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中文名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信仰 共产主义
别名 普罗科菲耶夫
出生地 乌克兰顿涅茨克州
代表作品 第1、5交响曲第3钢琴协奏曲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等
出生日期 1891年
国籍 苏联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姓名: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籍贯: 苏联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生卒:(1891~1953) 出生:1891年4月23日

星座:金牛座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Prokofiev )1891.4.23-1953.3.5

人物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是原苏联作曲家、钢琴家。自幼从母学习钢琴,5岁试写钢琴曲、9岁试写歌剧。14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20岁举行首次个人交响乐音乐会。1918-1936年旅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36年回国定居,继续从事音乐创作。

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称号;1943-1951年,6次获苏联国家奖金,1957年获列宁奖金。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1902-1914)以管弦乐作品和钢琴作品为主,富于青春气息,音调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2)、旅居国外时期(1918-1936)受西方现代音乐流派的影响,作品的节奏强烈、和声复杂、曲调仍带有俄罗斯悠长的音调;(3)、后期(1936-1953)创作追随国际音乐新潮流,倾向于新古典主义。

他的作品具有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晰而富有魅力。二十年代前后的十五年间,他侨居国外,在日、美、英、法、德、比、意、西等国弹奏、指挥自己的作品演出,享有世界性声誉。 回国后选取爱国主义主题,把苏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放在首位进行创作。先后获得极高荣誉:劳动红旗勋章、人民艺术家,六次获斯大林奖;外国诸多有名音乐组织成员。世界各国艺术界一致认为他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的重要作品几乎包括各种曲式,主要作品有:

(1)舞台作品:歌剧《马格达伦》,《赌徒》,《火天使》,《谢苗·科特科》,《三桔爱》,《修道院的订婚礼》,《真正的人》;芭蕾舞剧6部,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灰姑娘》。

(2)乐队作品:7部交响曲,小交响曲,序曲,交响组曲,5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配乐多部。

(3)室内乐4首;钢琴曲十几首以及声乐曲多首。

代表作:交响童话“彼得与狼”;D大调第一“古典”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

人物生平

早期

   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ySergeyevichProkofiev,1891-1953年),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1891年4月23日生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松卓夫卡村。父亲是管理地主庄园的农艺家,母亲擅长钢琴,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普罗科菲耶夫5岁开始学钢琴及作曲,随后陆续写出了歌剧、钢琴曲等一系列童年作品。1904年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K.利亚多夫(作曲)、H.A.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配器)、A.H.叶西波娃(钢琴)、H.H.切列普宁(指挥)。1909年毕业于作曲班,1914年又毕业于指挥班和钢琴班,因演奏自己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而获安·东·鲁宾斯坦奖。音乐学院的系统学习为普罗科非耶夫打下了作曲和钢琴技巧的坚实基础。然而他不满足于传统作曲技法的学习,开始醉心于当代最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思想的探索。对他影响较大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创作,以及戏剧、绘画、诗歌的一些新潮流。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职业生涯

  1891年4月23日出生于乌克兰的松措夫卡村(今顿 涅茨克州红村),父亲是管理地主庄园的农艺家,母亲擅长钢琴,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普罗科菲耶夫5岁开始学钢琴及作曲,随后陆续写出了歌剧、钢琴曲等一系列童年作品。塔涅耶夫推荐,1902和1903年夏季从格利埃尔学习作曲。1904年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利亚多夫(作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配器)维托尔(曲式)、叶西波娃(钢琴)、切列普宁(指挥)。1909年毕业于作曲班,1914年又毕业于指挥班和钢琴班,因演奏自己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而获安东·鲁宾斯坦奖。 音乐学院的年代为普罗科菲耶夫打下了作曲和钢琴技巧的坚实基础。然而他不满足于传统作曲技法的学习,对新浪漫主义和俄罗斯学院派的美学价值深感怀疑;他开始醉心于当代最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思想的探索。在这方面的志同道合者是比他年长10岁的挚友米亚斯科夫斯基。但普罗科菲耶夫并未趋附时尚而成为斯克里亚宾象征主义的追随者或德彪西印象主义的门徒,对他影响较大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创作,以及戏剧、绘画、诗歌的一些新潮流。

