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纤细茶竿竹
【种拉丁名】:Pseudosasa gracilis S. L. Chen et G. Y. Sheng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矢竹属
【属拉丁名】:Pseudosasa
【国内分布】:产湖南宜章县莽山(模式际本产地)。生于海拔1400米的平地土丘向阳地。
【命名来源】:[Act.Phytotax.Sin 21(4): 405. 1983]
【中国植物志】:9(1):658
【组中文名】:托竹组
【组拉丁名】:Sect.Cantori S.L.
【亚属中文名】:茶竿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Sinicae S.L.
【亚族中文名】:北美箭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ARUNDINARIINAE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植株纤细,竿高约1.6米,粗仅4毫米,节间最长达24厘米,圆筒形,节下方具向下的贴伏短毛,无粉,竿壁较厚,髓部为棉絮状或呈不规则间断,列上部稍空;平环平坦,不易区别出节内的长度;箨环存有箨鞘基部木栓质的残留物;竿每节具2或3分枝,贴竿。箨鞘迟落,常部分宿存,厚纸质,竿中部箨鞘长为节间的4/7,背部无毛或具微柔毛,较光亮,两侧具较密而向下的白色绒毛,边缘密生纤毛,尤以上部明显,下部秃净;箨耳不明显,但其继毛长可达8毫米,毛通直或微曲,常粗壮,稀可细弱.全体稍粗糙,有时缆毛基部可互相连合;箨舌极短,边缘为不规则的裂齿状;箨片直立,抱竿,薄纸质,宽卵状披针形,长约与箨鞘相等(限于竿中部箨者),先端长渐尖,呈芒状,边缘具细短纤毛,两面均无毛,有纵脉而无小横脉。具叶小枝长6—10厘米,具2或3叶;叶鞘长2.5—3.5厘米,枯草色,背部被稀疏柔毛,尤以叶鞘上部更明显,边缘密生纤毛;叶耳不明显,但其继毛数条,可长达1.4厘米,直立或曲折;叶舌长0.5—1.5毫米;叶片披针形,狭长披针形,长14—19厘米,宽1.2—1.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绿色,沿主脉有短毛,并在叶片基部密集呈既状,下表面在一侧的2/3呈灰白色,具刺毛,其余部分呈绿色而无毛,小横脉在叶上表面不清晰,但在下表面则略显著,叶缘具细齿而粗糙,叶柄长2—3毫米。花枝未见。笋期4月下旬。
产湖南宜章县莽山(模式际本产地)。生于海拔1400米的平地土丘向阳地。
PseudosasagracilisS.L.ChenetG.Y.ShenginAct.Phytotax.Sin.21(4):405.F.L.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