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龙岩市小池镇风景区寿字岩与南华岩之间。楼阁设计精巧,布局幽雅。建筑群沿山建在山美尖峰山半山腰之间,包括上书院、中书院和下书院三部分。上书院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包括龙池塔和鼓吹亭。龙池塔俗称三层塔,又称文昌阁或奎阁。鼓吹亭是学者中举、封官祭孔时,奏乐和唱戏的场所。中书院最早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867)建造的,它上边一个阁叫魁星阁,下边一个厅就是矗盘堂,两边各有一个房间。阁上有一神龛,过去是安设孔子神像和乡贤灵位,供学者和后人祭祀纪念。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了办学馆,再建“见龙堂”(称下书院),它有宽敞的厅堂、回廊和房间供学子住宿和攻读。
1914年,这里办起了小池第一所公立学校龙池学校,红四军参谋、团政委陈兆鼎曾在此执教,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陈仁麒是该校的学生。1929年小池武装暴动后,这里改为列宁学校。
1929年5月23日,红四军“三打龙岩城”时毛泽东和朱德军在书院前的大草坪上,向全军作了“消灭陈国辉,解放龙岩城”的动员报告。1930年,朱德同志曾在这里召开小池乡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
11929年红四军入闽,朱德下榻该书院,在此召开军事会议,部署首打龙岩城方案,并在书院设列宁小学,培养了像陈仁麒将军等一批革命英才。在书院,朱德曾亲手授军号给当地妇女廖仁美,使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位女司号员。小池镇代代崇教尚文,英才不断。
龙池书院背倚绿树成荫的山坡,门对潺潺的溪流及纵横阡陌,左边为南华岩?因峭壁似莲花,故称“观音石墩”,建有南华寺 ,有巨石耸立如鸟,称鹦哥石。右有巨洞曰留阳洞,洞宽10米,高7米,可容百人。洞顶有巨大钟乳石,有明万历年刻“留阳洞”碑。洞外石壁陡削,藤蔓交织,树木葱茏,山花烂漫。登龙池塔,小池镇全景,一马平川,尽收眼底。
龙池书院包括下书院?名见龙堂,又称四龙厅 、中书院?称魁星阁,又名“矗磐堂”,早为龙津书院 及上书院?即龙池塔,又称文昌阁 三部分,是闽西保存最好最大的一座古书院。书院坐东朝西,每当夕阳西下,群山映翠,登上龙池塔,便可饱览“龙池夕照”的美景。
永定土楼: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
长汀: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之一
龙硿洞:三亿年前形成的华东第一洞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很适合旅游。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度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0℃,全年无霜期达三百天以上。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别适合建兰和山茶花的生长,建兰和山茶花是景区所属——龙岩市的市花,春季,是山茶花开放的季节,夏季,建兰又争相开放,这两个季节前往书院旅游,会另有一番景像。
龙池书院,位于湖南龙阳(今属汉寿)。清嘉庆三年(1798)邑人 黎学锦等奉父遗命。捐银2万余两建于城东门外,面积3800平方米,聘罗俊彦为山长,制订规章,每年招正副课生员各20名,正副课童生各20名。每月“三大课”,逢三举行。官一师二。官课由县学教谕、训导轮主,每课奖赏生员前6名、童生前4名,名次以“官课为定”。教学“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历任山长有浏阳邹俊杰、道州周浩、溆浦刘士先、武陵杨孝芬、本县陈永皓、梅山仑、游凤藻等,皆一时名流,史称清代龙阳进士。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小学堂。
龙虬奋霄汉;
池圃育花苗。
佚名题龙池书院
龙游艺苑千重浪;
池育芝兰百里香。
佚名题龙池书院
位于四川新宁(今属开江)。明正德间知县杨桧建于文庙西。后毁于兵。清乾隆二年(1737)知县窦容邃改建于东门内,更名宕渠书院。订每月初二、十六或初五、廿五两次讲授。生徒须经考试。嘉庆七年(1802)训导杨调元等募集资金,又改建于西门忠义宫后,复名“龙池”。光绪间改名“矗峰”。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今为县文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