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博物馆

绵竹年画博物馆

中文名 绵竹年画博物馆
地点 四川绵竹市回澜大道中段252号
开馆时间 1996年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9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绵竹年协博物馆舍建筑面积6000m2,建设投资600余万元。该馆集处画研究、收藏、陈列、展览、生产、经营等种功能为一体,其规模和功能为目前我国年画专业博物馆之最。改革开入以来,年画博物馆的艺术家和画师们,致力于年画艺术品向年画商品的转化,相继开以了“刺绣年画”、“木雕年画”、“石雕年画”、“年画挂历”、“年画门卷”等产品并畅销于海内外,其中刺绣年画“赵公镇宅”荣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绵竹年画享誉华夏,这与它丰富的竹类资源和浓厚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竹类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为年画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厚重的文化传统,名家辈出,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不尽的艺术源泉。

绵竹年画到明代就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到清代中叶,更是进入鼎盛时期,作品不但畅销国内各省,还漂洋过海,远销印度、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各地,声名远播。

绵竹年画题材广泛,有西厢记、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戏曲故事;还有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春官偷酒等民间故事,也有钟馗、财神、罗汉、灶神等各路神仙;当然,更多的则是竹报平安、吉庆有余、花开富贵、百子图、麻姑献寿、五谷丰登、群仙献寿、凤梧桐、连年有余等表现美好愿望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绵竹年画获得了新生。60年代初,正式成立“绵竹木版年画社”,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新年画。这些年画在全国各地及英国、法国、日本、智利、马里、上沃尔特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展出,一时观者如潮。改革开放以后,绵竹年画焕发青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艺人们搜集、整理、复制了大量传统年画,既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相继推出了年画挂历、年画贺年卡、年画皮影、年画刺绣、年画线装书、小型套画、古雕年画、木雕年画、室内装饰画等新品种。绵竹年画得到空前大发展。如果有机会到绵竹年画博物馆参观,那琳琅满目的陈列品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沉淀后在民间留下了不少美丽的传说:《麻姑献寿》、《纺线女》、《灶神》……就在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一座独特的艺术殿堂--年画博物馆,成了众多传说中人物的“安乐家园”。

耗资500万人民币建成的这座艺术殿堂,每年有几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参观,各种民间年画汇集于此,数量可能超过800余幅。该博物馆馆长胡光葵说,虽然“生活”在这里的绵竹年画都是年画中的精品,可大量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年画作品都“隐居”在广阔的民间。

“建立年画博物馆,可解决目前传统年画正面临的“失传”之险,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培育传统年画的市场才是其最后的生路。”胡光葵说,为了抢救绵竹年画特有的民间工艺,博物馆从1997年起就把一些民间艺人从乡间作坊聘请到到馆内,让他们给现代年画师做技术指导,专业画师们在传统艺人的点播下将更富创新精神。

目前,在馆内从事年画创作的艺人已达到30余人,每年还将举办3期年画培训班,仅去年一年就有100多名年轻人接受了培训。

与此同时,由博物馆新开发的刺绣年画、皮影年画、年画贺卡等新产品,为博物馆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据了解,仅去年博物馆年画产品的收入就达48万元人民币。该馆的年画大师刘竹梅说:“传统的艺术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就会大受欢迎。”

馆藏作品

这座“年轻”的博物馆诞生于1996年,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两座专业年画博物馆之一,这是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保护和传承年画这一古老民间艺术所做的努力。

博物馆是一座现代感与传统性完美结合的立体建筑,它以梯步形的构造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外观。据说,设计者希望这样能为中国年画“步步升高、越发红火”带来灵气。

馆内收藏着各个时期的绵竹年画,从最古老的年画刻板《门神》到今天创新的石雕年画、刺绣年画和陶版年画等。其中,一幅清代同治年间老艺人黄瑞谷的传世之作《迎春图》格外夺目。这幅被誉为《清明上河图》的作品和其它艺术品,曾多次飞往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参展。

参观信息

地址:绵竹市回澜大道中段252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