创作时期

第一时期 (1918年以前)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不断地探索和风格的急剧变化。从童年稚气的钢 琴童话和加沃特舞曲一变而为强烈的结构主义(如钢琴曲《托卡塔》1912);从莫扎特风格的古典主义(《小交响曲》1909,1915年修订)一变而为犷悍的野蛮主义(《斯基夫组曲》,1915;康塔塔《他们七人》,1918);从早期浪漫曲(作品第 9号)的传统风格一变而为将散文音乐化的音调试验(音乐童话《丑小鸭》,1914;抒情心理歌剧《赌徒》,1916,1927年修订)。他反对当时风行的柔弱伤感的艺术风格和习惯性的“美”感标准,主张刚健有力的、甚至强烈到刺激感官的艺术效果。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常常迸发着节奏的力量,充满活力、热情,富于奇思异趣;调性范围也因多调式和色彩性和声的运用而得到大胆扩展;俄罗斯民间因素被赋予了崭新的面貌;钢琴写法也作了新颖的处理。他的革新探索得到圣彼得堡音乐社团“现代音乐协会”和一些人士的支持,但也经常在赞赏者和反对者之间引起激烈的意见冲突。这一时期他还写有下列著名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911)、《第二钢琴协奏曲》(1913),《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16~1917),钢琴小品套曲昙花一现(1915~1917),《第一交响曲》(《古典交响曲》,1917)。

第二时期(1918~1933) 1918年春,普罗科菲耶夫离开了祖国,在欧美侨居了15年。1919年他为美国芝加哥剧院作了童话喜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这部以其欢快、乐观的格调而与20年代的西方歌剧大异其趣的作品并未得到观众的赏识。1920年在巴黎和伦敦接踵上演了他的舞剧关于作弄七个小丑的小丑的故事(通称《小丑》,1915,1920年修订),管弦乐《斯基夫组曲》和康塔塔《他们七人》,从而开始赢得西欧舆论的承认。1921年完成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大受欢迎,它融合着悠长的俄罗斯歌调及饱满的动力性和明朗情绪,是他的最佳作品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在这一时期与法国“六人团”接近,并进一步探索更为复杂的半音化风格。他写作了《第二交响曲》(1924)──大都市主义所具有的典型的结构手法(几个“各自为政”的固定歌调声部生硬的叠置)与俄罗斯歌调及其巧妙的变奏发展相结合;《第三交响曲》(1928)──以其歌剧《火天使》(1919~1927)的音乐为基础,是 1部音乐语言极其复杂的表现主义交响戏剧;《第四交响曲》(1930)──以他的舞剧《浪子》(1928)的音乐为基础,是作者对优美的抒情和明澈的管弦乐织体的新探索。此外,他还写有以结构主义音乐表现“红色俄国”的舞剧《钢铁的跳跃》(1926)、《在第聂伯河上》(1931),《第四钢琴协奏曲》(1931)、《第五钢琴协奏曲》(1932)等。普罗科菲耶夫逐渐认识到,脱离祖国对他的创作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于是在1933年返回苏联。

第三时期 (1933~1953) 返回苏联后的20年是他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新的 题材内容(祖国及其历史和当代生活);现实主义的和俄罗斯性格的艺术特征更为鲜明;音乐语言更为明晰而富于个性;史诗性、抒情性的创作面貌更为突出;传统的调性手段和旋律结构同20世纪艺术风格的融合也更为有机而自然。

这一时期他在歌剧和舞剧方面的成就特别显著。他完成了4部歌剧:《谢苗·科特科》(1939,根据卡塔耶夫的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描写国内战争时期乌克兰农村的斗争;《真正的人》(1947~1948,根据波列沃依的同名长篇小说)塑造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修道院中的订婚礼》(1941,根据英国作家谢里丹的小说《少女的监护人》)是1部抒情性的喜歌剧; 《战争与和平》 (1942,1953年修订,根据托尔斯泰的同名长篇小说)是 1部把抒情心理性和民族史诗性熔于一炉的爱国主义巨作,被公认为是普罗科菲耶夫歌剧创作的顶峰。这些歌剧的脚本都是由曲作者亲自执笔或参与编写,除了《修道院中的订婚礼》之外,全都是由文学原著摘编的散文唱词。歌剧基于贯穿发展的原则,很少采用分曲形式;声乐部分以旋律化的或说白化的朗诵调为主(继承了“达尔戈梅日斯基”和“穆索尔斯基”的歌剧传统);管弦乐部分则始终以复杂的交响性展开推动戏剧的情节发展。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 3部舞剧音乐罗密欧与朱丽叶(1935~1936)、 《灰姑娘》(1941)、《宝石花的传说》(1949~1953),不论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完美性上都大大超过他前期的同类作品,是对这一体裁的创造性贡献。

