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任香港《国民日报》社长及重庆《中央日报》总社社长。抗战后任上海特别市临时参议会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及国大代表、监察委员。 1977年自动引退,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曾经任国民党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 1990年任"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高雄事件后去美国。
1956年10月31日,蒋介石七十大寿,已触怒蒋介石的《自由中国》杂志又推出轰动一时的“祝寿专号”,刊发胡适、雷震、徐复观、毛子水、王世杰、陶百川等学者的文章,为“自由派人士向蒋介石建言之总计,言人所不敢言者”。专号大为畅销,加印13版,引来党、团、军刊物集体围攻。[1]
1986年党外运动高涨,曾策划国民党与党外沟通事宜,主张体制内的渐进改良。对两岸关系的研究投注相当心力,言论颇有影响力。陶百川是国民党内受人尊敬的长老,也是捍卫人权、言论自由的先锋,他一生热爱国民党。
2002年逝世。著有《中国劳动法之理论与实际》、《比较监察制度》、《监察制度新发展》、《台湾要更好》、《台湾怎样能更好》、《人权呼应》、《东亚豪赌》、《陶百川叮咛文存》等。
陶百川的弟弟陶愚川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1912年7月出生。193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系(今华东师范大学),同年11月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36年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国立湖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大夏大学,历任教授、教育系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东群中学校长兼历史课教员,山东部队专业干部速成中学教员,泰安师范学校教员,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外语系教师,教育系教授。晚年曾担任山东省第五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