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华书局;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装: 35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01061253
条形码: 9787101061253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4 x 12.8 x 2 cm ; 340 g
ASIN: B001GS73Y6
《唐人七绝诗浅释》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唐人七绝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也使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得到了新的理解和升华。作品字约文丰,诠释精审,令人回味无穷,常读常新。
《唐人七绝诗浅释》由中华书局出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九日,因月日都是九数,故名重九。根据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九是阳数,故又名重阳。这一天,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习惯,相传起于东汉。据《续齐谐记》所载,那时有个桓景,从费长房学道。有一年,费对桓说,你家在九月九日那一天有灾祸,必须每人做一个彩袋,内盛茱萸,系在臂上,登上高处,饮菊花酒,就可以避免了。桓遵从了费的教导,晚上回家,看到家里养的鸡、犬、牛、羊都死光了。封建社会,人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天灾人祸很多,谁不想设法避开呢?因此,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了。后来,系在臂上的茱萸,改为插在头上。而九日登高,也以节日的形式出现,游乐之意多,避灾之意少了。
王维是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后来迁居于蒲(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在华山以东,故诗题称留在家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据旧注,他作此诗时,才十七岁。诗人少年时代曾游历长安和洛阳,此诗当是他出游之时所作。
这是一首干百年来传诵人口的诗,次旬变成了一句成语,广泛地被人引用,因为它表达人人容易遇到的事实和人人容易产生的心情。
首句点明作客,说“在异乡”,而且是“独在异乡”,可见一人孤居独处,既无亲戚往来,又无家人同住,其孤寂比一般作客的人更甚,所以再接以“为异客”三字,加强气氛。这句分量沉重,但脱口而出,又十分自然,一点也不刻画做作。次句写思亲。说“每逢”,可见不止是今年的九日,也不止是九日,任何佳节,都会思亲。在古代汉语中,亲字单用的时候,往往偏指父母,此处也是如此。说“倍”,则可见虽是平常日子,也无时不思亲,而佳节来临,则加倍想念。只用“每逢”与“倍”这三个虚字,就不但写出了佳节思亲,而且将平日无时不思之情也有力地暗示了出来。由于用字之精确,就使意思转深,感情加厚。它以流畅的语调,传出了深挚的感情,写出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人心中所有,想说出来,但又未能恰当地加以表达的话,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三、四两句从对面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本来是自己佳节思亲,却偏不承次句说由念父母而思兄弟,而说在家乡的兄弟思念自己,已是翻进一层。而写兄弟的思念自己,又不明说,不直说,而是设想出一个动人的情景:今天是重阳佳节,在家中的兄弟必然会到山上去登高,也必然会每个人头上都插上茱萸,那么,他们在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的时候,就自然也必然会感到少了一个人,会极其结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自己了。不明说直说兄弟之怀念自己,而从插茱萸这一风俗生发,先用“遍插”,后用“少一人”,而对方相忆之情自见,自己相忆之情也就更为突出和鲜明了。
九日登高,插茱萸的风俗,自来是诗人们爱用的诗料,但如何处理,各具匠心。《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子美《九日蓝田崔氏庄》云:‘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王摩诘《九日忆山东兄弟》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有故不往》云:‘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此三人各有所感而作,用事则一,命意不同。后人用此为九日诗,自当随事分别用之,方得为善用故事也。”胡仔这番议论,是告诉我们,使用素材,必须服从于主题的需要,这在今天还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在前面,我们读过王昌龄的《送魏二》和王维的《送韦评事》等,都是写的想象中的情境。这首诗也是如此,但又有所不同。前面的各首,是从现在预计将来的情境,其区别和联系在时间。这一首以及我们还要讲到的下面三首,则是从此地遥想彼地的情境,其区别和联系在空间。
这是亡妻沈祖棻的一部遗稿。
唐人七绝诗是她讲授过多次的一门专题课程,在金陵大学、华西大学和武汉大学都开设过。讲稿也曾几次修改。前几年,在朋友们的敦促之下,她决定将讲稿再加补充修订,写成一本题为《唐人七绝诗浅释》的小书,以供一般读者参考。但因年老多病,又受到“四人帮”的干扰,进行得很慢,未及全部完成,就不幸因车祸逝世了。
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以她的三种手稿作为底本整理出来的。已由她写成的定稿约占二分之一,初稿约占四分之一。
赠苏书记
边词
渡湘江
蜀中九日
山行留客
江村即事
北陂杏花
回乡偶书
客发苕溪
回乡偶书
子由
纵笔
凉州词
从军词
陇西行
塞上曲
暮过回乐烽
凉州词
塞上听吹笛
渡破讷沙
送魏二
卢溪别人
送韦评事
写情
长信宫
西宫秋怨
长信秋词
宫词
宫人斜
长门怨
杏叶诗
云安阻雨
赠汪伦
闺怨
闺妇
秋闺思
江南行
古意
从军行
成德乐
又
西归绝句
宿青阳驿
又
塞下曲
少年行
又
赠李仆射想
出塞
永王东巡歌
分州词献高尚书
胡笳曲
上皇西巡南京歌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
桃林夜贺晋公
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红线
谢亭送别
早发白帝城
峨眉山月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移家别湖上亭
和练秀才杨柳
春夜洛城闻笛
黄鹤楼闻笛
听角思归
十五夜望月
客中作
江畔独步寻花
秋词
越中览古
同张水部籍游曲江,寄白二十二舍人
刘阮妻
苏台览古
南游感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寒食寄京师诸弟
邯郸至除夜思家
雁
送元二使安西
送李侍郎赴常州
送贾侍御使江外
别董大
送沈子福归江东
江陵愁望有寄
送蜀客
怀吴中冯秀才
杨花
少年行
营州歌
夜月
寒闺怨
惠崇春江晚景
三绝句
解闷
病起荆江亭即事
存殁口号
绝句四首
征人怨
江南逢李龟年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
赠弹筝人
春梦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附录:旧释二十三首
后记
沈祖棻(1909-1977),女,浙江海盐人。1934年、1936年先后毕业于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和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曾在成都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武汉大学执教。主要著作有:《微波辞》、《涉江词》、《涉江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古典诗歌论丛》、《古诗今选》等(后两种与程千帆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