风格特点

普罗科菲耶夫自称其作品是四条基准线合作的结果。古典线一方面来自于他对历史元素如古舞蹈的怀缅,另一方面则是他对传统的继承。但这种新古典主义的作品只有一部,就是他的《古典交响曲》。而现代线则彰显他对大胆的和声,不和谐音和新颖的和弦组合的偏好。这些作品已到达调性的底线。第三条线被普罗科菲耶夫称为动力线。他的很多作品有着紧凑的节奏和粗犷的旋律。与之相对的是抒情线。普罗科菲耶夫能够将抒情和恬静的旋律突然带到尖锐强烈的情感冲击之中。另外,他的作品中幽默和讽刺也并不少见。普罗科菲耶夫的管弦乐有着独特的音响,这全赖其独特的配器,例如部分的小提琴和大号齐奏。   普罗科菲耶夫被算作现代古典作曲家。他还是一名电影配乐人。电影《阿历山大·涅夫斯基》的配乐是电影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他对电影配乐的发展影响甚深,可以说,20世纪末的电影音乐都有着其影子   对普氏有影响的两个人分别是马克思·雷格和同学尼古拉·雅各列夫斯基·明雅科夫斯基。前者在1906年访问了圣彼得堡,并以其独特的音乐给普氏留下深刻印象。普罗科菲耶夫和明雅科夫斯基长年保持书信来往,共同讨论作曲等话题。普罗科菲耶夫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可以说,他的作品离不开明雅科夫斯基的支持。而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也以自己别具一格的魅力吸引着往后的听众。

作品概括

他的《第五交响曲》(1944)、第六交响曲(1947)、《第七交响曲》(1952)分别侧重史诗性、戏剧性和抒情性的音乐形象,它们的问世都引起热烈反响,被视为苏联音乐的经典。特别是《第七交响曲》以其高度的艺术魅力为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生涯作出了光辉总结。   与歌剧、交响乐及电影音乐的创作紧密相联,形成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康塔塔-清唱剧的风格。他曾写作了康塔塔《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1936~1937),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原著摘录为唱词,试图概括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9),以他的同名电影音乐为基础,表现俄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史迹;《祝福》(1939),以苏联民间诗歌为词,描绘当代农村生活的图景;《伊凡雷帝》(1942~1945),根据他的同名电影音乐由指挥家斯塔谢维奇于1961年编辑而成,反映了16世纪俄国的社会变革;这些作品题材多样,表现形式各具特色,大大扩展了这一体裁的艺术能量。

在其他器乐体裁方面,他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5)、《大提琴交响协奏曲》(1950~1952),以及一系列奏鸣曲,均成为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此外,他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1936)、组曲《冬日的篝火》(1949)等,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刻划了苏联少年儿童纯真的心灵,是奉献给孩子们的艺术珍品。   普罗科菲耶夫认为艺术家必须美化、歌颂和捍卫人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他的作品中所固有的明朗乐观、富于活力的素质正是上述信念的体现。但他也从不回避通过创作对黑暗丑恶的生活阴暗面进行嘲讽和鞭笞。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艺术革新家,他并不特别倾向某一现代流派,不给自己限定某种必须恪守的作曲理论;他是根据自己的见解广泛继承西欧古典派、印象派、特别是“新俄罗斯乐派”的传统,兼收20世纪作曲技法的一些新成果,并独具匠心地汲取和处理民间音乐的音调、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他自成一家的风格。953年3月5 日普罗科菲耶夫逝世于莫斯科。他的音乐作品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作品

