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用民主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必要的批评或斗争,分清是非,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可以转化为敌我矛盾。正确处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1957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1800多位各方面人士出席会议。在2月27日下午的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讲话,从下午3时一直讲到将近7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除刘少奇、朱德外出考察外,都出席了这次会议。毛泽东在这个时候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我们党在八大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它不仅是我国由革命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以及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多次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民主党派人士深入讨论后,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重大理论和现实政治问题突出地提到了全党面前。他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中心思想是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的地位;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等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