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
建国后,历任天津医学院(今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宁夏医学院教授、眼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天津医学院眼科教研组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20世纪50年代,深入厂矿从事眼科工业损伤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工业眼科学》专著。
1962年,在天津市总医院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眼科病理研究室,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眼裂隙灯显微学》。
1969年,赴宁夏支边,首次在当地开展眼科流行病学调查,成为在农村卫生院开展眼科手术的第一人。
1972年,她从天津支边来到宁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一干就是10多年,不但结束了宁夏没有眼科的历史,也为宁夏的眼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在帮助筹建宁夏医院眼科的同时,创办了眼镜车间,初步配套建立了宁夏第一家视光学工作室。
1983年,袁佳琴离开宁夏返回了天津。
在袁佳琴回到天津的24年时间里,她曾多次来到宁夏,并帮助宁夏开展了现代眼科显微手术及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当她再一次来到银川,为宁夏眼科医院的病人义诊,受到了人们的热情欢迎。在她此行的帮助下,宁夏眼科医院还与天津医科大学达成了培养眼科博士生的计划,继续为宁夏培养、输送人才。
1987年,与世界知名眼科专家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家人工晶体中心——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1989年,袁佳琴教授与国际知名眼科专家新加坡林少明教授合作,引进国外人才技术资金在天津医科大学创建“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培训全国眼科医师5000余名,并接受亚洲、非洲等地眼科医师进修,推广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技术,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被第26届国际眼科大会列为世界20个重要眼科中心之一。
1995年11月,袁佳琴因了解宁夏人工晶体植入术开展的情况,又一次回到隆德县沙塘镇。
2004年,与中国侨联合作,发起“健康光明行”活动,10年来已先后走进甘肃、云南、安徽等10多个省区,为4000名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
2014年9月15日,袁佳琴在天津逝世,享年95岁。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亚太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副主席,世界眼科医师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0年,第26届国际眼科大会上获“对世界眼科杰出贡献水晶奖”。
1995年,获世界白内障医师学会颁发的“对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白内障致盲眼病突出贡献奖”。
1997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际科技合作奖”。
1998年,获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
2007年,获亚太眼科年会最高荣誉“Holmes Lecture”大奖。
2012年,获第17届全国眼科大会杰出贡献奖。
专长眼科形态检查及眼科职业病的治疗。
著有《工业眼科学》、《眼科裂隙灯显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