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
杨丽花歌仔戏海报(6)《锁麟囊》
《八贤王游湖》
《天官赐福》
《三笑姻缘 》
《商辂斩文禧 》
《一文钱》
《牙痕记》
《丁姑告状》
《千里送京娘 》
《韩信》
《三娘教子》
《陈三五娘 》
《孙庞演义》
《路遥知马力 》
1968年: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天作良缘 》
《傻公子》
《巫山风云》
《二度梅》
《宋宫秘史》
《安邦定国志》
《王文英认亲》
《白纸告状》
《妙女婿》
《子母钱》
1969年:
《薛仁贵》
《刘备招亲》
《三对佳偶》
《莲花庵》
《江山美人》
《蜜蜂计》
《薛仁贵续集》
《孟丽君》
《西厢记》
《王宝钏》
《打金枝 》
《义薄云天》
《白蛇传》
1970年:
《同命鸳鸯》
《贩马记》
《情锁断肠红》
《错中缘》
《鸳鸯泪》
《蟠龙镜》
《七剑会金龙》
《梦断剑岭》
《浮云遮月》
《四美图》
《万花彩船》
《红楼梦》
电视歌仔戏(彩色)
1971年:
《相思曲》
《情恨青天》
《春花朵朵香》
《琵琶环》
《紫玉狮》
《血书留痕记》
《驯夫记》
《送凤冠》
《错中缘》
《母子会》
《李旦与凤娇》
《郎非无义》
1972年:
《再生缘》
《状元堂》
《巧相逢》
《七世夫妻》
《万杞梁与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郭华郎与王月英》
《王十朋与钱玉莲》
《商琳与秦雪梅》
《李奎元与刘瑞莲》
《韦燕春与贾玉珍》
《月夜琴声》
《七侠五义》
1973年:
《碧血情天》
《万花楼》
《隋唐演义》
《杨家将》
1974年:
《三千金》
《孟丽君 》
1975年:
《忠孝节义图之秦雪梅与商琳》
《忠孝节义图之洛神》
《大汉英烈传》
《春江万里情》
1979年:
《侠影秋霜》
《莲花铁三郎》
《青山绿水情》
1980年:
《侠骨英雄传》
《薛平贵》
《陆文龙》
《龙凤再生缘》
1981年:《铁扇留香》(等二十出)
1982年:《西江月》(等四出)
1983年:《万花楼》(等五处)
1984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六出)
1985年:《韩信》(等两出)
1986年:《薛刚》(等四出)
1987年:《狂花飘云梦》(等四出)
1988年:《新西江月》(等四出)
1989年:《红楼梦》(等两出)
1990年:《伴鬼闯江湖》
1991年:《新狄青》
1992年:《巡按与大盗》(等两出)
1993年:《顺治与康熙》
1994年:《洛神》(1993年开拍)
1995年:《四季红》
1997年:《红尘奇英》
2003年:《君臣情深》(2002年开拍)
舞台演出
1968:《蝴蝶杯》(今日育乐中心)
1970:《情锁断肠红》(今日育乐中心)
1976:《孟丽君》等十多出(新加坡)
1980:《唐伯虎点秋香》(全省巡演)
1981:《渔嬢》(国父纪念馆。十月)
1982:(三月与十月两度下乡公演)
1983:(新闻局安排赴美国、日本公演。 赴菲律宾公演)
1984:(全省巡回公演两个半月)
1985:(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公演)
(为庆祝台湾光复四十周年到中兴新村义演)
1987:(赴日本公演)
1991:《吕布与貂蝉》(首度在国家剧院公演)
《唐伯虎点秋香》(西雅图、休士顿、洛杉矶、旧金山公演)
1992:《渔嬢》(宜兰义演)
1995:《双枪陆文龙》(国家剧院)
2000:《台湾梁祝》(国家剧院)
2001:《台湾梁祝》(全省巡回公演)
(赴日本公演)
2007:《丹心救主》(国家剧院)
特别演出∶个人电视特别节目
1975 国庆特别节目【百美图】
1976 特别节目国语歌唱剧【三对佳偶】
1980 特别节目【万花筒】
1983 特别节目【杨丽花的世界】
特别节目【女儿心--杨丽花的奋斗史】
1984 特别节目【杨丽花的献礼】
1986 特别节目国语剧【西游记】
1987 新春特别节目【杨丽花贺新春】
1988 特别节目【杨丽花向三军致敬】
1997 新春特别节目【迎春接福新年好】
个人大型活动
1983 杨丽花歌仔戏答谢观众联欢会(中华体育馆)
1986 杨丽花千万个感谢(中华体育馆)
1987 掌声响起劳动节庆祝晚会(中华体育馆)
1988 杨丽花向三军致敬(金门)
1994 ‘疼惜我们的所在’晚会(台中中兴堂)
花之交流
1983 马尼拉市长赠市錀予杨丽花
1984 美国医生访华,医生太太访问杨丽花
1985 关岛小姐访台视,杨丽花香吻迎宾
1988日本电视台吃遍全世界,访问杨丽花 邀请来台参赛环球小姐品尝台湾料理
1989 拍摄【红楼梦】加州小姐探班
1991 日本时事通信社专访杨丽花
1995 设宴招待大陆歌仔戏团员
1996 拍摄【四季红】为美国国会员示范歌仔戏
2002 拍摄【君臣情深】韩国女星金尤美探班
花之活动
1968 :参加台视电视周刊读者晚会演出唱【马车夫之恋】
1970 :在【太空之夜】节目唱闽南语流行歌
参加正声天马公司二十周年庆
1973: 在【星河】节目中演唱【为什么要流浪】
1975 :光复三十年特别节目【台湾好】
1976 :在【大年夜】节目中与白家莉合演【访英台】一剧
1978: 参加【春之歌】春节特别节目
1979 :担任金钟奖与礼颁奖人
参加龙舟锦标赛开幕与礼为【表演组】的队长
1981 :特别节目【万象回春】与徐露合演【西厢记】
1982 :在司马玉娇主持【大观园】节目中唱【迟到】
参加台视二十周年庆
参加台视【夜来香】节目演唱【落日时分】
参加台视端午节特别节目演唱【燃烧吧,火鸟】
1983 :造访天母【圣安娜育幼院】
参加【世界自由日】庆祝大会
参加台视中秋特别节目【明泽映月】演唱【小镇情歌】
1984 :参加庆祝台北市警察局【迅雷小组】成立周年
参加【万众一心】联欢晚会与团员合演【大登殿】
1985 :参加高尔夫球赛
担任【乡士歌谣擂台】评审
1986: 参加台视中秋特别节目【彩虹飞月】演唱【唱首情歌给谁听】
1987 :在【我爱彩虹】节目与凤飞飞合演【唐伯虎点秋香】
1988 :参加金钟奖颁奖典礼
担任第一届金龙奖传统戏曲颁奖
1989 :参加宜江之夜活动
1991 :造访宜兰宜商、吴沙国中
1992 :参加龙凤巨星迎新岁特别节目