他的作品具有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晰而富有魅力。二十年代前后的十五年间,他侨居国外,在日、美、英、法、德、比、意、西等国弹奏、指挥自己的作品演出,享有世界性声誉。回国后选取爱国主义主题,把苏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放在首位进行创作。先后获得极高荣誉:劳动红旗勋章、人民艺术家,六次获斯大林奖;外国诸多有名音乐组织成员。世界各国艺术界一致认为他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舞台作品

歌剧《马格达伦》,《赌徒》,《火天使》,《谢苗?科特科》,《三桔爱》,《修道院的订婚礼》,《真正的人》;芭蕾舞剧6部,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灰姑娘》。

乐队作品

7部交响曲,小交响曲,序曲,交响组曲,5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配乐多部。   室内乐4首:   钢琴曲十几首以及声乐曲多首。

代表作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Op.67(1936)Peter and the wolf

丑角组曲(1922)Suite “Chout”

对三个橙子的爱情(1924)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

基什中尉组曲(1934)Lieutenant Kije

锡西亚组曲Op.20(1916)Scythian suite

斯大林格勒奏鸣曲Op.83Stalingrad sonata

战争奏鸣曲Op.82(1939—1940)War sonatas

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组曲

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二组曲

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三组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Romro and Julirt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

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谢苗.科特科Op.81(1939/40)Semyon Kotko

宝石花Op.118(1948/50)The stone flower

真正的人Op.117The story of a real man

冬天的篝火

灰姑娘Cinderella

火天使Op.37The fire angel

赌徒Op.24The gambler

钢的步伐Op.41(1925)The steel step

D大调《古典》交响曲(第一交响曲)

专辑介绍

《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Op.67)是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大致是: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

流行乐坛天之骄子斯汀(Sting)作旁白的《彼得与狼》确是精彩非常;原来他做足准备,细心研究一些现成的录音,留心自己的子女对它们的反应,结果是一个十足平民化的演绎方式;他没有用什么口技,只靠改变嗓子去塑造角色,斯汀讲故事的方法富时代感,生动传神,充满吸引力。阿巴多与欧洲室内乐团也功不可没,演出生猛活泼,表情十足、绘声绘色、技巧满分。

普氏《第一交响曲“古典”》的演奏充满朝气,流畅细致,细节刻画入微。《希莱伯主题序曲》是较罕闻作品,阿巴多与钢琴家弗拉达美妙地带出曲中的犹太味。进行曲原为普罗科菲耶夫在1943~1944年间写的军乐,欧洲室内乐团的演奏跃动欢腾。

作品目录

(曲名 编号 作曲年份 音乐类型) (*表示该曲为被改编成其他形式的作品,且改编者非作曲家本人)

Prelude in C major, from Ten Pieces, Op 12 (arr. for harp) * Chamber

Piece for Harp Chamber

Masks, from Romeo and Juliet, Orchestral Suite No. 1, No. 5 (arr. Heifetz) * Violin

Lieutenant Kijé Suite (arr. Goss) * Guitar

Aubade (Morning Serenade) from Romeo and Juliet (arr. Allen) * Chamber

Romeo and Juliet * 1985-1986 Chamber

Ala and Lolli 1914-1915 Ballet

Distant Seas 1948-unfinished Opera

Cinderella - Five Pieces for Violin and Piano (arr. M. Fichtenholz) * Violin and Piano

Khan Buzay 1942-unfinished Opera

Lieutenant Kijé Suite (arr. Chiu) * 1991-1992 Piano

Kotovsky 1942 Film Score

Gavotte (arr. Szigeti) * 1954 Violin and Piano

Lieutenant Kije 1933 Film Score

Fantasia (Improvisation) on themes from "Scheherazade" by Rimsky Korsakov 1923 Piano

