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目录

总则

术语和符号

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

泵送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泵送

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

附录 A

附录 B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061号

关于发布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为国家标准,编号为JGJ/T 10-2011,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7月13日

其他信息

输送距离计算公式

混凝土泵送的换算压力损失表[1]

管件名称 换算量 换算压力损失(MPa)
水平管 每20m 0.10
垂直管 每5m 0.10
45°弯管 每只 0.05
90°弯管 每只 0.10
管道接环(管卡) 每只 0.10
管路截止阀 每个 0.80
3.5m橡皮软管 每根 0.20

注:附属于泵体的换算压力损失:V形管175→125MM,0.05MPa;每个分配阀,

0.08MPa;每台混凝土泵起动内耗,2.80MPa。

Lmax=Pmax/ΔPH   (B1)

ΔPH=2/O{K1+K2[1+T2/T1]V2]α2}   (B2)

K1=(3.00-0.1)x10平方米  (B3)

K2=(4.00-0.1)x10平方米    (B4)

式中Lmax ——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m);

Pmax ——混凝土泵的最大出口压力(Pa);

ΔPH —— 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Pa/M);

O —— 混凝土输送管半径(m);

K1 ——粘着系数(Pa);

K2 —— 速度系数(Pa/m/s);

S1 ——混凝土坍落度(mm);

t2/t1 —— 混凝土泵分配阀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混凝土时间之比,一般取0.3;

V2 ——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m/s);

α2 —— 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之比,对普通混凝土取0.90。

注:ΔPH值亦可用其他方法确定,且宜通过试验验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