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印】八大山人(白)何园(朱)真赏(朱)
【鉴藏印】曾归徐氏强誃(朱)竹朋鉴定(朱)郁兰堂真赏(白)
【木盒题跋】1.八大山人画翡翠荷叶图,纸本直幅。钤印:米山居清赏(朱)
2.八大山人笔莲池翡翠条幅。钤印:协西之印(朱)
3.八大山人莲池池鸟大幅。
【木盒钤印】刀西图书之记(朱)
《荷花翠鸟图》描绘了荷塘之中的三茎荷叶与一只水鸟,水鸟立在一块石头上,侧身回望荷叶,其惊弓之态,好像是随时准备仓皇逃窜;荷花形象,最上一细长的茎上,生出一朵纤圆的小荷花,靠中一轮荷叶呈放射状,左右各一轮又黑又大的荷叶从斜上垂下,全放的荷瓣隐约可见。在画法上,荷叶深者以阔笔浓墨压出叶瓣,浅者则以淡墨从中扫出,反露荷叶则以粗笔勾出经脉,荷茎用篆书笔法,花瓣则圈写。水面则以残根、水波与水鸟点缀,衬托出空间的变化。整个画面虽然寥寥数笔,但见笔见墨,尤其是通过大片荷叶表现出了墨色微妙的韵味,这是其他花卉题材很难具有的造型优势。《荷花翠鸟图》,该作品画面传达出一股荒凉、寂寞而又冷隽的气息,这当是八大山人朱耷的凄凉身世、遗世情怀的心灵表现。或许在一般人看来,它没有去再现夏日荷花那千转百媚的妖冶姿态,而是用这种奇异的艺术形象,不免有些脱离了生活的真实,但就艺术情感的表现而论,他这种笔墨所显示的形象,不是凭空虚造,而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刻体察基础上的艺术语言。他的山水花鸟笔情纵逸,为清初写意画风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1]
八大山人(1626~1705),即朱耷,本名统,别号个山、人屋等,明宁王朱权后裔,江西南昌人。顺治五年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康熙十四年六十岁署款八大山人直到卒年,似“哭之”、“笑之”。擅画山水、花鸟、竹木。花鸟学沈周、陈淳、徐渭,于静悟中自成一格。山水取法黄公望,颇受董其昌影响。对清代花鸟画影响极大,与原济、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1.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别号贻隽、石泉,山东利津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汀州知府。嗜古精鉴,亦能画竹。
2.徐恕(1890~1959),字行可,号强誃,室名知论物斋、箕志堂、藏棱斋,湖北武昌人。1907年游学日本。喜藏书,多至近十万册,又收藏书画、印章、铜镜等文物七千余件,后尽数捐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