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研究

开本 16
书名 节日研究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ISBN 7560740987、9787560740980
定价 35.00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节日研究(第1辑)(2010年6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代序)
俯视、蔑视与平视:百年乡村庙会研究史及其心性
明代端午考
中国人的时间制度和传统节日体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时间现象学分析
节日行为的社会系统:阿村的复活节
关于节日民俗的文化记忆、文化修复和文化主体地位
萨满教与北方民族传统节庆
秃尾巴老李与山东节日习俗
中国古代人日习俗对日本的影响
出场•缺席•在场——密枝节祭祀民俗中女性话语的变迁
节日调查与报告撰写
族群性的展演:民间节日与族群认同——潭溪社区的实证研究
石婆庙庙会调查及庙会对当地社区功能的分析
北京黑龙关庙会二月二调查报告
甘肃省岷县秦许乡包家族村二月会调查报告

序言

现在,每当元旦的钟声敲响,中国人民都会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欢庆这个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这是我们融入全球化的一个象征性标志。不过,作为中国人,人们还在心底迎接着另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年”——春节,即旧历年或叫农历年、阴历年。本来,在中国古代,“年”就是指阴历的“除夕”,即腊月三十,“元旦”(又称“元旦”)则是指阴历的正月初一。在进入近代社会之前的中国传统社会,“除夕”与“元日”这两个紧相连接的重要节日,才是一年一度旧岁与新岁的交接盛典,才是人们辞旧迎新的隆重节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这两副广为流传的对联,对于除夕与元旦节日功能的概括可谓确切。在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后,“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而将阴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但在中国人的意识中仍存有一个心结,就是农历的除夕与春节,才是属于自己的“大年”。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只有欢度除夕与春节,才算是真正“过年”。这表明,起源于农业社会的许多传统节日,历经千百年岁月积淀,既作为传统文化的基因,也作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在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层面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置身于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既要跟随全球现代化的演进,也更需要与呈现为文化多样性的传统节日的精神、情感和生活方式的联系。
节日是相对于平时而言的。节日本指节气时令中两节气的交接之日。起源于古代农业社会的不少传统节日同民俗活动与节气时令的结合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是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共同需要而通过积淀形成的传统礼仪、仪式、游艺等,在特定时空关系中利用相应的物质载体表达思想、信仰、道德、理想等的群体活动的日子。同时,这些表达多是以人们乐见的风俗和艺术的方式来进行的。

编辑推荐

《节日研究(第2辑)》讲述了宗教与信仰构成了节日的精神内核,也成为节日传统赖以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因此,要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忽视对于节日与宗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本辑“节日与宗教”板块所刊发的数篇论文,就是试图从不同层面来阐释节日与宗教的复杂关系。

目录

当代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地方宗教节日的产生
社会秩序、历史记忆与仪式表演——论地方节日的社会角色
圣时与俗时:作为教友和乡民的时间秩序
一个民间信仰组织的“节日”生活——以江苏芦墟镇“旗伞社”为例
温州永嘉上塘庙会与卢氏女神信仰
乡村庆典的运行逻辑——以黔中屯堡地区“抬菩萨”仪式为对象的分析
在文化自觉中构建和谐 ——以青海贵德王屯四月八庙会为个案的考察
古代月令文献的源流
唐宋时期寒食、清明地位之演替——以扫墓习俗为核心
《宛署杂记》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
浙江节日习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
端阳民俗与白蛇故事
中元节流变探析
“谎言”的交换——关于日本鷽替神事的经济人类学或者历史人类学研究
关于台湾传说节日传承与变迁的考察报告(1945—2010)
后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