Pushkiniana * 1962 Orchestral Suite

Lermontov 1941-1942 Film Score

Partisans in the Ukranian Steppes 1942 Film Score

Alexander Nevsky (arr. Brohn) * 1986 Film Score

Prelude and Fugue for Organ by Buxtehude (arr Prokofiev) 1920 Piano

Scenes from Eugene Onegin (arr. Downes) * 1936 Cantata

Tonya 1941-1942 Film Score

Waltzes by Schubert 1923 Piano

Waltzes by Schubert 1920 Piano

'O, no John!' (English folk songs) 1944 Vocal

Piano Sonata No 1 in F minor 1 1907-1909 Piano Sonata

Four Etudes for Piano 2 1909 Piano

Four Pieces for Piano, Op 3 3 1907-1908 Piano

Four Pieces for Piano, Op 4 4 1908 Piano

Sinfonietta in A major 5 1909 Orchestral

Dreams 6 1910 Orchestral

Two Poems for Women's Voice and Orchestra 7 1909-1910 Vocal

Autumnal 8 1910 Orchestral

Two Poems for Voice and Piano, Op 9 9 1910-1911 Vocal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 flat major 10 1911-1912 Piano Concerto

Toccata in D minor 11 1912 Piano

Ten Pieces for Piano 12 1906-1913 Piano

Humorous Scherzo for Four Bassoons 12bis 1915 Chamber

Maddalena 13 1911-1913 Opera

Piano Sonata No 2 in D minor 14 1912 Piano Sonata

Ballade for Cello and Piano 15 1912 Cello and Piano

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16 1912-1913 Piano Concerto

Sarcasms 17 1912-1914 Piano

The Ugly Duckling 18 1914 Vocal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D major 19 1916-1917 Violin Concerto

Scythian Suite 20 1914-1915 Orchestral Suite

Chout (The Tale of the Buffoon) 21 1915-1920 Ballet

Chout, Fragments from the Ballet * 21 1915- Cello and Piano

Chout Symphonic Suite 21bis 1920 Orchestral Suite

Visions Fugitives 22 1915-1917 Piano

Visions Fugitives (arr. Barshai) * 22 1915-1917 Orchestral

Visions Fugitives (arr. Susskind) * 22 1915-1917 Orchestral

Visions Fugitives (arr. Harrison) * 22 1915-1917 Flute

Five Poems for Voice and Piano Op 23 23 1915 Vocal

The Gambler 24 1915-1916 Opera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Classical" * 25 1917 Transcription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Classical" 25 1916-1917 Symphony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Classical" 25 1917 Piano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ajor 26 1917-1921 Piano Concerto

Five Poems by Anna Akhmatova 27 1916 Vocal

Piano Sonata No 3 in A minor 28 1907-1917 Piano Sonata

Piano Sonata No 4 in C minor 29 1908-1917 Piano Sonata

Andante for Orchestra 29bis 1934 Orchestral

Seven, They Are Seven 30 1917-1918 Cantata

The Story of a Real Man 117 1947-1948 Opera

The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 118 1948-1953 Ballet

Waltz from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 (arr. Piatigorsky) * 118 Cello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C major 119 1949 Cello Sonata

Pushkin Waltzes 120 1949 Orchestral

Soldiers' Marching Song 121 1950 Vocal

Winter Bonfire 122 1949-1950 Cantata

Summer Night 123 1950 Orchestral Suite

On Guard for Peace 124 1950 Oratorio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125 1950-1952 Cello Concerto

Wedding Suite for Orchestra 126 1951 Orchestral Suite

Gypsy Fantasy for Orchestra 127 1951 Orchestral Suite

Ural Rhapsody for Orchestra 128 1951 Orchestral Suite

The Mistress of Copper Mountain, Orchestral Suite 129 1953- Orchestral Suite

The Meeting of the Volga and the Don 130 1951 Orchestral

Symphony No 7 in C sharp minor 131 1951-1952 Symphony

Concertin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132 1952 Cello Concerto

Andante from 'Concertino' Op 132 * 132 1952 Cello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and String Orchestra 133 1953-unfinished Piano Concerto

Sonata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34 1953-unfinished Cello Sonata

Piano Sonata No 5 in C major (2nd Version) 135 1952-1953 Piano Sonata

Symphony No 2 in D minor (revised) 136 unrealised Symphony

Piano Sonata No 10 in E minor (unfinished) 137 1953-unfinished Piano Sonata

Piano Sonata No 11 (unrealised) 138 unrealised Piano Sonata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