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简称《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为「 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经中介绍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所发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数量不一,最多为四十八愿),建立弥陀净土接引十方世界众生,以及弥陀净土的大概样貌。
彭际清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经》。」以《华严经》末後有「十大愿王,导归 极乐」一文,将本经与其他二经串联在一起。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东汉月支三藏法师支娄迦谶译。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或名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东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愿文为「四十八愿」。净宗十三祖 印光大师把此本定为标准本。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简名《无量寿如来会》——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愿文为「三十六愿」。
·《大阿弥陀经》——宋 王日休(王龙舒)会集。
·《无量寿经》——清初 彭绍升(彭际清、彭二林)会集。
·《摩诃阿弥陀经》——清咸丰魏源(魏承贯、魏默深)会集。「摩诃」为「大」之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民国夏莲居会集。
—内容依据 印光大师勘定的《曹魏康僧铠本》,愿名依据 慧远大师的《无量寿经义疏》。
01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02不更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03身真金色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04形色相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05宿命智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06天眼普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07天耳普闻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08他心悉知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09神足无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0不贪计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11住定证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12光明无量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3寿命无量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14声闻无数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15随愿修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不闻恶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17诸佛称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18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9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20欲生果遂愿 设我得佛,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21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22一生补处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供养诸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24供具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25演说妙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26那罗延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27一切严净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28道树高显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29诵经得慧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30慧辩无限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31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宝香妙严愿 设我得佛,自地已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蒙光柔软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体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闻名得忍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35脱离女身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36常修梵行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7天人致敬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衣服随念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觉。
39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40树中现刹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意,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诸根无缺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42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闻名得福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4修行具德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5普等三昧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6随愿闻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7闻名不退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48得三法忍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印光大师反对会集本的言论,收录在《印光法师文钞》的“正编”和“三编”之中,共有三处。
其一:《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亦名《十六观经》,此名 净土三经,加《普贤行愿品》,名净土四经。仿单中有《净土四经》一本,其《无量寿经》,系魏承贯删削,又依馀经增益。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1)
其二:《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 译语者,证义者, 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 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 云栖以犹有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於龙舒。因人之迹以 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 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然此经此论,若真修上士观之,亦有大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观之,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以徒效其改经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专精之行耳。观机设教,对证发药。教不契机,与药不对证等耳。敢以一二可取,而遂普令流通,以贻下士之 罪愆乎。”(2)
其三:《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三”: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 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 故上辈不说 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 发菩提心。在 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 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 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 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於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 胆大心粗, 不足为训。(廿九年八月廿日)”(3)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一
人贵自知,不可妄说过分大话。观汝之疑议,看得译经绝无其难,只要识得外国文,就好做 译人。 译人若教他译经,还是同不懂外国话的一样。你要据梵本,梵本不是铁铸的。须有能分别梵本文义,或的确,或传久讹谬之智眼,方可译经。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译经场中,许多通家。有译文者,有证义者。其预译场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人。汝完全认做为外国人 译话,正如读书人识字,圣人深奥之文,了不知其是何意义。此种妄话,切勿再说。再说虽令无知识者误佩服,难免有正见者深痛惜。光一向不以为 悦人耳目而误人。若不以光言为非,则守分修持。否则不妨各行各道。他日 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须问你是何人,我是谁。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二
一无量寿经有五译。初译于后汉月支支娄迦谶,三卷,文繁,名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次译于吴月支支谦,有二卷,名 佛说阿弥陀经。以日诵之经,亦名 佛说阿弥陀经,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别之。又有赵宋王龙舒居士,会前二译及第三译,并第五赵宋译,四部取要录之,名大阿弥陀经。当时大兴,后因莲池大师指其有不依经文之失,从此便无人受持者。大藏内有此经,各流通处均不流通。有谓另有一种者,即此经也。第三译,即 佛说无量寿经二卷,现皆受持此经,即曹魏康(国名)僧铠译。第四,即大宝积经,第十七 无量寿如来会,此经王龙舒未见过,乃唐菩提流志译。前有元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将留支讹引之。第五译,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法贤译。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译经多为荣,故分两卷,于绝不宜 分处而分,今刻书本作一卷。就中 无量寿如来会,文理俱好,而末后劝世之文未录,故皆以康僧铠之无量寿经为准则焉。
在宋代法贤法师所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法藏比丘发愿〈第十四愿〉说:“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闻吾名号, 发菩提心,种诸善根,随意求生诸佛刹土,无不得生,悉皆令得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么重要的一愿,在号称《无量寿经》“最善本”的夏莲居会集本中,是被删去不存的!被删的还有两愿,分别见宋 译本第二十愿、第二十一愿!
佛教是普利上中下根的,若只让上根明白,而全然不顾中下根,那么与外道邪戒无异,上士多闻利根能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而下士正如印光大师所言:“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理虽有益,事实大错”背离佛教中道精神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