参加台视三十周年庆与方芳合演【吕布与貂蝉】片段
参加台视高尔夫球赛联谊赛
参加宜兰区运公演
1993 :参加【向毒品宣战-台北之夜】晚会与冯宝宝合演洛神片段
参加【向毒品宣战,宜兰之夜演唱会】演唱一段反毒七字仔
1994 :参加民生报十六周年庆晚会扮皇帝与周慧敏合演短剧
参加台视年终晚会与总经理合唱【车站】
参加龙兄虎弟节目演唱【车站】
参加庆祝强棒出击九周年生日
参加台视【欢唱尾牙】联欢会演唱【车站】
1995 :参加民生报十七周年庆晚会与陈丽丽表演禅诗禅唱
担任金钟奖颁典礼颁奖人
1996 :为台视八点档【台湾演义】拍预告片
参加李登辉总体就职典礼
参加明星高尔夫球球赛
参加法鼓山奠基大典活动与陈丽丽合演【双枪陆文龙】片段
参加中视双十庆国庆晚会与郭小庄合演【唐明皇与杨贵妃】
1997: 担任复兴剧校成果表演展评审
参加宜兰员山乡【歌仔戏回娘家】活动
参加台北市立动物园庆祝林旺生日并担任新人主婚人
2000 :拜访证严为【希望工程】筹款义演一场【梁山伯与祝英台】
参加总统府跨年晚会率徒弟表演【唐伯虎点秋香】
2001 :响应法鼓山说好话、做好事活动
2002 :参加台视四十周年庆与陈亚兰合唱歌仔戏
担任金钟奖典礼颁奖人
2003 :参加总统府跨年晚会表演【七仙女】 (1.1)
举办【君臣情深】北、中南宣传影友会 剪彩活动
1968 :台南蓝天歌厅开幕剪彩
为绿峰大饭店开幕剪彩
1971 :为永安钟表公司开幕剪彩
1972 :为老店开幕剪彩
1982 :为游轮【富利安】号首航剪裁
1983: 为【新光】剪裁
1984 :为中影【中华民族团结庆新年】展览开幕仪式剪裁
南市为儿童游乐场剪彩
1989 :为金圆环证券公司开幕剪彩
1997 :参加宜兰【歌仔戏回娘家】活动为员山公园开幕剪彩
1998 :为【华声坊】剪彩
2003 :为MTB微风广场店开幕剪彩、为海洋娜娜SPA馆开幕剪彩
杨丽花杨丽花,乳名“阿洛”,生於1944年。母亲杨好艺名筱长守,为宜兰「宜春园」的知名小生。杨丽花四岁时开始上台跑龙套,七岁时与母亲演出《安安赶鸡》以「小安安」闻名。十三岁时正式加入「宜春园」,十七岁时以《陆文龙》一举成名。十八岁时进入「赛金宝歌剧团」,曾拍摄电影与前往海外演出。民国五十四年(1965)杨丽花加入台北「正声天马歌剧团」在广播电台演唱,後以《精忠岳飞》跨入电视界,成为电视歌仔戏界的巨星。
歌仔戏: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丑行有三花、老婆等脚色。众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剧目有《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在一百多种传统曲调中,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歌仔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椰胡、大简弦、京胡、唢呐、单皮鼓、锣、铙钹等,按照表演形式和剧场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落地扫歌仔阵、野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等,随着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广播歌仔戏、歌仔戏电影及电视歌仔戏等也相继涌现出来。
歌仔戏自诞生后,两岸戏班及艺人演出交流不断,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歌仔戏已经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保护和发展歌仔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流行风尚的影响,歌仔戏现在主要只在中老年人中流行,青年人已不再对其感兴趣,这样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歌仔戏的生存和传续,需要制定措施加以保护。
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丑行有三花、老婆等角色。众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
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剧目有《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包括《七字调》、《哭词》、《杂念调》唱腔道白则是以厦门、漳州方言合成的台湾腔。唱词视情节而定,可长可短。在一百多种传统曲调中,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
歌仔戏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文场戏和武场戏,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相似,有通鼓、竖权、板鼓、木鱼、小钹、大钹、大锣、小锣、铜铃,还加上小叫、柳盏等。文场戏乐器,早期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后来又采用二胡、洞萧、鸭母笛、唢呐;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唢呐及西洋乐器参与伴奏的。按照表演形式和剧场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落地扫歌仔阵、野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等,随着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广播歌仔戏、歌仔戏电影及电视歌仔戏等也相继涌现出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