相对较弱。学习者的母语音韵结构将会影响外语的语音感知和其外语口语。语音变迁的领域分为:语音类型;音韵规则,表面语音限制;自然过程。音韵变迁的条件有三种:感知的等价、天然的动机、发展的关联。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外语学习者会把母语中的音韵等价于外语中的音韵。学习者通过母语音韵类别识别外语的语音。当学习者把外语中的因素等价于母语的因素时,母语的音韵规则就会介入外语习得中。等价判断以及语言间的识别基于学习者有足够的机会领悟外语与母语的差别。学习者在语音模仿中容易抑制音韵变迁,而在即兴演讲中的音韵变迁却相当明显,这是由于学习者在即兴演讲中不容易注意发音细节。根据下意识融入模型(Perceptual Assimilation Model),非母语的语音被学习者根据意识到的母语相似性以母语语音识别。比如英语的/l-r/,/b-v/,/p-f/,/f-v/,/s-θ/对立被用于检测音韵介入,因为汉语、日语、朝鲜语中不存在这五对对立。同时这五对对立的学习难度对于母语不同的学习者来说并不相同。
重庆方言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重庆方言中只有19个声母。而在英语中,辅音音位有24个。再加之,英语/θ/与/e/这组特有的辅音是普通话及重庆方言中都没有的。而重庆方言中/s/与之类似但发音方式完全不同于这组辅音。因此,重庆学生经常把这组读音读为/s/与/z/。重庆方言在辅音方面另一大特点就是n和l不分,这种方言迁移到英语的语音学习中,致使重庆的学生无法正确读和听以辅音n和l开头的单词, 他们分不清night和light的发音,因为重庆人基本上把所有/l/开头的单词都读成了以/n/开头的。重庆方言的第三大特点是/h/和/f/不分, 部分重庆人通常把以声母/f/开头的字读成以/h/开头的, 并且在/h/后面加上了韵母[u]。再者,重庆方言没有/v/这个音,通常把以/v/开头的单词读成以/w/开头的。   重庆方言区没有类似英语语音中长元音的发音, 导致发音对应缺失, 重庆学生易混淆/ʌ/与/a:/、/ɔ/与/ɔ:/、/ə/与/ə:/、/i/与/i:/、/u/与/u:/这五对短长元音。重庆学生读双元音,滑动较快,强元音发得不饱满,口型没有变化。

  许多关于第二语言的研究由于只限于少量人数,无法反映人口影响和其他社会因素。而借助许多历史研究可以了解语言之间的影响。民族征服和移民通常会引发大面积语言接触。[6]阿尔泰语系的形成可能源于不同语言的大面积语言接触。比如在香港殖民地时期,以英语为母语的群体很少放弃英语改讲粤语,结果是英语粤语双语者增多。而以其他方言为母语的香港移民后代逐渐放弃母语改讲粤语,并影响了香港粤语辅音。英语则影响了香港粤语的声调。 辽金元的汉语音译形成的汉语借词音系显示出了阿尔泰语影响的各种细节。由于辽金元文字中所见的汉语特征提供了早于《中原音韵》的北方官话历史材料,官话在宋代甚至中唐已经形成,中原一带是南系官话,而在契丹、女真族所控制的东北地带,有一种官话方言(即北系官话)在形成。跟契丹语、女真语的接触很可能是这种方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契丹小字的汉字音译明确显示,以现代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的语音基础在一千年前的辽代疆域中确实已经出现。浊音消失,入声消失,见系二等出现介音,m尾开始消失,疑母消失。现代官话的雏形在契丹人和汉人接触最频繁的幽燕地区出现。[9]同时,由于蒙古语和汉语在语音、语义、语法等多方面具有不同之处,蒙古语对蒙古人的汉语学习起着负迁移作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